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為什麼數百年前的歐洲人 要睡在一個特別製造的木箱子裏?

在英格蘭西約克郡斯坦伯里有一座名為龐登莊園的建築,一直以來都有作品《呼嘯山莊》裏畫眉田莊原型的說法。

(龐登莊園外貌)

雖然經過時間的過去,這個說法早已經難以確定真偽,但是內里的擺設卻和《呼嘯山莊》裏描述的擺設在一些地方都有相似之處,尤其是在第三章,「神秘的房間」里,敘述者描述的一個奇怪的家具。

「我插上門閂,往四下里打量,看看床在哪兒。全部家具只有一把椅子,一口衣櫃,還有一個很大的橡木柜子。在靠近柜子頂部的地方,開有幾個方洞,就像是公共馬車的窗子。」「我走近這東西,往窗子裏一看,發現原來這是一張式樣獨特的老式臥榻。它設計得非常實用方便,這樣,一家人就沒有必要人人都需佔用一個房間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小小的房間。裏面還有窗台,正好用來當桌子。」「我把圍板往兩邊推開,拿着蠟燭跨了進去,然後把門拉攏。我覺得現在已經安全,不用再提防着希思克利夫那班人了。」

(龐登莊園內里一角)

這段文字描述的家具,相當奇怪,從外表來看就好像一個大箱子一樣,但將其打開後,內里是臥床,也就是睡覺的地方。

根據大箱子和牆壁的貼合處,還可以建造一個小小的窗戶望向外面,也可以當作小桌子般使用。

這樣的東西或許只從文字上的描述難以讓人了解個所以然,但是當實物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雖然能夠明白文字描述的東西,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與現今的臥榻不相同的是,那時候的人們為什麼要睡在箱子裏?

當然,這不是艾米莉·勃朗特幻想的產物,事實上,這種臥榻在16世紀至19世紀的歐洲非常盛行,以至於很多家庭中都會出現這樣的臥榻。

(奧地利南蒂羅爾民俗博物館的箱子臥榻)

這種箱子或者盒子外形的床榻,稱為「箱式床」或者是「封閉式床」,起源於中世紀法國的布列塔尼,但很快就傳播到了歐洲其他地區。英國,荷蘭,蘇格蘭,奧地利等地都保留有這種箱式床的痕跡。

箱式床,顧名思義,它的結構就如一個箱子般,可以在表面雕刻各種精美的雕花。內里則放置床墊等床上用品,營造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

(法國保留的箱式床藏品)

箱式床的流行可以歸結於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貧窮。因為在當時對於窮人來說,整個家庭可能就住在那麼一兩個房間的房子裏,因而這種「箱式床」可以提供父母和孩子各自一定的空間。

即使是鏤空雕花的設計,因為內部可以加上類似窗簾的結構,因此在保證空氣流通的同時,可以避免家人看到裏面。

一般而言箱式床的入口處都會有一個類似長凳的道具,方便爬進裏面,長凳也會設計成內含一兩個抽屜,可以放置東西。

而且很多箱式床都會進行加高處理,這樣子不但可以在底部放置一些雜物,也可以防止地面的潮氣。

(荷蘭《母親的職責》作品裏的箱式床)

同時,對於當時沒有所謂供暖系統的技術,冬季時候的寒冷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是非常難熬的,因此箱式床因為其構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熱量集中在內部,使人更好的入眠。而良好的保暖,是箱式床能夠流行多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趣的是,一些箱式床是獨立式的,一些則建立在房屋的結構上。建立在房屋結構里的箱式床可以看成是空間節約的典範。

(荷蘭《小護士》作品裏的箱式床)

當把滑動門或者板門關上,完全可以將臥室的空間隱藏起來,從外面看絲毫不會看出裏面是讓人睡覺的地方。

而且搭配入口處的長凳道具,甚至可以將臥室的空間立馬變成客廳的空間,即使是有客人到來也不用尷尬。

箱式床流行的第二個原因,是私隱性。和現在很多人的觀念不相同的是,即使是以前的貴族或者是有權有勢的人,在宮殿或是大房子,僕人也會和主人睡在同一個房間裏。

這種箱式床可以提供給僕人睡覺,保護自己私隱的同時,也可以在主人需要服侍的時候快速的到達主人身邊。

一些宮殿裏供給僕人居住的箱式床,看上去甚至相當豪華,絲毫看不出是給僕人睡覺的。從這些箱式床,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窺見到主人家的財富是否雄厚。

(倫勃朗故居博物館裏的箱式床)

箱式床流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安全性。箱式床不但用在成年人上,即使是尚在襁褓里的嬰兒也可以使用。

在當時,白天的時候男性都會外出狩獵或者工作,家裏甚少會有人留下,即使有人留下更多的是女性還有老人。對於家裏飼養着野豬等牲畜的家庭來說,牲畜亂竄是常有的事,因而可以避免牲畜對嬰兒造成的危險。

而且對於郊野的鄉村來說,這箱式床也可以防止狼等生物進入到房屋裏襲擊嬰兒,提高安全性。

時至今日,雖然因為保暖已經不再是人們重點考慮的問題,還有隨着對衛生等各種條件的追求下,箱式床最終只作為一種類似文物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天,箱式床在一些地區逐漸的成為了很多設計師青睞的一種風格。因為在不斷攀升的樓價的今天,空間的極致利用意味着更小的佔用,意味着更小的成本。

在這些條件的考慮下,箱式床的捲土重來,未免不是一個省錢而又保證享受的選擇。

只不過頗有點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箱式床在過往是僕人或是經濟上比較貧窮之人的選擇,而在今天,它的出現依然是從經濟條件上出發。這個核心,似乎經過數百年的時間洗禮,也並沒有改變。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不能說的奇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05/148542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