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俗語「一家若做兩門出 鰥寡夫妻時常出」 古人為啥這樣講?

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活動也是各種各樣,譬如新年,與其相關的活動還有貼春聯、吃年夜飯、熬年、拜年等,但是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中華民族,這些民俗活動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間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而低調的文化傳承,那就是民間的俗語。

其雖然看似簡單粗俗,但是卻內涵乾坤,其中包括天文地理、民族風情、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獵漁稼穡、生活經驗等,至今依然指導人們向善,可謂是我們民族文化精髓之一。而在眾多的民間風俗當中,其中不乏一些忠告和講究,就比如這句民間俗話「一家若做兩門出,鰥寡夫妻時常出」,那麼這句俗話這樣說的依據在哪裏呢?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家若做兩門出,鰥寡夫妻時常出

這句話大家可能對前一句話還能理解,但是後一句卻不好理解。最難理解的莫過於「鰥寡」一詞了,其實本句中的「鰥」是指喪妻的男人,被稱為鰥夫;而「寡」是指喪夫的女子,也就是所謂的寡婦。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大致的理解為,如果一戶人家,有兩個大門供人出入,那麼這個家庭中容易出現夫妻分離或者親人離散的情形發生。

那麼一家之中為什麼不能有兩扇大門?有什麼依據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家的房屋,大多為四合院。而對於房屋大門能開幾扇,卻是有些講究的,而且和古代的等級制度有關,親王可開五扇大門、郡王和國公只能開三扇門,再者就是小官小吏和平民百姓建造房屋多為一扇大門。而且,古代王公貴族的多扇門的進出都有講究,中間的大門只有家主或者家中貴客才能進出,其他人等,可從旁邊的門進入,所以如果有其他「刁民」或者低等下人從大門進入,那可是觸犯了貴族的尊嚴的事情。

其次,大家都知道,大門相當於一個家族的臉面,而大門在某個層面來講,不僅僅是臉面,它還代表着口舌。「禍從口出」一詞,相信大家都知道,多了一扇門,相當於多了一張嘴,這樣就難免會發生「言多必失」的事情,因此會導致宅院內夫妻不合,甚至還會影響到鄰裏間的關係,因此這也是不能開兩扇門的原因之一。

再者就是,民間一直認為人的命運福祉,受到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一個家族的財運。相信每家每戶都非常重視。本來一扇門,可以把財氣引進家中,使家中財運昌盛,如果再開一面牆之後,這一股「財氣」,只會在院落內短暫的停留就會從另外一扇門「流失」出去,所以多開一扇門,不僅不會聚財,還會散財。而「財」這種東西的多少,從某方面來說是絕對會影響家中夫妻感情的。所以如果開了兩扇門,家中容易出事情,特別是夫妻感情。

最後就是,如果家中開了兩扇門,絕對不是常見之事,特別是在農村。人們認為如果開了兩扇門,就意味着這個家族內部出現了矛盾,人心不合,所以早晚還是會出現不好的事情。

關於門的說法和講究

在民間對於門很看重,在民間習俗當中,有過年貼春聯的習俗,特別是門上,我們一般都會貼上兩位門神「神荼」和「鬱壘」,從而達到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效。

所以在民間,無論是翻蓋新房,還是拆遷它處,人們都會把舊的大門留下帶走。這不僅僅是對以前的留戀和回憶,而且是對兩位門神的尊崇之意,畢竟它保了人們的平安,驅了鬼邪。另外就是,門也是一家之中財氣的入口,所以很多時候家中翻蓋新房,人們也不願意放棄舊的大門,因此民間還流傳這樣一句老話叫做「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

其次關於大門的尺寸也有講究,一般講究「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古時候的房門建造都講究留「門洞」,而門洞的尺寸也要講究上面的尺寸比下面的尺寸寬三公分,而「房要留四」指的是房間臥室內的門洞,要保持下面的寬度比上面的寬四公分因此民間還有這種說法叫做「上寬好儲財,下寬好開懷」。當然,這也只是古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憧憬之情。

從以上分析來看,一個牆壁真的開通兩扇大門,確實不符合常理,更加違背了古人對於「家和萬事興」的期盼之意,畢竟一家人和和睦睦之下,同在一個屋檐之下,幹嘛要走兩扇門出入呢?除了擺明多此一舉之外,那就是家庭不合,家中人心不合,就容易生出是非,所以古人說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本人對於這句俗語的理解!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分享!轉發!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民俗大文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03/148458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