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補貼未兌現!中國清潔能源行業負債3276億元

過去靠着慷慨的政府補貼,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風電和光伏發電網絡。可如今卻留下了一個問題,就是政府補貼沒有全額發放。

彭博報道,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政府兌現承諾發放補貼的速度,結果是為數420億美元(折合約3,276億港元)且還在不斷增長的債務。分析師認為,如果政策不調整,可能要到2041年才能還完。

中國不僅正在停止補貼新項目,以前項目的補貼資金不到位,也給項目開發商造成了壓力,限制了他們借入更多資金建設新項目的能力。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過去10年湧入中國新能源行業的投資高達8,180億美元(約6.38萬億港元),是第二名國家的兩倍多。

報道引述中銀國際分析師費雲青在7月6日的報告中表示,如果不進行結構性調整來解決該問題,整個行業的應收補貼將繼續成長,並拖累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投資能力。

中國現在已經多年沒有付清全部補貼,而債務也愈積愈多。政府通過收取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的方式來籌集資金支付補貼,但過去十年符合補貼條件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數量激增,政府又不願意增加電費或尋找新的資金來源。

如今,補貼資金不到位已成為中國清潔能源投資者的主要關注點。以中國最大的風電營運商龍源電力(00916)為例,去年該公司應收帳款飆升至超過180億元人民幣,導致公司股價暴跌。

報道引述招銀國際分析師蕭小川說,由於拖欠愈來愈多,龍源電力現在市帳率已經低於1倍。與之相關,丹麥風電巨頭Orsted A/S市帳率接近5倍。他又說,龍源和其他中國可再生能源公司的低估值限制了發行新股為新項目籌資的能力,故在港股掀起一波私有化風潮。

其他民營新能源開發商,例如協鑫新能源(00451),不得不通過出售可再生能源資產來減少債務。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欒棟說,中國國有新能源開發商更容易獲得低成本融資,樂於搶購此類項目。

中國至少從2006年開始提供可再生能源補貼,通常以承諾購買20年發電的形式。採購電價高於燃煤電廠的上網電價,使開發商和銀行相信他們在風能和太陽能上的投資將獲得回報。

此類早期補貼與德國等市場類似,幫助創造了對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需求,使製造商得以建立規模經濟。由於這種良性循環,世界許多地方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現在比化石燃料發電更便宜。

交銀國際駐上海的分析師孫勝權說,如果沒有中國的補貼,可再生能源行業無法像現在這樣在價格上與煤炭競爭。

成功來得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快。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接近421GW,是2013年的四倍多。

但補貼沒跟上。2020年,財政部將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預算提高到92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但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欒棟的計算,僅今年符合補貼條件的項目就需要補貼2,423億元人民幣。

欒指出,中國目前正在尋求將電價保持在較低水平,以幫助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意味加收電費的可能性更低。

對於新項目,中國正強迫可再生能源在價格上與主角的燃煤發電競爭。陸上風電補貼將於今年之後逐步取消,海上風電補貼將從2022年開始收縮。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16/147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