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閻麗夢現身證明3件大事 美眾院再要譚德塞作證 沒招!北京崩潰女密接找不完

—河北安新封城 北京疫情外延?

河北安新封城 北京疫情外延?

福克斯新聞截圖:逃亡美國的中國病毒專家閻麗夢

河北安新封城,北京疫情外延?

北京疾控中心表示,北京新發地的新冠感染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河北省40萬人口的安新縣卻被封城。還有報道說,北京正在緊急籌建3家方艙醫院

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博士說,這可能和安新縣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他說:「官方的說辭呢是因為這個地方,就是安新縣因為屬於雄安新區,它與北京呢地緣相近,而且人員往來頻繁。另外呢,他們說這個地方有做水產生意的傳統,在北京新發地經驗水產生意的人員呢多。他們提供了一個數字,大約有2100多人。」

有報道說,這次北京抗疫的做法和武漢相反,武漢是不讓市民出城,而北京是把感染者疏散出城,送到鄰省的醫院去隔離。

黃嚴忠說,這次北京沒有象武漢一樣封城,如果真的是把患者疏散到鄰省,可能會導致病毒的擴散,另外考慮到鄰省醫療條件不如首都,這樣做讓人匪夷所思。

北京確診崩潰女 只找到292名密切接觸者 當局無可奈何

圖:北京女子逛石景山萬達廣場時,突接獲醫院通知「確診」的電話,當場崩潰大哭。

北京日前疫情大爆發,7月2日北京有一名女子被爆出在居家隔離期間多次「破壞門磁報警器」到處「趴趴走」,陸媒報導,這名女子的行動軌跡相當複雜,且事隔近一個月,女子也記不清楚自己的活動細節,疫調人員無奈表示女子的疫調報告超過60頁,仍未完成,至今官方也只找到292名密切接觸者,人數可能再上升。

逃美女病毒學家閻麗夢現身作證說明三件事

香港女病毒專家閻麗夢是這兩天的大新聞。

評論人士田雲撰文分析,閻麗夢的證詞首先證實中共瞞疫、世衛在壓力下配合。

閻麗夢出生於大陸,在香港工作,認識國內疾控中心的人員,其主管是世衛組織專家,她的身份和背景增加了其言的可信度。

香港大學官網上潘烈文的個人簡介。(網頁截圖)

閻麗夢的主管潘烈文是世衛組織顧問,佩里斯教授是世衛組織附屬實驗室的聯合主任,這兩人都不理睬閻的匯報,違背常理和職責。潘烈文警告她「小心」、「我們會有麻煩,我們將被消失」,透露了極大的壓力和潛在危險,而這種威脅顯然只可能來自中共政權。

圖:2015年8月13日,佩里斯(左一)和時任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左三)一同出席一實驗室揭幕儀式。(港大官網)

第二,中共恐怖駭人。

閻麗夢於今年4月28日抵達美國,離境僅幾小時後,中共公安就趕到她的青島老家,威脅她的家人。她表示,如果她在中國大陸或者香港披露真相,將面臨被失蹤的命運。現在她很擔心親人的安全。

閻的丈夫也是位頗有成就的科學家,但是拒絕與她一起逃亡。他對她說:"他們會把我們都殺死"。"他們"是誰?這與潘烈文的"我們會被消失"的警告都涉及人身安全。可見,不管這些人選擇出走還是留下,發聲或是沉默,他們對於當局的殘暴,都有着清醒的認識。

第三,中共難阻真相。

閻麗夢的爆料之舉獲得了許多網民的稱讚。有人評論說,她能從香港平安抵美,有驚無險,是天意的體現。

中共拼命掩蓋真相,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閻麗夢的勇氣將激勵更多人站出來,指證中共,揭穿謊言。

美眾院再要譚德塞作證,指責他幫中共宣傳

據「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美國眾議院新冠病毒危機特別小組委員會的共和黨人,周三(7月8日)寫信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呼籲他就世衛應對冠狀病毒危機問題在美國國會作證,並指責他支持中共的宣傳。

美國參議員在給譚德塞的這封信中寫道:「這一發現證實,中共未能將疫情通知世衛組織,違反了《國際衛生條例》,必須追究其責任。而拒絕披露真相,你使得中共能夠免於承擔責任。」

信中還說:「你們關於最初疫情的公開聲明,加上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的聲明,以及你們在6月15日寫給本委員會的信,都顯示你們支持了中共在掩蓋這種病毒來源和誤導世界的宣傳努力。」

甩鍋哈薩克斯坦遇阻,黨媒又炒吉爾吉斯「獲得性肺炎」

圖為:吉爾吉斯防疫人員在為司機測量體溫。

7月9日,中共使館宣稱哈薩克斯坦爆發「高致死率」的「不明肺炎」,被哈薩克衛生部指責為假新聞。10日,黨媒又炒作另一鄰國吉爾吉斯爆發「社區獲得性肺炎」。輿論懷疑這可能是中共的又一波「甩鍋」操作。

7月10日,包括《環球時報》、人民網和觀察者網在內的多家黨媒都聲稱,與新疆和哈薩克斯坦接壤的中國另一鄰國吉爾吉斯,今年3月以來發生了「社區獲得性肺炎」,截至本月8日已造成310人死亡,僅8日當天就死亡42人。

而黨媒相關報導下,許多五毛都在留言「美國圍繞中國周邊投毒」,似乎驗證了這種判斷。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13/147644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