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北京中共病毒疫情復燃 餐飲酒店及「低端」移工恐嚴重受創

工作人員在北京火車站噴灑消毒劑。(2020年6月18日)

中國北京的中共病毒肺炎疫情自6月11日復燃以來,確診人數仍在持續增加。

在全市16個轄區內,已有10個的部分街道捲入此波疫情中,分別被劃歸為中、高風險區,其中,可能源頭所在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已於6月13日關閉)、周遭的豐臺區和以南的大興區等部分區段都屬於高風險區。

雖然矢言積極防控,但北京官方至今仍無法確認此波疫情的病毒感染源頭,而且連日來,數名病患的行動軌跡和接觸史、都初步發現與新發地批發市場無關,使得黨媒<<北京日報>>都開始懷疑是否已出現社區傳播之兆頭。

在防控力道方面,據部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市民、商家和學者反應,北京市記取了1月底以來武漢疫情防控的錯誤教訓,自6月中旬爆發二次疫情以來,即積極防控,雖然採取了最嚴格和全面的控管措施,但相對有序、且手法較為細緻和有人性,而市民也相對冷靜、未陷入任何恐慌情緒或行為。

猶如封城?

北京大學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經濟系副教授指出,北京至今仍未宣佈全面封城,但對於進出北京的人員都嚴查、要求持有7日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放行,其嚴謹程度「實際上也跟封城差不了多少。」

他說,因為個人要排隊檢測、比較難快速拿到證明,所以,減緩了進出北京的人流,「最終的效果相當於變相的封城,但沒宣佈封城,老百姓不至於恐慌、生活就不覺得有什麼異常。」

北京衛健委周二(6月23日)透過新聞稿指出,全市具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擴增到128所,但呼籲市民采提前預約或配合單位安排方式來有序受檢,以免出現臨時排隊人龍,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也增加醫療院所的壓力。

北京一家因新冠病毒疫情反撲而關門兩天的餐館。(2020年6月23日)

為避免接觸感染,北京市民大多以減少出門或避免大型聚會來因應,使得餐飲、酒店和娛樂事業,如電影院等,首當其衝受到斷崖式的影響。

距新發地批發市場約10分鐘車程的一間大型連鎖烤鴨餐廳表示,原本店裏生意因北京連續56天沒有疫情而漸有起色,但自從6月中疫情復燃以來,生意又馬上一落千丈,一整天都沒有客人上門的慘況已是常態。

餐館酒店生意慘澹

餐廳主管說:「影響挺大的,白天客人都沒有了,我們屬於大型聚會的店,沒有太多客人(敢來用餐了)…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我們防護做得比較好,一日三次消毒,客人進店要有健康寶(碼)、掃體溫、登記、酒精消毒都是必須有的。」

位於朝陽區的許仙樓餐廳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吳姓負責人說:「衝擊很大呢!幾乎沒有客人,疫情第二天(6月13日)開始,我們晚上都關門了,現在一直在扛着呢!但(白天)幾乎沒人,也沒營收。」

而地處偏僻的京城賓館自2月份全中國陷入肺炎疫情以來,生意本來就清淡,此波疫情一來,北京馬上將觀光客拒於城外,當然又雪上加霜,不願透露姓名的櫃枱人員說。

她說:「幾乎就沒什麼人,我一直在店裏,也沒出過門,所以對大勢也不是很清楚,疫情期間本來生意就清淡,沒什麼差別。」

三名商家、受訪市民和學者普遍對政府的疫情防控,有信心,尤其北大學者說,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運作的體系原本就健全,市民素質較高、醫療資源也豐沛、生活物資的供給也無虞,而且北京的決策也能直接請示中央定案後、才能執行,所以,指揮決策體系相對迅速有效。

但他們對北京能否於短期內恢復商機或生活常態,都不表樂觀。

快遞業短期受創

資料照:北京街頭快遞小哥在分發運送包裹(2019年11月11日)

由於此次的疫情源自有「北京菜籃子」之稱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因此,除了與該市場有直接接觸的攤商和批發商,必須全面接受核酸檢測,就連各類農貿市場、餐飲、食堂、外賣、快遞和物流人員也受波及,據媒體報道,全市10萬名快遞業從業人員都已被要求安排進行核酸檢測。

因快遞員受到波及,中通快遞大興區的業務人員周二告訴美國之音,這兩周的派件量已大幅減少一半以上,雖然所有人員都已完成核酸檢測、也未發現確診病例,但隨着派件量減少,也多少會衝擊到業務員的收入,不過,至今未聽說公司有裁員的打算。

為了防範疫情擴散,中通快遞每天都會針對人員和營業區域進行消毒,業務員派送也都會配戴口罩,且與客戶保持一定的距離或儘量采無接觸的方式來派送,該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務人員說。

北大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系副教授預估,快遞業受到的衝擊應屬短期,因為,北京市民又開始另一波類似居家隔離、不出門的生活,因此,未來會仰賴物流業來運送生活物資,所以,商機應該會隨着從業人員的陰性檢測出爐後,逐漸恢復。

該副教授表示,北京市民的生活目前仍屬正常,但工作條件較優的市民,如公務員和老師等,應大多會採取在家工作來維持收入,而且官方都能透過大數據來掌握市民出行的行動軌跡,因此,情疫的漏洞也比較能夠防堵。

科技防疫侵害私隱

不過,對於科技防疫,該副教授表示,此一大數據技術之發展有利有弊,北京官方利用市民行動軌跡之搜集、來提升防疫效果,確實是頗有成效的作法,而此時動用此手段也屬必要的,但訊息科技發展至今、非常進步,將很多個人訊息都透明化了、嚴重侵害個人私隱權,因此,他認為,一旦疫情過去、生活回復正常後,有關個人私隱數據保護的立法以及大數據運用的邊界設定,官方和各界都應該要開始思考、集思廣益並進一步完善,否則,未來個人私隱數據輕易被泄露、甚至成為被監控的對象、或個人訊息被商家非法濫用,對使用者而言,都不是好事。

至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他說,除了人流較密集的餐飲、飯店、娛樂業和商場外,還包括少部分才剛復工復產、又因最新一波疫情而被要求停工停產的中小企業,以及,「最苦的一群人,應屬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因為,這群人無法透過視訊、必須到現場打零工或零活度日者,一旦因為居家隔離或停工,馬上面臨收入減少、甚至沒有收入的困境,生活將頓時無以為繼。

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國勞工通訊組織(China Labor Bulletin)發言人郭展睿(Geoffrey Crothal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北京市雖然於2017年底大興區的一場大火後、開始清除所謂的「低端人口」-外來移工,但北京市生活機能的運作一直以來還是靠着這群上百萬的外來移工人口在支撐,因此,疫情嚴峻期間,「這群收入微薄、而且積蓄不多的外來移工若無法工作、可能很難活下去。」

據中國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中國5月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4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但仍較去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顯示就業壓力仍不容忽視,不過,對於中共官方的失業調查,郭展睿說,各界普遍認為,中國嚴重低估,無法反應真實的失業狀況。

中國失業率嚴重低估

針對中國的失業率,目前各研究機構中,以法國興業銀行的預測數據最為嚴峻,該銀行預測,中國目前約有7千萬至8千萬人失業,城市失業率高達17%。

由於北京疫情可能還在爬升階段,北大經濟系副教授說,疫情對經濟的通盤影響還有待觀察,就消費面而言,北京日常物資和生鮮蔬果的供給沒有中斷,然物價應會小幅走漲,但應在「可承受的範圍內」,而中國整體經濟受到新一波疫情的拖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復甦,因此,他預期,民眾在消費方面,應該還是會再隱忍一陣子,樽節支出。

在政治面,北大副教授說,北京疫情爆發初期,北京市政府立馬懲處免職三名防疫不利的官員,分別是豐臺區的副區長周宇青、豐臺區花鄉黨委書記王華和新發地市場的總經理張月琳,當時就已釋出「殺雞儆猴」象徵性的政治訊號,以警告各區領導加強對疫情管控的管控和重視,因此,就政治究責性而言,也僅止於此,因為若隨着疫情發展、繼續究責下去,免除爆發疫情的各區區領導,那就會沒完沒了,也會亂了疫情防控的體制。

至於日前,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專家吳浩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指出,從這波疫情的潛伏期來看,他預估北京的疫情應不會超過本周,他說,傳染病的規律就是把傳染源控制住、傳播鏈阻斷了,疫情就可能出現數字斷崖式的下降。

對此,北大副教授表示,幾個月來的防疫經驗讓北京市民對於過於樂觀的官方說法,大多執疑,也不會因此就放鬆防範。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624/146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