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刻意練習:正確的養育一個孩子 都可以讓他變成「天才」

你聽過「音樂神童」莫扎特的事跡嗎?看過《最強大腦》裏的記憶「天才」嗎?

你身邊有那種什麼都會,什麼都好的「別人家的孩子」嗎?是不是覺得,他們既有天賦,又很努力。

你有沒有心生羨慕,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再怎麼努力,這輩子將註定平庸?

不,不是這樣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用大量嚴謹的科學實驗告訴你:

普通人一樣可以變成大師,只要走對了路。

「天才」們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經歷了類似的四個階段。

傑出並非是一種天賦,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

這裏的關鍵方法是:刻意練習。

提出這個理念的,是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

他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傑出學者。

埃里克森博士用畢生時間研究了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獲得成功的共性,發現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掌握了刻意練習的方法,平凡的你也可以和大師們一樣的優秀。

一、什麼是刻意練習

01一萬小時理論是不存在的

暢銷書《異類》的格拉德維爾提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但是本書作者提出:「1萬小時理論是不存在的,這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

首先,承諾達到1萬小時就能成為高手是錯誤的。

按照這個思維,你只要彈鋼琴達到1萬小時,不要人教,也能成為鋼琴家?

其次,每行每業都要1萬小時是不現實的。

有時候根本不需要怎麼久。比如練習記憶力,200多個小時就可以成為高手了。

再次,1萬小時就夠了是不對的。

對有些行業來說,遠遠不夠。比如芭蕾舞演員的練習時間遠遠超過了1萬小時。

時長並不是成為卓越的原因。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練習的時候,有明確的目的。

02有目的練習,是刻意練習的前提

在很多人眼中,開了20年車的老司機,一定比開了5年的司機更擅長開車。

其實不然。據統計,很多老司機的車技,還比只開了5年的司機稍微差一點。

對此,有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一個人的表現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並且可以做到自動化,那麼,再維持這樣,就算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進步。

這就是「天真的練習」,基本上只是反覆地做某件事情,並指望只靠那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

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必須堅持有目的練習。

書里列舉了史蒂夫·法隆記憶數字的案例。

大三的學生史蒂夫參加記憶力實驗。第一天最多記住8個數字。

後來,他開始改變方法,通過每次的指導和反饋,開展有目的練習。很快就從記住8個數字變成記住82個數字。

由此可見,有目的練習比「天真的練習」好太多了。

因為它有明確的目標,是要記住更多的隨機數字;練習狀態很專注,每次堅持1小時訓練;練習包括反饋。

同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刻意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在記憶力的實驗中,作者一開始設計的方案就讓史蒂芬感覺不舒服,史蒂夫背出來就加大難度,反之就減少難度,總是讓他在距離自己極限不遠的地方。

因此,對有目的性的練習來說,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專注的狀態,及時的反饋,以及稍微高一點的目標。

03刻意練習的目的,是創建更多的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除了是有目的練習以外,還需要正確的方法。

所以基本上刻意練習用在一些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比如那些根據打分來客觀評價的體育項目等。

其中,新手和大師的重要區別在於刻意練習中形成的心理表徵數量的多少。

心理表徵,就是下意識反應。

比如對壽司大師來說,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而是藝術品。在幾十年的「創作」中,已經積累了很多關於食材、口味和做法的經驗,這些做法和經驗的認知構成了他對壽司的心理表徵。

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心理表徵太少,所以理解力自然不如大師。

總之,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創建足夠多的心理表徵。

二、傑出人物的成長路徑

莫扎特4歲開始演奏小提琴,6歲開始作曲,8歲寫出第一部交響曲,12歲創作歌劇,被稱為音樂天才。

事實上,這源自於莫扎特父親在莫扎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的訓練。當莫扎特明確開始創造曲目的時候,已經積累了十年左右的練習經驗了。

他的成就源自刻苦的訓練。

作者認為:傑出人物通過一年復一年的刻意練習,在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一步一步的改進,終於練就了他們傑出的能力,除此外,沒有捷徑可以走。

匈牙利的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加夫婦在研究了各個行業領域中數百個被認為是天才的人之後,得出一個結論:

正確的養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將他變成一個天才。

他們用國際象棋作為載體,拿三個親生女兒,蘇珊三姐妹做了實驗。

三個女兒也很爭氣,年幼時候就脫穎而出,在國際象棋這個通過極其客觀的標準來測量水平的領域,均躋身世界一流,成為傑出人物。

作者研究了他們的成長路線圖,發現他們在國際象棋界所走的路,基本上和各行各業所有傑出人物在邁向卓越的過程中所走的路一致,都經歷了四個階段。

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力投入、開拓創新。

這四個階段里,父母在培養孩子中的角色,對於我們普通人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也很有啟發。

01產生興趣

用三姐妹的例子來說,父母始終用一種好玩的方式向孩子介紹他們最終從事的領域或者行業。

大女兒3歲發現了國際象棋的棋子,用來當玩具。

父母就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玩耍,把孩子朝着「玩具」的真正目的引導過去。比如向孩子解釋,國際象棋的棋子在棋盤上是如何移動的。

父母給予的,是大量的時間、關注和鼓勵。

父母以成就為導向,教給孩子重要的價值觀,比如自律,負責任,運用時間的方法。

還有個有趣的發現,兄弟姐妹的激勵作用也是一個動機。

比如孩子在看到哥哥姐姐從事某活動獲得了表揚,自然也想要加入進來,獲得表揚。

02變得認真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會慢慢地想要做得更好,變得認真。

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變得認真。

除非家長本人也是本行業的專家,否則,家長需要給孩子尋找一位導師。

堅持送孩子去上課,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其中,作者還強調了一點,作為家長,啟發孩子的內驅力更為重要。

只有自己想要真正學好這個技能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勇氣和毅力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03全力投入

一般來講,未來的傑出人物在12-13歲,或者15-16歲的時候,投入巨大,才能成為自己那個行業傑出的人物。

孩子在這個階段,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技能,將學習變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階段里,需要家長配合各種尋找導師,學校,接送,做好資金和後勤的保障。

04開拓創新

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開拓者在超越前輩的時候其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創新者在各自行業都工作了很久,才能開闢新天地。

這四個階段是傑出人物的成長路線圖。所有的傑出人物的成功,都離不開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力投入、開拓創新。

三、用刻意練習,讓你的人生開掛

在我們解釋了刻意練習的概念,提供了卓越人士的成長途徑後,是不是照做就可以學會任何東西了呢?

這還不夠。需要知道刻意練習的3F原則。

第一個F,focus.專注。專注至關重要。走神或者放鬆的時候,都不會進步。

閨蜜跟我分享過一件事。她女兒有次上鋼琴課,老師問她:你在幹嘛?

孩子回答說,我在練習呀。

老師說,不是,你只是在敲擊琴鍵而已。

全神貫注於練習的目標,控制自己身體的各種細微反應,練習才會有效果。

如果只是為了開心,那麼得到的也就只是開心,不會是進步。

在刻意練習中保持專注,才能去思考自己的動作,不斷的調整自己,建立強大的心理表徵。

第二個F,feedback.及時得到反饋,是改進的極好辦法。

玩過Dota或者王者榮耀遊戲的朋友們,什麼時候你覺得特別爽?

是「打掉」對方英雄時,系統說:「First Blood」、「Double kill」、「Killing spree」、」Godlike」……

這種對你的行為立馬給予的評價就是即時反饋。

作者認為,最好的擁有及時反饋的,是找一個好老師。

因為老師對錯誤有着極大的敏感度。通過老師及時識別出你的錯誤,給予正確的反饋,你就知道如何繼續向對的方向前進。

沒有導師也不要緊。

美國著名的作家富蘭克林,少時貧窮沒有導師。但他為了提高寫作水平,分析範文並思考,創建自己的心理表徵,不斷模仿和練習,直到投稿成功。

即時反饋十分重要,它能夠讓人們隨着時間的推移,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

第三個F,fix it.發現有問題,立即改進。

當發現錯誤之後,要想出各種辦法去解決它,設計專門的環節,攻克特定的弱點。

比如打羽毛球,業餘球手喜歡打比賽,但是進步很小。

專業球手不會這麼做。他們會細摳基礎動作,不停的練習,練好為止。

這個練習沒有美女啦啦隊的尖叫,看起來枯燥又乏味,但會讓你進步,讓你突破。

這就是3F原則。從專注開始,有及時的反饋,不斷的調整,挑戰舒適區。做到這些,你就可以在工作中隨時準備刻意練習。

每天都帶着刻意練習的心情去工作,很快就成為一個更棒的人。

同樣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刻意練習變得更好。

找個導師,每周花點時間,及時反饋,不斷修正,你可以實現很多夢想。

作者認為,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但需要正確的方法。如果你沒有進步,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你沒有用正確的方式。

要想真正人生開掛,用好刻意練習,遠不止知道概念而已,最重要的是,去做。

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問題,讓這一技巧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錦上添花,讓人生開掛。

哥倫比亞大學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研究者韋曼和他同事,將水平相當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採用傳統教學方法教他們學習物理,另一組則由兩名助教採用刻意練習式教學方法。

兩名助教每節課都會向學生提出一些物理學問題,學生思考討論之後回答,然後助教立即反饋答案,之後繼續提出更難一點的問題。

學期結束,兩組學生接受同樣的測試,刻意練習組的成績是傳統組的2.5倍。這項研究令人振奮,它意味着只要採用恰當的刻意練習方法,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績效都能得到快速的放大。

刻意練習並不複雜,目標明確,專注投入,及時反饋,不斷挑戰舒適區,找到行業優秀導師,強化動機,堅持練習。我們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見素園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610/146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