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

作者:
不嘲笑誰,不批判誰,不依賴誰,只是暗自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眼裏寫滿故事,臉上不見風霜。

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

「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

意思是說,人生最貴不過教養。

話留三分軟,事到五分滿,人留七分暖。

它根植於內心的善意,表現在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的細節之中。

1

知人不評人

曾讀過一個故事:

火車上,一個男孩望向火車窗外叫道:「爸爸,你快看,樹居然自己在往後退!」

父親笑笑,寵溺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坐在旁邊的一對年輕夫婦,滿臉同情地看着這位少年的「智障」行為。

不一會兒,男孩突然又興奮地叫道:「爸爸,看啊,雲在和我一起跑!」

那對年輕夫婦忍不住對男孩的父親說:「你為什麼不帶你的兒子,去看一個好一點的治療智障的醫生?」

男孩父親笑着說:「看了,我們剛從醫院回來。」

年輕夫婦立即表示,醫生的水平太差。

男孩的父親說:」不,醫生很高明。我兒子從出生就看不見,今天他剛能看到世界。」

年輕夫婦立感羞愧不已。

我們生活在這世間,都各有各的光鮮,各有各的不堪,在不了解前提背景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對一個人下結論。

誠如韓寒所說:

「如果你不了解,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了什麼。」

同事玲子前段時間從單位八樓的樓梯口,摔到了七樓,去醫院檢查,尾椎骨斷裂。

這時候,旁邊就有同事說,她一定是一邊下樓梯,一邊玩手機才摔得,現在的人啊,手機就不能離開視線。

半個月後,玲子上班,我們才知道,那天玲子下樓,旁邊有一個小孩狂往樓下跑,她怕那個小孩摔倒,就也快跑幾步,想把小孩拉住,結果小孩沒事,她一下子摔了下去。

我偷偷看了一眼那個說她玩手機摔倒的同事,他特別尷尬,滿臉不自然。

越長大越懂得,知人不評人,是做人的重要修養。多一分善意,就少一分傷害。

我們在為人處事中,很容易就進入一個認知誤區,以自己的環境和感受,帶着自己的偏見,去評價別人的生活。

站在事件之外,我們就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和井底之蛙一樣可笑。

畢竟,站的高度不同,看的風景不一樣,站的立場不同,看的角度也不同。我們無法感同別人的情感,更無法身受別人的經歷。

2

知事不聲張

紅樓夢》中,公認情商最高的女子,非薛寶釵莫屬。

她的高情商不僅表現在為人處事的滴水不漏,更是知事不聲張,為別人着想。

有一回家庭聚會,賈母因看見有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來,笑道:「這件東西好像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帶着這麼一個的。」寶釵笑道:「雲兒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

賈母道:「哦,是雲兒。」寶玉道:「她住我們家時,我怎麼沒看見?」探春笑道:「寶姐姐有心,不管什麼她都記得。」黛玉冷笑道:「她只是留心,別人都戴了什麼。」

寶釵自然知道黛玉在刻薄她,如果換做別的姑娘,肯定會夾槍帶棒的回擊幾句,縱然破壞了氣氛,也要讓黛玉下不來台。

但是寶釵沒有那麼做,回頭裝沒聽見,完全出於保全黛玉的考慮,教養這種東西,真是藏也藏不住。

再後來寶玉挨打,襲人當着寶釵的面說是薛蟠調唆人幹的。

寶釵回去告訴了母親,薛蟠便因被冤枉而大鬧了一場,大罵寶釵「護着寶玉」,把寶釵氣怔了。

她滿心委屈,待要怎樣,又怕母親不安,少不得忍淚別了母親,在自己的房裏整整哭了一夜。

寶釵寧可自己委屈,也不願母親難做。

她處理所有棘手的事情,全程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考慮,知道的和看到的,之所以保持沉默,就是給別人留足了餘地。

知事不聲張,它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一種自我約束的能力。

察人之難,補人之短,諒人之過,更是一種「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選擇善待和包容」的品格。

3

知理不爭辯

楊絳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有一次演講,突然遭到一位女學生的斥責。說她在課堂上傳播不恰當的言論,危害學生的精神健康。

她當時就蒙了,不明白這個女孩為什麼會誣衊她,為什麼對她演講的內容,有如此極端的誤解。

面對詆毀,楊絳很想和她當面對質,還自己清白。

可是,大禮堂里幾百雙眼睛都射向她,她深知如果去和一個偏激的學生爭論,無論結果如何,她都輸了。

她亦裝作不聞不見,繼續講課。

課後,很多老師和同學,對楊絳的教養豎起了大拇指。楊絳對此只是表示了感謝,並沒有私下責怪同學和解釋任何。

她是真的做到了: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再多的爭辯又有什麼用呢,不管你人生怎麼綻放,總會有人質疑。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而每一個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亦不相通。

有些人的自戀是不可理喻的,進而扭曲了他的智慧,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人性,明白了面對這樣的人和事,要學會置身事外。

做到了知理不爭辯的人,才是真正的通透。

不爭論是非,不迎合無知,學會從情緒中過濾出有效信息,把有限的精力做真正喜歡的事情。

4

知人不評人,是一份潤物細無聲的善意;

知事不聲張,是一種不參與是非的高貴;

知理不爭辯,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慈悲。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亦是內心如此湛然的教養。

當我們只是專注於自已的成長,反而多出一種特別溫柔的氣場,讓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

不嘲笑誰,不批判誰,不依賴誰,只是暗自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眼裏寫滿故事,臉上不見風霜。

與朋友們共勉。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602/145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