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恐懼和野心並存 「中共模式」引發擔憂

作者:

正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說,「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中國共產黨的全球治理野心自十九大後更為昭然若揭。有美國學者認為,中國模式既非源自中國傳統文化,也不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產物。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於4月27日舉行聽證會,討論中共試圖以「中國模式」替換國際體系的運行規範和標準,挑戰自由民主體制,以及美國應當採取的應對措施。

前共和黨參議員吉姆·塔蘭特(James M. Talent)表示,中共如今不僅要替換美國的影響力,而且也要改變國際關係的結構:

「儘管北京聲稱自己只是要大聲講話,實際上已經趨向於唯我獨尊。中國愈發強調自己有能力將專制政權的模式輸出到全世界,作為優於自由市場和民主制的替代選項。」

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政治與安全事務高級研究員納德吉·羅蘭(Nadege Rolland)指出,北京對現有秩序的最大的抱怨有兩個:中國物質力量和國際地位及影響力之間的差距;現存秩序的基礎,本質上與中共的組織原則相敵對,所以他們要另起爐灶。

中國模式到底是什麼呢?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強調,中國模式本質上是專制政體或者國家資本主義的一個變種,如密歇根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洪源遠(Yuen Yuen Ang)所說,其政體形式是由國家廣泛控制政治和社會生活,包括媒體、網絡和教育;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和國家控制核心部門的混合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將2017年視為中共參與全球治理的分水嶺:「如果將來歷史學家書寫歷史,恐怕會將2017年描繪為全球化發展的分水嶺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元年。」

習近平於2013年訪問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時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他於2015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重提該詞,並援引《禮記》中的儒家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此後,這兩個用語更是頻繁出現在中共各種政策文件和宣傳文案中。

在2017年的中十九大上,習近平再次高調宣佈,要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美國國家情報大學(National Intelligence University)中國研究員丹尼爾·托賓(Daniel Tobin)說,從科技力量到治安模式,中共要讓習近平版本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如此有吸引力,以至於沒有國家想被排除在外:

「冷戰之後,中共的意識形態鬥爭就沒有停止過。但是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感到足夠強大,從單純的防禦,轉為防禦和進攻的混合。」

資料圖片:《紐約時報》曾發表特別報道,題為:中國規則(China Rules)。(紐約時報網站截圖)

中國模式,既非馬克思主義,也非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

易明介紹道,中共輸出治理模式的主要途徑有,1.加大當地的能力建設(capacity building),輸出監控模式、經濟特區和工業園、社會信用系統;2.以投資製造債務,如「一帶一路」;3.滲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4.限制國際言論自由,比如外國公司對台灣的身份認知等等。

中共努力推銷中國模式背後的動機是什麼?羅蘭指出,中共大張旗鼓謀求全球治理的中心地位,是出於恐懼和貪婪的混合心態:既害怕外部勢力滲透,國內政權不保,又貪圖國際霸權地位。

所以,中共推行反西方、反現狀、反自由(不一定反民主,而是反普世價值)的三反原則,這是習近平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以此來吸引發展中國家中,自感被自由民主體制所疏遠和威脅的精英階層。

羅蘭還表示,「中共似乎追求一種不完全的、寬鬆的和可延展的霸權。」

她認為,中共目前的意識形態不是基於某種世界革命理論,也並非源自中國文化中的善、德或者和諧。其信仰系統的核心是——「力量」。只要對方承認自己的絕對權威和利益,中共似乎不打算絕對征服或控制外國領土和政權,就像是沿襲古代的「朝貢體制」。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大衛·舒爾曼(David Shulman)表示,外界似乎都認同中國沒有輸出「馬克思主義」,而是專制體制。至於這種模式是不是一種意識形態,還需進一步討論。

托賓則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完全被中共拋棄:「比如馬列主義將個人的政治表達視作是對集體利益和黨的科學判斷的顛覆,黨的判斷應該不容置疑。中國沒有全盤複製馬列主義,但是保留了這些關鍵部分。」

美國如何應對?

中國代表4月1日宣佈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諮詢小組成員之後,引發7名美國官員致函聯合國表示抗議。但是這項決定至今未被撤銷,而美國本身已於2018年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舒爾曼提出,美國必須要重新投入國際多邊論壇和機構,特別是在太空、網絡和AI等新興領域,奪取制定標準的領導權。

此外,他說,美中之爭首要是體系和理念之爭,美國要積極宣揚和維護自由民主的價值,反襯中共的空虛和壓抑。

易名則認為,美國外交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團結盟國,採取協同一致的策略:

「我們應該聯手盟友,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比如台灣問題。如果每個航空公司和酒店都站起來說,『我們認同台灣,不會改變。』中國能怎麼辦?如果它要懲罰,我們可以拿出協調一致的政府應對方案。」

從人才培養方面,羅蘭認為,美國應該大力培養漢學、國際關係、現代戰略分析方面使用漢語的人才,研究中國精英層的思考方式,這和發展科技領域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29/144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