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發脾氣 只需記住9個字+1個動作 教你輕鬆搞定

前幾天和朋友葉子以及他的女兒萱萱去逛超市。

走到零食貨架時,萱萱非要買糖吃,葉子不讓買,於是萱萱立刻坐在地上大哭,開始了「熊孩子」的經典表演。

正打算上前去哄一哄萱萱,朋友攔住我,說了句「不管她」,就推着購物車繼續往前走。

萱萱一看爸爸走遠了,趕緊爬起來追上爸爸,抱着爸爸的腿大哭不止,葉子卻看都不看萱萱一眼,繼續往前走了。

於是超市裏就出現了如下一幕:一個男人推着購物車,左腿上還有一個正在大哭的小女孩,一瘸一拐地往前走。

之後,葉子拉着哭哭啼啼的萱萱先回家了,叮噹繼續在超市挑選其他商品。

這時,聽到一個小女孩和她爸爸說:「爸爸,剛才的那個叔叔好恐怖」。

她的爸爸說「為什麼呀?叔叔既沒打人也沒罵人呀。」女兒回答:「可是叔叔不說話的樣子,特別嚇人。」

聽到這句話,我不得不承認,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真的是很強。

朋友在超市時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的哭鬧,看起來不打罵不溺愛就成功制止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那種」你不聽我的話我就無視你「的情緒暴力,卻被孩子敏銳地捕捉到了。

那麼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了解孩子發脾氣的深層次原因

孩子愛發脾氣可以說是所有爸爸媽媽在育兒道路上都會遇到的難題。

要想解碼孩子發脾氣的深層次原因,還需要我們花心思去了解孩子的「情緒密碼」。

·孩子發脾氣,是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想要吃零食,不給他,立馬大哭大鬧...

媽媽要去上班了,不能陪我,立馬大哭大鬧...

孩子的自我意識隨着年齡的增長迅速發展,經常會出現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

但是,由於語言表達和控制能力較差,他們很難用言語與父母溝通,動作比語言發展快,發脾氣成為這個階段孩子表達情緒的常用方式。

除了吃好穿暖,孩子還有很多的心理需求。

當我們無法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時,他們就往往會通過發脾氣、哭鬧來表達不開心。

·孩子發脾氣,是感覺自己被忽視了

電影《奇蹟男孩》中,主角奧吉的姐姐維婭是個乖巧得讓人心疼的女孩。

在弟弟沒有出生前,她擁有父母全部的愛。但自從有了弟弟奧吉,弟弟成了家裏的太陽,所有人都圍繞着先天性殘疾的奧吉打轉。

媽媽是一名插畫家,創造了很多的作品,但所有作品的主角都是奧吉。

維婭常常落寞地說:「有人想知道我今天過得怎麼樣嗎?」

當媽媽覺察到自己對維婭的忽視,主動找女兒聊天的時候,聊到一半卻又匆忙趕去學校解決奧吉的事情。

看着媽媽離開的背影,維婭再次情緒崩潰,她生氣地把遙控板扔了出去。

她對媽媽的不滿情緒終於在憤怒中達到了極致:「你什麼時候關注過我?難道是因為現在奧吉上學了,你感到無聊了,所以開始關心我了嗎?」

女兒的質問讓媽媽懊悔不已,這時候才明白自己對她的忽視。

·孩子發脾氣,是感覺愛的份額不夠

在電視節目《媽媽是超人3》中,有一天,嗯哼家裏來了3個小朋友,但是家裏只有霍思燕一個大人。於是,霍思燕請嗯哼一起幫忙照顧孩子。

一開始,嗯哼像個大哥哥一樣,盡心盡力地去照顧小朋友。但是,他很快發現,自己被媽媽忽略了。

感覺受到冷落的嗯哼,以為媽媽不再愛他了。心懷委屈的他忍不住對着媽媽發脾氣,甚至以離家出走相威脅。

這時候霍思燕沒有對兒子大吼大叫,而是讓他冷靜一下,並打電話給爸爸,讓他和兒子解釋清楚。

「媽媽沒有對你發脾氣,只是有點着急。」

最後在爸爸的調節下,母子倆重歸於好。

其實,嗯哼發脾氣不是真的生氣,他只是看到媽媽一直照顧別的小朋友,而忽略了自己。他害怕媽媽喜歡別的孩子超過喜歡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所以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吸引媽媽的注意。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是他們根深蒂固地以為自己沒有人愛。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也是最需要感受到愛的時候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實驗中,他讓一位媽媽先和孩子正常互動。媽媽按照要求,坐下來和孩子玩耍,她和孩子打招呼,積極回應孩子的各種指令要求,和他用眼神、微笑互動。

這時候母子二人的交流非常愉快,孩子很開心。

接下來,靜止臉實驗開始了,媽媽被要求不對孩子的行為作出任何回應,無論孩子做什麼,她都面無表情,全程一張冷漠臉。這時候孩子已經感覺到不對勁,他開始變得煩躁不安,並試圖通過尖叫引起媽媽的注意。

得不到回應的孩子,最終崩潰大哭。

當媽媽伸出手,去擁抱孩子的時候,這個暴躁的孩子立馬安靜下來,恢復了開心的模樣。

說實話,面對一個隨時都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都有情緒崩潰的時候。但只要懂得方法,我們其實可以做得很好。

叮噹親子專家表示,安撫一個發脾氣的小孩,其實很簡單。

我們只需要記住9個字「多微笑,不發火,不喊叫」,蹲下來,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內心,給他愛和接納!

王陽明說: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一顆檢討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的欲望;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欲望,才能成就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擺渡人,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地成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叮噹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21/143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