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10大「減壽」心理狀態 第一條就能讓人少活10年

大家都想長壽,那麼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行為一定要避免,以下盤點10大「減壽」的心理狀態,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第一條非常普遍。雖然站在同一條生命起跑線上,有的人笑着挺到最後,有的人中途就被攔下,而開出罰單的其實是我們自己。不良的心理狀態、對待健康的漠視態度縮短了生命進程。

老年人退休後,應該多與人接觸,避免自我孤立

老年人退休後不良的心理狀態

1、冷落心理

有的老年人退休後,覺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權力,說話不管用了,生活中沒有了迎來送往的熱鬧,覺得不能再在職權的舞台上有所表現,心裏便會產生蕭條冷落之感。這種失落的心理纏纏繞繞,揮之不去,如同被人拋棄後那種難受。

2、自卑心理

有的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從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可表現為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膽小怕事、不愛交際,獨處的時候常常會長吁短嘆。面對時代和生活,往往感到自己已經落伍了。缺乏生活熱情,更無創造力和事業心可言;生活簡單隨便,常有等死念頭。

3、懷舊心理

老年人有許多心理,留戀過去,沉緬於對往事的回憶中,顯得多愁善感。有過多坎坷經歷的老年人,其思緒會集中於過去艱辛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緒滿腸,憂心忡忡。

4、孤獨心理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其主要表現是自我評價過低、生存意識消極、經常對他人不滿及抱怨。長此以往,有此情況的老人就會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強化自我內心的封閉,逐漸地疏遠社會,最終會形成孤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並將默默地承受孤獨帶來的痛苦。

5、偏執心理

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和照顧,卻不考慮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和能力。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想以自己為中心,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生活中越來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來越少,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遇事不冷靜,一觸即發。中醫學認為「怒傷肝」。

人在發怒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臟負擔加重。這樣一來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極為不利,很容易誘發高血壓危像、腦卒中、心肌梗死或是猝死。

6、憂思心理

有些老年人對某一件事情、某一個問題,總是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朝思暮想。幹活時候想,休息時候想,吃飯時候想,睡覺時候也想,一刻也放不下。

中醫講:「思則氣結,思傷脾。」由於過度思慮,人就會沉浸在冥思苦想之中,日久人將會變得茶不思、飯不想,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夜晚不能安然入睡。這樣會造成消化不良、營養不良,人也會日益憔悴。

7、悲傷心理

碰上不幸的事情或發生意外,對老年人精神打擊是很大的

人生難免碰上不幸的事情或發生意外,如老年喪偶、喪子,或是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者親人遭遇不幸,或是個人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等。這些都容易讓人悲傷、難過,對老年人精神打擊是很大的,對老年人的情感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8、疑心病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體有病而多疑,常表現為無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輕傷小恙也自以為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談病色變,問病不止,求醫換藥不斷。

這種疑病可令其對衰退的功能極度敏感,對一般人感覺不到的體內變化或體驗不到的痛苦也都會有所感覺,如對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等方面的變化也能感覺到,這些過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9、怕死心理

一些老年人害怕衰老的原因是恐懼死亡。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有病之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10、抑鬱心理

人到老年,生活變化很大,首先是無所事事閒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悶得慌。看着別人忙裏忙外,自己又幫不上忙,心裏就會煩躁。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面對衰老的客觀事實既懼怕又無奈,這種心態如果不及時調整,極易導致抑鬱。

這種抑鬱比較頑固,很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興趣,令人感到疲憊。因而這種人很容易情緒激動,動不動就發火,常常自卑自責、自怨自嘆,嚴重者可有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老年人退休後,應該多與人接觸,縮短與他人的距離,避免自我孤立;尤其應多與年輕人交往,用年輕人的朝氣驅走自己的暮氣;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以充實自己的生活;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練,增強自己的體質;學會養生方法,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善待自己和他人。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14/143676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