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畢彥君與陳曉旭的愛情往事

他們一個是我見尤憐的孤傲、清雅小女子,另一個是才華異稟、充滿熱情的文藝男兒,他們的愛情世界純淨、美好,但他們又都太自我,沒有懂得包容和遷就,愛情縱有遺憾,但兩人卻都付出了最美的青春。

好演員並不是一定要戲路寬廣,可以駕馭各種類型的角色,有的演員傾其所有才華與心力,把靈魂都注入到一個角色里,這樣的演員同樣優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為難得,陳曉旭就是這樣一個一生活在「林黛玉」里的優秀演員,似乎冥冥中註定了她就是「林黛玉」,她的今生仿佛在為幾百年前書中那個林黛玉在救贖,又好似她猶如雪芹先生忘我構思劇情時,筆尖輕輕落下的點墨,一剎那的攪動了這個污濁塵的固步自封。

芭蕾夢碎

陳曉旭1965年生於遼寧鞍山,一個靠鋼鐵聞名於世的城市,卻出生了一個猶如風中柳絮的柔弱女子。這一年畢彥君正在上小學,從小就多才多藝,更是成為班裏的活躍分子。陳曉旭的父親是鞍山京劇團的導演,母親則是學員班教師,濃烈的藝術氛圍,培養了陳曉旭獨特的藝術氣質。但對於京劇,她則提不起興趣,她更喜歡柔美的芭蕾,因為芭蕾可以展現女人優雅的全部。父母拗不過她,所以從10歲開始,陳曉旭便沉浸在自己的芭蕾世界。

而此時的畢彥君已經進入了鞍山市話劇團,成了一名話劇演員,雖然都是一些龍套的角色,卻培養了他敏銳的藝術洞察力。他勤奮、善於觀察,努力從前輩身上汲取着藝術的營養和對於表演的審美,這一干就是11年。

陳曉旭是極具芭蕾天分的,當時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她在學校,乃至全市的舞台上的身影,她熱愛舞蹈,唯有在舞蹈中,她可以駐足在自己的世界,沒人打擾,讓她獨享那份優雅與純粹。陳曉旭學校到家裏有一條很長的馬路,那條馬路是她日常的舞台。

"在許多寂靜的早上,我一路跳着舞步去上學。那時我夢想着進省里最出色的芭蕾學校。經過兩年學習,我開始了試演。"

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服飾和裝扮都非常的保守和統一,但陳曉旭是那種天生與眾不同的人,她也喜歡自己的與眾不同。就算是扎辮子她也要別出心裁,讓自己彰顯一份別致的美。那時候學校經常要安排學生到農場勞動,但"詭計多端"的陳曉旭總是千方百計的找理由逃避,而有更多時間去跳舞。因此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對她意見很大,認為她懶惰和矯氣。

陳曉旭說:「這一點也成為我終生需要克服的習氣。」

但卻沒有人看到她練習芭蕾時的吃苦和用心,她12歲就可以做到「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難度動作,這既是天賦更是後天的用功。但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不公,雖然陳曉旭高分通過了所有的專業審核,但卻因為"政審"沒有通過,而被學校拒絕錄取。這對於當時敏感、純淨的陳曉旭而言,無法理解,更感到迷茫。

陳曉旭說:「現在回頭看,我非常感恩這位寫評語的老師。她是第一個教我審視自己的人,如果沒有那一次的挫折,我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別樣的青梅竹馬

「芭蕾路」走不通,但漂亮充滿藝術氣息的陳曉旭幹不了別的,於是她進入了鞍山雜技團,一方面練習基本功,也憑藉着出色的形象擔任報幕員。但經歷短暫的時光後,進入了畢彥君所在的鞍山話劇團,開始擔任一些配角演出。

這一年陳曉旭13歲,畢彥君23歲,說是青梅竹馬是有點勉強,但總算經歷各自的青蔥歲月。漂亮、氣質出眾的陳曉旭給畢彥君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個陽光帥氣的大哥哥,也讓陳曉旭倍感溫暖。

五年後,努力上進的畢彥君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兩個人的感情也突飛猛進,情竇初開的陳曉旭,已經對這位處處關心自己的大哥哥,產生了別樣的感情,但很快兩人就不得不面臨分離。

一生黛玉

一對兒熱戀中的年輕人每日書信傳情,以表達彼此的相思,直到有一天陳曉旭從《夜幕下的哈爾濱》作者陳嶼處得知中央電視台要拍《紅樓夢》,所有主要角色都採取海選的辦法選取。這讓身在話劇團,多年來演技不斷進步的陳曉旭動了心。從小酷愛讀書,並且在14歲就發表詩作《我是一朵柳絮》的陳曉旭,對林黛玉更是一直情有獨鍾,認為她就是對自己的另一種解讀。但天生性格淡然,甚至有些唯唯諾諾的陳曉旭卻極度缺乏自信。

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遠在上海讀書的畢彥君,多年的相處,一下子畢彥君就猜到了陳曉旭的心思。她只是需要自己給她一分勇氣,一分中肯的意見。多年來培養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藝術欣賞水準,更重要對於陳曉旭的了解,讓畢彥君確定陳曉旭就是林黛玉的不二人選。

陳曉旭對於畢彥君是崇拜的,多年來男友的進步,她看在眼裏,對於畢彥君的鼓勵,她非常看重,也堅定了自己爭取這個角色的決心。隨即她給導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至情至性的自薦信,那裏面有自己對於林黛玉的解讀,同時還附帶一張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則是自己14歲時發表的小詩。

王扶林一直堅持林黛玉這個角色應該有詩人的氣質,看到陳曉旭的自薦信,王扶林敏銳的察覺到自己要找的人就是陳曉旭。隨即立即安排陳曉旭來京面試,見到真人,王扶林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就這樣林黛玉一角註定非陳曉旭莫屬。

陳曉旭回憶說:"我不覺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為我長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氣質與她很像。"

就這樣陳曉旭進入了《紅樓夢》劇組,這一待就是三年,期間與畢彥君只能繼續書信傳情,而畢彥君在陳曉旭進組的第二年回到了鞍山話劇團,經過上海戲劇學院的鍍金,也讓畢彥君的演藝之路變得更順暢,轉年他就參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直奉大戰》。

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拍攝,一代經典《紅樓夢》火爆播出,一下子包括陳曉旭在內的所有演員,都紅了起來,但在當時對於這部劇,批評聲音還是有很多,尤其學術界更是給了很低的評價。

陳曉旭回應說:"坦率地說,我不能夠對我所扮演的林黛玉作出一個完整的結論,因為觀眾在收看到我表演的同時,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於這樣一個具有相當高意境的,與相當高審美價值的人物的理解,不能不因每個人的文化素養與欣賞品味而有所差異。"

直到電影版《紅樓夢》上映後,人們才發現劇版《紅樓夢》的用心,而學術界也開始正視這部作品,積極的評價也多了起來。但無論如何陳曉旭則是實打實的紅了,對於這個角色毫不誇張的說,她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心血,「林黛玉」已經深深融入到她的血液里。

婚姻之殤

拍攝完《紅樓夢》沒多久,陳曉旭就和畢彥君走入了婚姻殿堂,常年來兩個人的異地相思,讓兩個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廝守在一起。但異地的相思是美好的、充滿想像力的,而婚姻卻是現實的、冷酷的,這讓兩個人都對婚姻產生了失望。

結婚後兩人受生活所迫,需要不斷搬家,更是在日常相處中口角不斷。陳曉旭似乎很難從林黛玉的角色中抽離出來,她想要一個完美的丈夫,完美的婚姻。她整日多愁善感,她喜歡畢彥君可以懂自己,能夠不用自己言說,對方就能猜出自己的心思,而她發現,自己對於丈夫的崇拜正在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不滿與埋怨。而此時的畢彥君已經是個三十多歲,心智成熟,生活壓力巨大的男人,他需要的是妻子的理解與寬慰,但陳曉旭的猜忌和無理取鬧,卻讓他身心俱疲。

陳曉旭回憶說:"婚姻應該是非常嚴肅的。我自己呢,是因為拍攝完《紅樓夢》之後,真的有了家庭的生活,才發現很多的東西,是大家相互以前沒有發現而不能適應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性格,我自己那個時候的性格,稜角太多吧,不能包容別人,並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然後很難相處,實際上我演林黛玉的時候,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

很顯然陳曉旭一直活在林黛玉的世界,無法或者不願意抽離自己,這樣敏感、類似神經質的挑剔,恐怕是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法容忍的,畢彥君也不例外。很快兩人就越發覺得他們的婚姻是一個錯誤,而兩個人都很難為對方改變,最終在經過深入的溝通後,兩人選擇了分手。

分開的兩人後來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畢彥君更是在事業上發展的愈發順利,憑藉着自己紮實的演技,寬廣的戲路,讓他成為各類熱門電視劇的常客。陳曉旭則完全走向了不同的命運,在與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的郝彤,因為電影《黑葡萄》擦出火花後,兩人在2001宣佈結婚,但婚後的陳曉旭並不如意,隨即更是篤信佛學,並在結婚6年後選擇出家。生活的磨難遠沒有放過看破紅塵的她,在2006年她被查出患上乳腺癌,一年後「一代芳華」陳曉旭香消玉損,享年41歲。

陳曉旭的一生或許從未從林黛玉身上抽離出來,又或許她就是林黛玉在今生的投射,她淡然、憂傷,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一個角色,這樣的演員或許我們再也不會見到。去世後,按照她的遺願,親屬把她多年經商所得遺產共計5000萬元,全部捐出成立"陳曉旭慈善基金會",用於教育、醫療和其他慈善事業。

正猶如她恬靜、淡然的性格,擇一塵不染的離開,留給着芳華世界,一個讓人永遠銘記的名字:陳曉旭。不,或者我們該叫她「林黛玉」。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單純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08/143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