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不棄民 是為政的底線倫理(圖)

作者:

 

國內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境內傳播基本得到控制。哪想到按到葫蘆起了瓢,疫情在國外特別是歐美諸國爆發了,且事態很嚴峻,中國的新冠疫情面臨着境外傳播的巨大風險。用張文宏教授的話來說,有可能「第二次過草地」。

中國今非昔比,和世界各國有着千絲萬縷的經貿、文化交流等關係,有差不多4000萬中國人在國外居住、學習或從事短期的商務活動。既然祖國是安全的,而國外新冠病毒肆虐,回到祖國避難是許多人很自然的想法。尤其這些在外中國人中有幾百萬留學生,其中一些人是未成年人。當國外學校紛紛停課,他們除了選擇回到父母身邊,還有別的更好的去處嗎?

國外的中國人回來避疫的事兒,這些天引發了網絡上巨大的爭議。反對的不少,理由也很多。有些人認為太平世道你們跑到國外去發財、讀書,而疫情嚴峻時,你們卻要跑回來,這將為國內居民健康帶來巨大隱患。一些人則強調如此數量龐大的人歸國,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每個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其主張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的道理來。

贊成國外的中國人特別是留學生回國避疫的人也很多,且多言之在理。民間的意見出現分歧,是重大公共事件發生時的常態,不足為奇。而對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來說,卻無法以各種理由拒絕遊子歸國,哪怕困難再大,接收國外的本國人回來避疫是一種必須堅守的政治正確。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超越歷史和制度差異的為政底線倫理。

我的朋友唐建光前幾天在朋友圈發了一大段文字講這個事。他特意引用了主旋律媒體《環球時報》對此事的觀點。

如環球時報所言,留學生中的大部分會在學成之後回國參加建設,而這場大疫必將給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參與塑造他們對人生、國家這些重要概念的認識。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祖國的出現比對他們什麼樣的教育都管用。不讓他們有被拋棄感,今天的中國應當致力於去做到。

危難時刻,政府的決策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但在做取捨決斷時,不是以簡單一句「根據國WU院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要求」就理直氣壯,而是需要把目前面臨什麼問題,決策依據怎樣,需要國民怎麼配合,開誠佈公地與國民溝通,我想不是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例如商業包機解決中轉風險,分時有序回國緩解短期壓力等等。

所謂命運共同體,是互相擔當,而不是各自保命。無論如何,一個國家,一個族群,做出決策時,都應該從保護弱者和孩子出發,這是國家的良心,也是人的底線。

《環球時報》的說法略微讓人覺得有些功利。不僅僅那些將來學成歸國建設祖國的留學生,祖國應該敞開懷抱接納他們,即使是在國外落魄的流浪漢,只要他是中國人,就不能拒絕他在危險時期回國尋找安全的港灣。因為這是一個政權的合法性之重要基石,不僅僅是國之良心。

年少時讀歷史書,有兩個故事印象深刻,但當時不太懂其中深刻的涵義。

《淮南子》有一段記述:「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謝。孔子曰:『魯國必好救人於患也。』子貢贖人而不受金於府。孔子曰:『魯國不復贖人矣。』子路受而勸德,子貢讓而止善。」

子路和子貢是孔子的兩大弟子。子路救起了一位溺水者,對方送他一頭牛以謝恩,子路愉快地接受了。孔子表示讚賞,認為用財物來鼓勵救人於患難中的好事,魯國人會爭相效仿。子貢是一位在各國之間遊走、開展跨國貿易的大商人。當時他的祖國魯國有一條法令,誰能把被賣到國外當奴隸的路過人贖回來,魯國官府必給其金錢上的補償和獎勵。子貢自家有錢,一次他贖魯國人回國後,謝絕了官府的獎勵。孔子對此提出批評,認為如果贖人不受獎的事推廣開來,就沒人行這樣的善舉了。

在孔子的時代,魯國在版圖、經濟、軍事諸方面已不是一個強國了,但當國者依然堅持政府拿錢獎勵那些幫助在外受難的魯國人回國的行善者。

《三國志.先主傳》中寫道,曹操率大軍南征,劉備大敗,帶着依附的老百姓一起逃難,攜老扶幼,行動緩慢。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將這段故事描繪得更加詳細。劉備守新野數年,曹軍八十萬大軍南下,無可抵擋,劉備不得不放棄新野,為了老百姓免遭曹軍屠城之難,他帶着新野的百姓一起逃難。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說,劉備這樣做,很是不智。沒有經過武裝訓練的老百姓跟着軍隊逃跑,絕對是一種累贅,影響劉備的軍事行動。但劉備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何忍棄去」,他守住了為政不棄民的底線道德。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皇權史里,也有過君主棄民的事。清代荷蘭在印尼等地殖民時,中國閩廣等省許多華人為謀生而下南洋。荷蘭殖民者認為眾多的華人聚集,威脅其統治,實行排華政策。乾隆五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決定對所有華人拘留審查,引起華人反抗。八月十九日,殖民當局派軍警突襲華人社區,殺害華人近兩萬人,鮮血染紅城外紅溪河水,史稱「紅溪慘案」。當時大清帝國看起來很強大,荷蘭殖民者還是有些擔心的。可乾隆爺聽聞此事,諭示:「天朝之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意思是你們這些不忠不孝之人,違背大清的海禁政策,出洋謀利,遭受這樣的罪,是活該。

這樣的康乾盛世,焉能持久?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和外國交往增多,清廷逐漸地接受了一些國際通行的政治規則,比如派出公使和領事館去保護僑民。

1911年,墨西哥和古巴發生排華浪潮。是年5月,墨西哥叛軍攻佔托雷翁城,湧入華人商業區追殺華人,303名華人喪生。古巴等國也如此。清政府下令程璧光所率領的軍艦」海圻」號在訪美結束後,前往墨西哥、古巴等國」宣慰僑胞」。古巴、墨西哥懾於清朝軍艦的威力,改變了強硬的態度,向中國道歉,並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

吳京主演的《戰狼2》結尾的一幕,使不少年輕人看後血脈奔張、自豪感暴漲。這一幕用豪壯的畫外音告訴國人:「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當然,至此疫情防控正吃緊的時候,這麼多在海外的中國人回來避疫,帶給國內的壓力可想而知。可能有人會說我書生意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可保護國人健康與安全這樣的大事,怎麼可能沒有巨大困難呢?當家人存在的理由就是能夠帶來全家成員一起克服困難呀。「不棄民」不僅應該是旗幟鮮明的態度,還更要具有操作上的誠意,有困難不怕,關鍵要讓老百姓看到在與民共患難、想辦法戰勝困難的誠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十年砍柴公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02/143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