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動物「裝死」到底有多好用?它們分分鐘死給你看

少年,渴望力量嗎?想變成催眠大師嗎?現在你只需要一隻雞,催眠大法就能速成。

首先緊握雞身,使其雞頭朝下,雞喙點地,然後再用粉筆或手指在地面上拉出一條痕跡。待雞安靜下來再把手鬆開,你將會獲得一隻的「呆若木雞」。

被「催眠」的雞

當然,這並非真正的催眠,它利用的是動物面對威脅時的恐懼本能。你一頓猛如虎的操作,讓它誤以為是掠食者近在眼前,於是便陷入了假死狀態(Thanatosis)。

英國心理學家吉布森(Hamiton Bertie Gibson)在其著作中就提到,雞被催眠最長時間的終極紀錄為3小時47分。

1646年,德國學者Athanasius Kircher就觀察到了一隻因恐懼進入假死狀態的雞

在自然界會裝死的動物有很多,它還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強直靜止」(tonic immobility)。

而這是種防禦策略,廣泛地存在哺乳類、鳥類、爬行動物、魚類和昆蟲身上,「死法」更是千姿百態。

央視節目《挑戰不可能》中的5歲小女孩先後「催眠」(嚇懵)了狗、蜥蜴、雞、青蛙、蜘蛛,被瘋狂吐槽

正因為假死太常見了,反而成就了一批所謂的動物「催眠大師」。他們將一個原本簡單的動物本能,弄得神乎其技,充滿了神秘色彩。

有一位創業開養雞場的大哥,甚至靠「催眠雞」的營銷手段將土雞賣出比當地市場高出一倍的價。而那些買雞的,也真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遇到潛在威脅時,動物腦海里會立馬出現兩個信號——「戰」或「逃」,也叫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這就像是大腦已經寫好的程度,你會二者擇其一,讓身體會迅速做出反應,以更好的保護自己。

但事實上,在「戰」不過,也「逃」不了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還可以能會陷入第三種狀態——僵直不動(freeze)。

樂高小人展示的Fight、flight、freeze

當被近距離的接觸或感受到即便被攻擊時,被捕食者的強直靜止就可能會被觸發。但這種狀態也並非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策,反而是種非自願的防禦機制。

它們是真的像被點了穴一樣身體僵直,無法動彈。但其腦子仍在飛速轉動,對周遭環境的變化也保持着警惕。

表面上看這隻兔子很享受淋浴,但事實上它已經因為恐懼而進入假死狀態,兔子很容易有應激反應不建議盲目洗澡

事實上,人類在巨大的壓力和威脅面前,也會產生類似的強直靜止反應。你有沒有試過,因為太緊張,站在演講台上腦袋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說不出?

另外,人類在受到侵害時,也經常發生暫時性的麻痹狀態。有研究人員曾與300名受過性侵的婦女交談發現,其中70%在遭到襲擊時,經歷了很明顯的強直靜止。她們會陷入麻痹狀態,無法尖叫、無法反抗,身體完全不受控制。同樣,上過戰場的士兵也同樣有過類似的經歷。

只是關於動物假死還有很多謎團。因為動物裝死這事兒,本身還挺詭異的,疑點重重。

假死的動物就像在拿自己的生命當賭注在進行一場豪賭。而這場豪賭的輸贏,也完全取決於捕獵者的覓食模式。

假死青蛙

首先,裝死個體本身很難把握捕獵者會不會對死掉的個體失去感興趣。如果假死無法讓捕獵者失去興趣,那麼想靠假死矇混過關的小可憐將錯過最佳的逃跑機會。這反而讓捕獵者的狩獵工作來得更容易,一不小心自己就會從「假死」直接變成「真死」。

而且假死的狀態,也並不能降低捕食者定位或識別獵物的感官能力,更無法增強獵物在遭受攻擊時的抵禦能力。很多時候,這種強直靜止狀態還會維持一段時間,被吃掉的風險仿佛還更大了。

假死小鳥

不過,從演化的結果來看,裝死這一策略大概率還是有用的,總體利大於弊。如果一些捕食者有延遲進食、對死物不感興趣,甚至難以分辨靜止物的情況,那麼被捕食者就有可能逃脫。

而事實上,服從也確實能讓自己受更少的傷害。強直靜止的狀態能抑制捕食者的進一步攻擊,讓捕獵者制服獵物的動作減輕。

再如,不少頂級捕獵者會對四處逃竄的獵物更感興趣,比如你家的貓,最愛的還是那支充滿靈魂的逗貓棒。如果當貓追着一群老鼠過來,若其他老鼠同伴都在沒命的逃跑,那麼被嚇到動彈不得的小老鼠反而更有可能活下來。

同樣,裝死發生的情況也大多屬於「最後的極限一搏」,待捕獵者放鬆警惕,再找機會逃命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策略。而假死。或許真能讓一些動物苟到最後。

自然界中,演技最了得的還屬北美負鼠(Didelphis virginiana),它們值得一個動物界的奧斯卡。

它真的沒死

北美負鼠是棲息在北美洲唯一的有袋類動物。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美洲大陸,還生存者負鼠的有袋類同伴。

只是後來因食肉動物崛起等原因,這些沒什麼抵抗力的有袋類紛紛滅絕,走向末路。唯獨負鼠肩負起了整支有袋類的命運,在美洲大陸上頑強生存,與赤狐、狼、美洲豹、短尾貓等頂級捕獵者周旋。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北美負鼠的數量依然呈增長之勢。這其中,懂得裝死,就是他們生存的一大學問和優勢。

《冰河世紀》中裝死的負鼠

別看北美負鼠種群數量龐大,它們是妥妥的位於「食物鏈低端」,幾乎任何體型比它大的動物都是天敵。所以負鼠只能晝伏夜出,靠捕食昆蟲、蝸牛、鳥類等過活,偶爾還會吃一些植物。此外,離開樹的庇護,在地面行動的北美負鼠也很笨拙,防禦能力很差。

當被敵人追趕到窮途末路時,它們便會哐當一聲倒地,進入假死狀態——眼睛緊閉、嘴巴微張、小舌一吐、肚皮鼓脹、尾巴耷拉着繞成一個圈,紋絲不動。

狗來了,只能裝死的負鼠

為了更逼真,北美負鼠在倒下時身體還會微微發顫,哆嗦着的同時呼吸和心率放緩、體溫下降。此外,它們肛門附近的腺體還會分泌出一種惡臭的黃綠色黏液,味道像極了高度腐敗的屍體。如果不知道,還真以為它已經死了三天三夜,屍體都發臭了。而這往往也能捕獵者望而卻步,難以下咽。

正因為北美負鼠浮誇的演技,人們還專門發明了一個詞「裝負鼠」(play possum),用來形容某些人裝聾作啞、充耳不聞的行為。

裝死的豬鼻蛇

與負鼠裝死方式比較類似的還有豬鼻蛇。遇到捕獵者時,豬鼻蛇會先虛張聲勢,將頸部肋骨撐開發出恐怖的嘶嘶聲,宛如被眼鏡蛇附體。

但當虛張聲勢沒用時,它們則會果斷進入假死模式,腹部朝上翻出,嘴巴張開將信子吐出,甚至還會滲出血滴。而豬鼻蛇也像負鼠一樣自帶化學武器,會散發出一種令人極其不悅的氣味,十分勸退。

所以說,動物假死並非純粹的倒地不動,它們還會通過各種策略讓自己變得更難以下咽。

而更讓人驚訝的是,自然界有的動物已經學會了利用其他動物的「強直靜止」來捕獵了。

無論是在野外、人工飼養還是實驗室中,人類很早就發現鯊魚這種頂級捕獵者也會發生假死。

將鯊魚翻轉過來,並刺激它們鼻子周圍的皮膚,就可能會觸發鯊魚長達15分鐘的假死狀態。而利用鯊魚的假死,也能讓研究人員在制服鯊魚時也能減少鯊魚的掙扎,降低雙方受傷的概率。

不過也有人認為,鯊魚的這種強直靜止並不是因為恐懼,而是與繁殖相關。有研究顯示,雄性在獲得雌性的交配權後,也會翻轉雌性的身體以引起強直靜止,從而讓整個交配過程變得更順利、輕鬆。

但無論如何,智商爆表的虎鯨似乎早已看穿一切,並學會了利用鯊魚的假死來獵殺它們了。

遇到鯊魚,虎鯨並不會貿然廝打開戰,而是衝過去將其撞翻,用嘴咬住鯊魚好讓它進入強直靜止狀態。

1997年,就有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拍攝到了這場虎鯨「智取」大白鯊的珍貴畫面。在這種狀態下的鯊魚,輕鬆就成了虎鯨的盤中餐。而另外一個虎鯨「催眠」獵物的例子則發生在新西蘭,受害者則是一條黃貂魚。

97年搏鬥現場

可見,裝死還真不是萬能的,「最終解釋權」還是在捕獵者手上。最後順便辟個陳年老謠,在野外與熊狹路相逢「裝死」是真的不管用。如果遇到的是一直飢餓或是生病的熊,裝死大概率等於直接送飯盒。

Apparent death.Wikipedia

Humphreys, R.K., Ruxton, G.D. A review of thanatosis(death feigning) as an anti-predator behaviour. Behav Ecol Sociobiol72,22(2018) doi:10.1007/s00265-017-2436-8

王放.除了肥胖,沒有什麼能打敗一隻北美負鼠.物種日曆.2017.04.03

Cassandra Smolcic.Sexual Consent& Tonic Immobility: When『No』 Is Not An Option.2013.11.10

Möller, A, Söndergaard, HP, Helström, L. Tonic immobility during sexual assault– a common reaction predic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evere depression.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7;96:932–938.

BEC CREW.WATCH: Diver Coaxes Shark Into a Tonic State, And It's Beautiful.Science Alert.2015.2.11.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SME科技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18/139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