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法院偏向債務違約者 律師:債權人或損失全部投資

中國債券一旦違約,債權人可能面臨損失全部投資的風險。 

中國企業債券違約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借款人要麼無法償還債權人的初始投資,要麼無法定期支付利息。隨着違約規模的增加,投資人追討資金的難度越來越大。有代理違約案的律師指出,在中國,債券一旦違約,債權人可能面臨損失全部投資的風險。

2019年中國企業債違約超1400億為2016年三倍

2019年,企業債券違約總額升至1440億元人民幣,超過2016年違約規模的3倍。

英國《金融時報》1月13日報道,隨着中國企業債券違約的增多,投資者追償越來越難。

金融信息提供商萬得(Wind)數據顯示,2016年,46%的違約借款人以某些方式向債券持有人支付了本金或利息,但在2019年,這一比例降至13%。

在中國,對於許多債券投資者來說,追回欠款的歷程漫長而且代價過於高昂。

穆迪(Moody's)駐香港分析師鍾汶權(Ivan Chung)表示,「由於缺乏處理企業違約的機制,債務回收的不確定性太大。這促使許多投資者離開(債券)市場。」

中共控制的法院偏向違約者

英媒報道說,儘管中國制定了法律,在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時保護投資者,但實際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

法院控制在中共手裏,其作出的判決通常會偏向對當地經濟有重要作用的違約者,不會支持那些被拖欠資金的投資者。

最新的實例發生在中國遼寧省丹東市。由于丹東港債務違約,投資者希望追回資金,但法院拒絕受理這些訴訟。

丹東港在2019年4月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此前共有7筆債券違約,總額80億元人民幣(合12億美元)。債權人希望取得該公司最新財務報表,這符合中國破產法律。但是,代表丹東港股東和債權人的律師哈羅德•魯福爾特(Harold Ruvoldt)表示,當地法院拒絕提供幫助。

他表示,「很明顯,我們有權獲得這些信息,但法院從未給我們音信。」

律師:債務一旦違約債權人可能損失全部投資

另外兩名債券投資者表示,丹東港(2019年5月已被市政府接管)在去年11月宣佈其首個重整計劃之前並沒有與債權人協商,該計劃包括向債券持有人提供債轉股,並以低價將該集團的主要資產出售給國有企業招商局集團(China Merchants Group)。

一位債券持有人表示,「這是最糟的情況,因為我們得不到現金,而且在與招商局完成交易後,這些股份值不了多少錢。」

魯福爾特表示,儘管一再提出要求,但他沒有機會與丹東港管理層會面、提出替代方案,也沒有機會對目前的方案表示反對。

他指出,在目前的中國,「如果你投資的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債權人可能會損失全部投資,而且「沒有機會讓別人聽見自己的訴求……(違約企業)不會考慮最佳的財務選擇,也不會嘗試與所有債權人談判並達成共識。這對於金融界是一個令人心寒的訊息。」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15/139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