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個你?不是雙胞胎卻這麼像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走在路上突然看到某個似曾相識的面孔,定睛一看卻發現是自己認錯了,對方可能只是神似或有某些特徵和自己認識的人相似。那麼,世界上是否可能存在兩個並非雙胞胎卻有着相同面容的人呢?

陌生人「雙胞胎」

藉助發達的社交網絡,跨越多個國家,攝影師弗朗索瓦·布魯內爾(François Brunelle)還真找到了不少陌生人「雙胞胎」,並為他們拍下照片。這組攝影作品名為《我們不是雙胞胎》(I'm Not a Look-Alike),有超過200對長相高度相似的非雙胞胎參與其中。下面就先來看看其中的部分作品:

就像雙胞胎里也有龍鳳胎,不僅是相同性別的陌生人可能擁有相似的面容,不同性別的陌生人也可能長着同一副面孔。比如下面這兩組:

這些人並非雙胞胎,也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卻擁有如同復刻的臉龐。看到這裏,你是否也產生了找到另一個自己的衝動?或者開始擔心有人會利用自己的「替身」?先別着急,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另一個你」存在的概率有多大?

如今的面部識別技術已經日漸普及到各個領域,從解鎖手機到電子支付,全都可以靠刷臉完成,十分方便快捷。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每張臉都是獨一無二的基礎上,即使是雙胞胎的臉也會存在細微差異(雖然現有的面部識別技術未必能識別出來),更別說兩個只是看起來相似的陌生人。事實上,上面那些臉你仔細觀察也能找到差異。那我們不苛求完全一樣,存在與自己大體相似的另一張面孔的概率有多大?

在獲得了來自美國軍方數據庫的4000張不同面孔後,科學家Teghan Lucas測量了他們的8項關鍵面部識別特徵,例如雙眼或雙耳間的距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8個面部特徵在兩個人臉上完全匹配的概率小於1萬億分之一。而且一張臉上的特徵遠不止8個,要找到你的「完美分身」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大腦如何識別一張臉?

不過,上述推論中的「完全匹配」還是相當嚴格,實際上,在全球七十多億人口中,我們不時就能發現兩個長相雷同的人。網上也流傳着不少和名人撞臉的面孔。他們往往只是在整體上給人相像的感覺,但如果把細節逐個拆開對比,又會發現不少差異。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左)與其撞臉者(右)

這是因為大腦在進行面部識別時,並非逐一分開判斷細節(比如眉毛的弧度、瞳孔的顏色),而是首先從整體出發,比如髮際線輪廓、膚色和五官排布方式,只要大體相近,就能讓我們產生「這兩個人長得好像」的感覺。接下來大腦才會關注眼睛、嘴巴和鼻子這些局部特徵。

進行面部識別時活躍的FAA腦區|Xu, X.et al.(2009)

我們的大腦主要通過梭狀回面孔區(fusiform face area, FFA)將各個面部特徵聯繫成一個整體,這樣一來,即使一張臉的局部細節發生改變也能被認出來。也就是說,一般人是不會因為朋友換了個髮型、修了個眉毛就認不出對方了(直男除外x)。

為什麼會出現相似的面孔?

從遺傳學角度分析,目前科學家們已經鑑定出了超過50種可能與面部特徵有關的基因,比如從眼睛到鼻根的距離。下圖列舉了部分可能與面部特徵形成相關的基因。

與面部特徵相關的基因|Richmond, S.et al.(2018)

在有限的基因數量下,理論上只要組合次數足夠多,就有可能出現相似的情況。雖說如此,科學家仍未鑑定出所有決定面部特徵的基因,也尚未完全弄清楚其背後的遺傳機制,可以確定的是,這比洗出同樣順序的一副牌概率要小得多。

一張臉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從五官、膚色到毛髮在人群中都有着高度多樣性,許多特徵的形成也並非由單個基因決定,不僅可能有複雜的基因間相互作用,而且還有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目前通過基因分析來還原人臉的結果還不並十分理想。綜合考慮種種因素,想要找到兩張一模一樣的臉難度是很大的。

不過,同一種族往往會有一些共同的面部特徵,比如亞洲人的黑髮、黃皮膚,再加上足夠大的人口基數,決定面部特徵的基因就更有可能出現相似的組合,所以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想要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夥伴或許會相對容易一點。

我們的臉為何如此多樣?

總體而言,人臉出現重複的概率是很低的。2014年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顯示,我們人類的面部特徵相比其他動物具有更高的多樣性,而這樣的演化結果與「看臉」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緊密相關。

軍人與企鵝的面孔|Sheehan, M. J. and Nachman, M. W.(2014)

比如上面這些企鵝在我們看來都是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看過BBC紀錄片的小夥伴就會知道,在企鵝的育兒區聚集着上千上萬隻企鵝寶寶,它們看起來全都一個樣,而且一隻企鵝寶寶可能遠在千里之外,企鵝爸媽又是如何找到它們的呢?

如果靠逐一認臉,估計還沒找到寶寶,企鵝爸媽就累死了,好在它們其實是通過聲音來識別彼此的,所以在面部特徵上並沒有發展得多樣化。

成千上萬隻企鵝寶寶和父母通過聲音找到彼此| BBC紀錄片《我們的星球》

但人類就不同,面部特徵是一般人識別彼此最重要的方式,孩子認爸媽、成年人找伴侶,都離不開「看臉」。而且,相比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比如手,豐富的面部特徵更不容易出現重複,更方便我們對上號。由於面部特徵具有遺傳性,「看臉」也讓我們的祖先能更準確地識別出自己的親人或同宗族的成員,對生存更有利。

相似的長相更容易出現在同一家族中

有研究表明,我們對和自己長相相似的人更有好感,認為對方更值得信任,也更具吸引力。從進化角度解釋,這或許是因為相似的面孔暗示着可能的親緣關係。不過在人口數量龐大的現代,這樣的推測可就行不通了。你以為對方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但布里斯托大學的遺傳學家表示,即使長相相似,你們的DNA相似度也可能與隨機的陌生人無異。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11/13945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