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對美2000億美元增購承諾:不可能的任務?

經過超過一周的沉默後,北京終於在周四宣佈將派團赴華盛頓簽署美中貿易的第一階段協議。這一協議簽署前夕,有美國經濟學家認為,在北京背離改革開放政策的背景下,兩國不可能達成偉大的協議。而來自北京的經濟學家則表示,要求中國在兩年內增購美國2000億美元產品是不持續、甚至不可能的任務。

周四,在紐約舉行的一場有關中國經濟的研討會上,針對這一協議展開了討論。中國的經濟學家多予以積極肯定。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峰說,他之所以有比較積極的評價,首先因為它來之不易。

「過去將近兩年,中美兩國經過了13輪的經貿磋商,兩國的政府都做得非常大的努力,所以達成這個結果。過去曾經有兩次都快達成了,到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達成,所以我們還是要表示肯定。第二點,儘管還沒有達到很多人想要的理想的結果,也就是說,它沒有完全能夠解決雙邊關係中的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但至少是邁出了第一步,就是說有第一步就有可能有第二步,這麼往下走下去,比完全是一個僵局那肯定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突破。」

但美國有經濟學家認為,習近平上台後,扭轉了過去的改革開放大政方針,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中不可能達成有意義的協議。

總部在紐約的榮鼎諮詢集團(Rhodium Group)的聯合創始人榮大聶(Daniel H. Rosen)說,這不是個大協議(Big Deal),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大協議,

「因為當中國現在還未決定想要什麼的時候,你不可能談出一個新的大協議或大框架。我們正處於一個特殊時刻,過去的時代已經過去,那時中國有一套清晰的一攬子政策,設定了如何實現與市場經濟融合的目標,哪些是想保留的國企元素,哪些是需要更面向市場的。我們現在正處於中國重新審視那些基本概念的時刻。」

華盛頓主要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專家拉迪(Nicholas Lardy)說:「因為多數重大問題並沒有解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雙邊貿易平衡並不十分重要,應該把重點放在討論上,但特朗普總統不這麼看。因此,很多注意力被置於我稱之為的次要問題上,而整個關於國家補貼、國家工業政策等等問題卻還未解決。」

拉迪認為,中共方面對這個協議未透露任何信息可能有難言之隱。「他們從來沒有說過同意在未來兩年要向美國進口2000億美元的商品,他們從來沒有具體談到對購買任何農產品的承諾。而美方發佈了很多詳細內容,中方卻相對很安靜,也許是因為國內的政治原因,中方談判官員不想顯示對美方作了很多讓步,因為在現在的形勢下在政治上是非常困難的。」

中共官方雖然還沒有就協議作過任何表示,但來自北京的經濟學家們卻一致指出,美方宣佈的中國對美產品採購承諾幾乎是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香港金融服務發展理事會(FSDC)理事、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秦曉說:「對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的承諾是不可持續的,也將對全球貿易的自由競爭帶來負面影響。」

盧峰也表示:「對今明兩年2,000億美元的額外採購,據我同事的初步計算那將是非常困難的,這意味着中國從美國的進口將比去年增長70%以上。而據你所說,也許我們必須增加80%到100%,取決於以哪一年為基準。在我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總統周三宣佈,美中貿易代表就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已經開始。中國學者認為,那將是難度更高的談判。

「美國表示第二階段協議將着重結構性問題,但從未明確界定什麼是結構性問題。我認為中國的結構性問題實際上制度性的,簡而言之,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是中國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絕不應低估前面的困難,」秦曉最後指出。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10/139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