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要知道 教育應該是「引誘孩子進步 而不是禁止他們犯錯」

思考一個問題,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哪類詞彙用的最多?

我帶大家來回憶下生活中的幾個經典場景和話語:

早上起床時,不要賴床,趕緊起。

吃飯時,別磨嘰,快吃。

晚上寫作業時,別看電視了,先寫作業。

睡覺時,別玩手機了,趕緊睡覺。

這些場景是不是每天父母都要經歷的,這類話是不是也是父母每天說的最多的。

觀察一下這類話語,大家會發現其中出現最多的詞彙都是禁止性的詞彙:不,不行,別……

其實常說禁止型的詞彙並不奇怪,因為父母肩負着教育孩子的責任,因此在面對孩子時說出的話也主要是以教育孩子為主。平常的時候父母可能懶得跟孩子說話,但是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時,父母就肯定會站出來跟孩子說話,教育他們。而教育孩子,父母最常做的就是制止他們的錯誤行為,因此說的話中最常用的就是禁止性的詞彙。

但是這種禁止型的教育,能不能達到父母想要的教育效果呢?顯然不太理想。

因為禁止型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在否定孩子,批評指責孩子,說你不行,不好。試問,誰喜歡被別人批評指責,說自己不好呢?換成你,你喜歡嗎?哪怕你知道自己做錯了,你也不會喜歡別人批評指責你,說你不好。對於孩子,同樣如此,這是人性,不分年齡大小,任何人都這樣。因此當父母用禁止型方式教育孩子時,最容易收穫的結果不是孩子乖乖聽話,立刻改正錯誤行為,變得符合父母的期望,而是孩子為自己辯解,說自己沒錯。這也是為什麼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孩子總是表現的叛逆頂嘴的原因。這種教育方式就決定了這種結果。

所以,禁止型的教育儘管能夠制止孩子的行為,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效果卻是一般的,很難獲得孩子內心的認可。

那有沒有更好的,更利於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呢?有,那就是與禁止型教育鮮明對比的引導型教育。

引導型教育

禁止型教育是通過禁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從而讓孩子表現地符合父母的預期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本質是父母不信任孩子,覺得孩子必須在父母的監督、教育下才能呈現出良好行為,因此父母必須要給孩子建立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框架,符合這個框架的行為就是被允許的,被肯定的。而那些超出了這個框架的行為就是不良行為,就需要堅決的被制止。禁止型教育的目的就是告訴孩子這個框架的範圍、大小。

而引導型教育卻與這種禁止型教育不同,它的本質相信孩子,覺得孩子之所以做出不良行為只是它不懂的正確的方法,相信只要通過引導教育,孩子一定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以孩子搶別人的玩具為例。

禁止型的父母會立刻制止孩子的行為,然後批評指責孩子,吧啦吧啦說個沒完,批評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好。父母之所以採用批評、警告甚至打罵等方式,就在於父母不相信孩子,因此他們採用這種極端的讓孩子長記性,記住「搶東西是不好的,這是一個界限,你不能觸碰」。

而引導型的父母儘管也會制止孩子,但是父母相信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不懂正確的問題解決方式,因此父母並不會把重點放在批評指責孩子上,而是放在引導孩子發現正確的方法上。讓孩子意識到是自己的方法沒用對,下次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因此引導型的父母會這樣教育孩子「我知道你太想要那個玩具了,所以才會去搶。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傷到彼此,這樣不好,所有沒有一種更好的,得到玩具的方法?」

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引導的教育方式的出發點是相信孩子的,覺得孩子是好的,只是不懂的方法,因此它把重點放在引導孩子發現問題的解決辦法上,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教育孩子、否定孩子上,因此這種教育方式更利於孩子接受。孩子會感到父母在幫助他們,而不是站在道德的高點上批評指責他們。

父母如何做引導型父母

要做引導型父母,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轉變思想,轉變態度。如果思想沒有轉變,我告訴你再多的方式方法,你在用的時候都會覺得彆扭。而當父母的思想方式轉變後,在具體的行為上自然而然的也就會做出轉變。所以,轉變思想才是首要的。

父母要學會從積極肯定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為,相信孩子,而不要總是盯着孩子的缺點,不相信孩子,覺得沒有父母的監督、教育,孩子將一無是處,到處惹麻煩。

當轉變思想後,在具體的方式方法上,父母可以從這幾方面着手:

1、語言上積極肯定孩子

語言方式是重點,因為這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主要方式,因此父母要想做引導型父母,必須要從語言方式上做出改變。

父母要學會少用禁止性的語言,而採用積極肯定的語言,從正面的方向引導孩子。

比如:

「你不吃飯就別出去玩」,改為「你吃了飯就可以出去玩」;「說話聲音別這么小」,改為「我喜歡你聲音更大點」;「不准再玩手機了」,改為「現在休息下,過一會在玩,保護下眼睛」

不要總想着教育孩子,通過禁止孩子來教育他們,而是多想想如何用積極肯定的語言自己的思想。

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父母整理下平常教育孩子的常用語言,然後用積極的方式表達出來,多讀幾遍,記住它們,那麼下一次在遇到這種問題時父母就知道怎麼表達了。

2、行為上要賦予孩子權力,學會放手

相信孩子,不是光口頭上說,還表現在日常的行為表現上。

禁止型的教育是建立在不相信孩子的基礎上的,因此他們會想盡辦法的監督孩子、控制孩子,避免孩子做出不良行為。而引導型教育是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上的,因此父母就需要對孩子放手。

當然放手並不是完全不管,而是父母學着把更多的權力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

比如禁止型的父母會時刻監督孩子寫作業,盯着孩子的一舉一動,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不盯緊孩子,孩子就會拖拉,不寫作業。而引導型的父母當然也關注孩子寫作業問題,但是他們並不會盯着孩子寫作業,而是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讓他們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如果孩子沒有完成,那麼父母會跟孩子分析為什麼沒完成,找到原因,鼓勵孩子下次獨立完成。教給孩子相關的技能,然後通過一步步的釋放權力,讓孩子徹底獨立,不再依靠父母。

總結

現在大多數的父母都採用的是禁止型的教育,因為他們父母也是這樣教育他們的,所以他們也養成了這樣的教育習慣。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是在否定孩子,因此不利於孩子的接受,更容易激發孩子的頂嘴叛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神通奶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05/139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