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陸童星培訓觸目驚心 試鏡背後滿是陷阱

近年來,中國大批少兒演藝類培訓機構趁勢興起,但也隱藏着各種各樣的陷阱。圖為北京一舞台上的童模。(Photo by 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15萬就白扔了,這件事情絕對是我這輩子辦得最憋屈、最丟臉的事情了。」安安媽媽一提起在女兒小時候偶遇「星探」,進而交培訓費的經歷,就懊悔不已。

近日,安安媽媽對媒體披露了上述經歷。事實上,與安安媽媽有同樣遭遇的家長還有很多,近年來,隨着一些童星演員,小主持人,童模引發的廣泛關注,大批少兒演藝類培訓機構趁勢興起,但也隱藏着各種各樣的陷阱。

「星探」陷阱

「您家孩子這麼漂亮,像個小明星一樣,我們有節目錄製,還有一個名額,帶孩子去面試一下吧。」在很多一線大城市的商場或者公共場所里,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場景。

禁不住「星探」的誇讚、明星夢、免費錄製的誘惑,一些家長留下電話並約好試鏡時間。試鏡後,負責面試的老師則表示孩子有明星的潛質與天賦,參加其機構組織的培訓班,表演、模特等不同的培訓會讓孩子得到更加系統的訓練。

那麼對於培訓和包裝孩子,家長得花費多少錢呢?一位自稱為北京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藝人部經理馬老師對《中國經營報》表示,幾萬元(人民幣,下同)、十幾萬元、上百萬元都有,具體費用根據時間長短、包裝計劃、級別而有所區別。

馬老師介紹,其公司面向大陸28家省級衛視所有綜藝頻道都有合作方。「我們的活動分5大類,有廣告類、綜藝類、影視劇類、舞台劇類、走秀類。而合同中對於上鏡率、參演角色都會保證。」

一名影視業內人士對《北京晚報》表示:「承諾與現實基本上兩碼事,弄到公司來,交了錢後家長說了就不算了,這也是一些童星培訓機構慣用的套路。從免費試鏡,到最終的培訓、演出形成了童星包裝的產業鏈。」

業內人士:大多數是假公司

大紀元記者以「中國童星培訓」搜索,在0.43秒內,跳出3,100,000個結果。

以生產童星為核心的產業鏈已成型。從選拔、培訓、包裝,再到推出市場、參加節目接商演賺錢,「一條龍」服務已成體系。

有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的童星培訓市場規模就已經超過了400億元。2016年至今,這一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2%,到2023年,將有望達到1,161億元。

「市面上正兒八經的童星經濟公司,連十家,不,可能連五家都沒有。」曾有業內人士對微信公眾號「快刀財經」透露:「大多數的假經濟公司,在忽悠你入了局之後,根本不可能給你通告或者演出機會。換句話說,你也就是花了一大筆錢,上了一個普通的培訓班而已。」

大宇(化名)是影視圈裏的一位編導對《中國經營報》透露,這樣的公司簽的合同也會寫得模稜兩可,「比如說讓孩子上什麼類的節目,最後肯定是真去一回,上台露個臉兒,但最後電視台剪的時候都給剪掉了。這裏面的貓膩讓人抓不到把柄……兒童演藝經紀的合同是公司自己出的。」

北京京禧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洋表示,一些公司在合同設計之初就留下了對自身有利的模糊地方和空間,使得家長維權困難。

行業監管空白

目前,大陸在此行業沒有明確的監管條例。這些兒童藝術經紀公司、文化公司,甚至連辦學許可證都沒有,但是無一例外地都在實施培訓課程。

星空影視教育總經理吳悠然對《中國經營報》說:「影視教育應該納入藝術教育的範疇,但目前國家對這類教育的培訓課程管理得還是比較鬆散,資質要求沒有像對K12教育那麼嚴格。」

文中開頭的安安媽媽醒悟之後也沒有選擇走法律途徑維權,「覺得這件事情特別丟人,不想再向任何人提起,而且打官司也擔心孩子的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也有例外的,從2017年初到2019年3月,僅深圳市消委會一家機構,就接到關於少兒演藝類培訓投訴293宗,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售後服務,格式條款,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問題。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中國經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222/138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