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俗話說 三不問 四不吃 五不摸 什麼意思?古人智慧多數人不知

泱泱上邦,五千年物華天寶德義相傳;巍巍華夏,億萬萬天潢貴胄砥礪前行。悠悠歲月,悄然流逝。炎黃結盟後的幾千年間,中華民族奮勇前進,屢創輝煌。煌煌盛世中華,文明之炬光耀萬古而聖火不絕。

文明火炬何以百代薪火相傳,概因我民族血脈不絕。什麼是文明?長城是文明,《論語》是文明,大運河是文明,燕然刻石也是文明。所謂文明,不單單是《三墳》《周易》這樣內中藏有大智慧的奧妙之作,更不囿於物質。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萬物有靈,人為尊長。茫茫大千世界,凡事凡物的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在民間廣為傳誦的歇後俗語、民言舊諺,更是組成中華文明的重要部分。中國人歷來敬重君子,什麼是君子呢?君子大德,文武雙全。

君子的畢生追求是,學文通武報效家國。然而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能夠成為被他人所崇尚的君子的人,自然是少數。作為一個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所累的升斗小民,自然難以像君子一樣從小就接受本時代最高水準的教育,長大成為被四方稱頌的有學之士。小民也有小民的智慧,小民們礙於經濟等多方面因素,雖難以通過那些傳世日久的書籍典冊中聆聽聖賢的教誨,卻也不乏受教育的渠道。

滿是市井氣息的民語俗言,多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人民從日常的勞作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這些人雖大字不識一籮筐,卻也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將這些或淺顯易懂、或蘊有別意的人生經驗,留給了依舊為生計奔波的後代子孫。先人們所留下的樸實道理,有「寧可撐死人,莫要佔着盆」的詼諧幽默,亦有「不飲卯時酒,不訓酉時妻」的端重規勸,更不乏「人窮勿入眾,話輕別勸人」的現實話語……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筆者限於篇幅,擇良言摘送諸位朋友,不一一贅述。

儒釋道三教相剋相存,曾長期存在與廟堂荒郊,是我國歷史上的最為重要的思想。民間所說的,三不問,就和這三個學派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三不問起初是對道士的尊重,隨着時間變化,也逐漸成了方外之人的忌諱所在。三不問,就是不問出家人壽命,不問出家人俗事,不問尊府所在。以道士為例,道爺歸於三清座下後,追求羽化登仙之道,自然無意與世俗。再者道不言壽,清修喜靜,道長雲遊四海,必然不喜俗世。

而所謂的四不吃,則和我國古代的特殊環境有關。一不吃牛,因牛是生產資料,擅殺耕牛者,難逃律法制裁;二不吃狗,狗不嫌家貧,狗為人類看守家院,故不殺狗;三不殺貓,碩鼠天生有罪,貓捉老鼠故不吃貓;四不吃雁,大雁一生忠貞,吃雁不吉。五不摸,裁縫剪木匠斧子伙夫刀,外加光棍行李大姑娘腰。前三者是謀生的飯碗,不能亂動。而光棍的行李比較髒亂,大姑娘的腰部是隱秘地帶,所以都不能摸。你,真的懂了嗎?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天讀宋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901/133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