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簡食記!立秋後,這天兒漸漸轉涼,味蕾也跟着跳動起來,厭倦了夏日小清新的寡淡,總想吃點什麼。咬上一口味蕾和舌尖都獲得極大的滿足,細細咀品嘗還有綿長的懷舊味道……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一年四季都很適合吃餃子,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百吃不厭,餐桌上常見的韭菜餡,白菜餡,羊肉餡……今天小簡就教大家一道平時很少吃的【西葫蘆鍋貼】。
上午查了一下,鍋貼的由來,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居然和慈禧老佛爺有關係,相傳當年,老佛爺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餃子涼了就不再吃了,所以御膳房不停的煮餃子,還得把涼了的倒掉。有一天,老佛爺在後花園賞花突聞傳來陣陣香氣,好奇走近一看,眾人在吃金黃色的餃子,品嘗後大加讚賞。陰差陽錯,被丟棄的冷餃子反倒成了一道意外的美味。
鍋貼和餃子的區別你知道是啥嗎?在小簡看來。兩者都是餃子,只不過做法稍有點不同而已。相比之下鍋貼更簡單一點,和好的餡,往餃子皮里一放,隨便一捏就OK。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煎制的手法和包制的造型。鍋貼兩邊都是開口狀的,煎餃則是完全封閉的,煎餃是蒸熟再煎,鍋貼則是生煎。
這個季節的西葫蘆最鮮嫩,價格也不貴,2塊錢1斤!別看西葫蘆便宜,它的營養價值可不低,清熱補水,提高免疫力。至於吃法多了去了,煎炒烹炸樣樣都行。今天我們用它來做鍋貼,和雞蛋搭配,又鮮又嫩,比紅燒肉還香,帶給你不一樣的口感!
【西葫蘆鍋貼】
原料:西葫蘆,雞蛋,蝦皮,食用油,鹽,胡椒粉,麵粉。
做法,1:將西葫蘆清洗乾淨,用擦床擦成細絲,在加入鹽拌勻腌制20分鐘,然後攥干水分。
2:蝦皮用熱油炒至微黃,然後涼透,雞蛋加入鹽,胡椒粉炒熟涼透(不要炒老)。
3:和面,500克麵粉+250克清水+1個雞蛋+5克鹽和勻,略醒。
4:調餡,將西葫蘆和蝦皮,雞蛋混合,在加入鹽,胡椒粉,蔥油,攪勻。
5:麵糰下成劑子,在擀成2倍大的餃子皮,放入餡料捏成鍋貼狀。
6:平底鍋燒熱,下入少許底油,將包好的鍋貼逐個下入鍋中,煎制底部微黃。
7:倒入麵粉水,蓋上蓋子燜煮2-3分鐘,見鍋中的水分烤乾馬上關火,倒扣在盤子中即可。
做西葫蘆鍋貼的4個技巧:
1:鍋貼想要好吃,和面是個技術活,最好是要用溫水,還要略醒一會,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西葫蘆餡在調製時,一定要將裏面的水分攥干,要全徹底的攥干,千萬不要水啦啦的。
3:麵粉水的調製比例是,水,油,麵粉分別為1:2:10。
4:烙制時要全程中小火,特別是最後一定要多看幾遍,避免糊鍋。
最後總結:掌握竅門,其實做菜很簡單!2分鐘學會【西葫蘆鍋貼】的做法,您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