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常看父母眼色行事 乖巧懂事背後 其實是個性和自我的束縛

平日裏,你可能會喜歡這樣聰明懂事的孩子:

家裏來了親戚朋友,沒等父母吩咐,只一個眼神孩子就心領神會了,馬上禮貌地問好,招呼他們喝水。大人講話的時候,孩子也安安靜靜呆在一邊,在被問到期末成績時,立刻回答道:「年紀第一。」有這樣優秀的孩子,父母肯定驕傲得很。

相反,你可能覺得這樣調皮搗蛋的孩子很難教: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踢球,踢破了鄰居家的窗戶還拒不認錯。孩子帶着一身泥回家,還蹭到沙發上,媽媽看到之後臉都黑了,而孩子還渾然不覺,手都沒洗就想抓起蘋果吃,媽媽急忙打掉孩子的手,大吼道:「你先給我去洗手。」

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能有一個聰明伶俐,又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似乎很會看大人眼色行事,說是太聰明懂事,其實他們可能對父母多多少少有畏懼心理,並且擔心自己做不好的話父母就會不高興。

看父母眼色久了,孩子的性格雖然變得溫順、處事得體,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但是也不敢違抗父母的命令,失去了自我和個性。

而那些不會看父母眼色的孩子,常常是不怕父母的孩子,雖然難管教一些,但是也個性十足,更富有活力和創造力。

相必很多人都對《爸爸去哪兒5》中陳小春與兒子jasper印象深刻,一個是頗有威嚴的「山雞哥」,一個是軟萌小可愛。

在做任務時,jasper拿着村長給的擴音器玩得正開心,卻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後了爸爸一大截,陳小春看到兒子只顧着玩,便大吼一聲:「快點!」jasper看着爸爸黑着臉,但不知道他為什麼生氣,靈機一動,拿起擴音器也沖陳小春大喊:「你能不生氣了嗎?」聽到這,陳小春愣了一下,立刻緩和了語氣,對兒子道歉。

在後來的採訪中,陳小春談到這件事,感覺很驚喜,他說自己沒想過兒子會這樣跟他說話,簡直給他上了一堂情緒管理課。

小孩子自有他們各種天真奇妙的想法,可以在他們犯錯時適當引導,但不可通過「威脅」使他們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對你言聽計從,孩子看父母眼色行事背後是個性和自我的束縛。

№1.看大人眼色行事的孩子,可能是產生了畏懼心理。

經常看大人臉色行事的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受到了父母的「威脅」從而產生了畏懼心理。

這種畏懼心理大多數時候害怕的是做錯事情之後的後果,並不是害怕父母。如果不去寫作業,那麼晚上就要面壁;如果單詞沒有背下來,就要被罰抄。諸如此類的懲罰,確實能夠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如果懲罰過度,孩子就會產生畏懼心理。這種心理也勢必會影響到今後孩子的發展,在處理事情上會多次考慮後果,變得猶豫不決。

產生畏懼心理的孩子不僅只會看家長的臉色,還會受到他人看法的影響。我們一向提倡做自己,但是很多人還是無法真正的做到不懼外人的臉色行事。這一點就有可能與父母的教育有着不小的關聯,看父母臉色行事的孩子,會十分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妄自揣測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這樣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壓力。

這樣看來,看大人眼色行事的孩子,確實不能算是一個好現象,其實,這種行事準則會對孩子的心智發育乃至脾性的養成,造成不小的影響。那麼,這種心理會對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2.看大人眼色行事的孩子,做事沒主見,喪失了自我。

盧梭說過:「當兒童活動的時候,不要教他怎樣地服從人;同時在你給他做事的時候,也不要讓他學會役使人。要讓他在他的行動和你的行動中,都同樣感有他的自由。」

經常性的看家長眼色行事,孩子就會喪失自我處理的能力。

人是一種可以處理複雜事情的生物,人的智慧在於處理各種難題的時候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孩子只會看家長的臉色行事,那麼孩子獨立思考並且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肯定不高,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現行的,「十分正確」的,會讓爸爸媽媽開心的行事準則。

經常看家長眼色行事的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在出現問題矛盾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有了一套處理的辦法,可能孩子的辦法不足以處理這些矛盾,或者對這些矛盾處理不當,但是,這畢竟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感覺合適的方法,如果家長朋友強行推翻孩子的解決方案,讓孩子使用自己的方法。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為自己想的,全被家長否定了。這也是很多人做事畏手畏腳,或者是直言自己做不了的原因之一。

看家長眼色行事,實際上就是抹殺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權利

家長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是為了讓孩子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就是填鴨式教育,在這種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也註定不會有什麼出彩的作為。

著名的數學家笛卡爾曾說過:「我思故我在。」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卻道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都理解了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重要性了,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才能培養好孩子的自主意識呢?

№3.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呢?

首先第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對於一些小事,就大膽的放給孩子做,只要孩子不犯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就不要過於苛責人都是在各種經歷之中成長的。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也是人的一生之中寶貴的財富。

父母要和孩子好好溝通,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養成自我意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自己的定位應該永遠是陪伴者,或者是指路人。對於孩子的難處,家長應該盡心幫助,對於孩子的選擇,也儘量不要過多干涉。而完成這些事情的基礎,就是家長與孩子合理的溝通。

多讓孩子自己考慮,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多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研究對策,更能培養孩子的能力,這對孩子自我能力的養成幫助極大,家長朋友們都應該盡力做到這一點。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獨立的人格。乖巧懂事不等同於聽家長的話,聽家長的話自然也不一定是乖巧懂事。孩子的自我思考,遠比順從家長要重要的多,家長眼中的乖巧懂事,可能會成為孩子思想上的「枷鎖」!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媽咪有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813/132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