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頂級學術期刊:記憶可遺傳!或是另一種「永生」

近日,頂級學術期刊《CELL》同日連續發表兩篇重磅文章,研究人員在對線蟲的研究中發現,記憶可以被遺傳,甚至持續3-4代!

有人說,記憶到最後也許是最寶貴的財富。人們總是希望能夠把最珍視、最有價值的記憶保留下來。

科學家們也正為此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在2016年的SXSW大會上,南加州大學教授Theodore Berger宣佈了一個轟動整個科技界的消息:

在對猴子、老鼠的實驗中,通過人造海馬體完成了短時記憶向長期儲存記憶「幾乎完美」的轉換,這項技術可以完成對人腦記憶的備份,並複製到其他人的大腦中。

這就意味着記憶有可能「遺傳」給後代。

而近日,愛思維爾(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雜誌《CELL》同日發表了兩篇重磅文章——記憶居然真的可以遺傳!

文章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448-9

文章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552-5

這兩項重磅的研究結果表明:至少在線蟲(C.elegans)這樣的生物中,記憶可以被遺傳,且可以維持3-4代。

堪稱顛覆認知!

另類「遺傳」:神經元向生殖細胞傳遞信息,影響後代基因表達

線蟲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最常見的「樣板生物」之一,它幾乎在所有環境棲息地中都存在。它們繁殖速度非常快,而且基因組中的基因數量幾乎和人類基因組的基因數量相同。

近日,由特拉維夫大學George S。 Wise生命科學學院和Sagol神經科學學院的Oded Rechavi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

線蟲的神經系統可以通過神經元與生殖細胞進行信息交流,生殖細胞中包含傳遞給後代的信息(遺傳和表觀遺傳)。這項研究確定了神經元向這些後代傳遞信息的模式。

Rechavi教授對此表示:

這種信息的傳遞受控制基因表達的小RNA分子的控制。我們發現小RNA會將來自神經元的信息傳遞給後代,並影響各種生理過程,包括後代的覓食行為等。

這些研究結果與現代生物學中最基本的結論之一背道而馳。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大腦活動對後代的命運沒有任何影響。這個結論被稱為「韋斯曼障礙」,也稱生物學第二定律,該定律指出,繼承種系中的信息應該與環境影響隔離開來。

在Rechavi教授的學生RachelPosner和Itai A。 Toker共同撰寫的研究論文中表示,這是業界第一次確定可跨代傳遞神經元反應的機制。這一發現可能對遺傳和進化的理解產生重大影響。

Toker表示:

在過去,我們發現線蟲中的小RNA可以產生跨代變化,但能夠發現神經系統信息的跨代傳遞屬於最高成就。神經系統在對針對環境反應和身體反應的整合能力是獨一無二的。神經系統竟然能夠控制生物體後代的命運,這真是令人驚嘆的發現。

研究人員還發現,需要在神經元中合成小RNA,蠕蟲才能有效地被其必需營養素相關的氣味所吸引,並順利完成覓食活動。在父母一代的神經系統中產生的小RNA影響了這種行為,同時在三代之內影響了許多種系基因的表達。

換句話說,沒有產生小RNA的線蟲會在食物識別上存在缺陷。當研究人員恢復在神經元中產生小RNA的能力時,線蟲再次具備了高效覓食的能力。儘管線蟲後代本身不具有產生小RNA的能力,但這種效果仍保持了數代之久。

「我們要強調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種現象對人類是否依然適用。」Rechavi教授說。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對於這一機制的研究就可以在醫學中得到實際應用。許多疾病可能存在一些表觀遺傳學上的遺傳成分。對非常規遺傳形式的深入理解,對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疾病的機理,設計出更優秀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Toker還表示,研究特定的神經元活動能否影響遺傳信息,讓後代具備特定的遺傳優勢,這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父母一代可能會在自然選擇的背景下傳遞對後代有益的信息,這可能會影響有機體的進化過程。

學習到的信息可持續遺傳至第四代!

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則對線蟲的「避害」反應做了研究。

文章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552-5

在自然環境下,線蟲會在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細菌。有些細菌營養豐富,是線蟲的美食,而另一些細菌則具有感染性,會讓線蟲生病,甚至是殺死線蟲!

能夠從父母那裏繼承信息的能力,在進化上可能是有益的事情,這種能力能夠使後代更安全地度過危險環境。

研究人員發現,線蟲在學會了如何避免被致病菌銅綠假單胞菌(PA14)感染之後,將這種學習到的信息成功傳遞給了它們的後代,並一直傳遞持續到了第四代。

研究表明,TGF-β配體DAF-7在感覺神經元中的表達,與這種跨代避害的行為具有正相關性。在學會避害行為的後3-4代線蟲中,DAF-7的表達水平出現了明顯升高。

即使這些後代線蟲之前從未遇見過這些致病菌,也會對其「敬而遠之」!

記憶的遺傳,或是另一種「永生」?

縱觀歷史,有無數人在尋找着永生不死的方式——他們或修煉自己的精神世界,或求助于丹藥、或修建宏偉的寢陵,想以此實現精神的延續和永存,但無一成真。

今天,我們藉助科學發現,人們對「永生」的研究也不斷在持續着。

此前報道過《Nature重磅封面:復活死亡大腦!》——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豬大腦在死亡4小時後成功復活,並維持了至少6小時。

這項研究掀起了一波道德倫理的輿論浪潮,有人擔心這是否就會是殭屍啟示錄的開始;但同時還有人認為,讓一些偉人的大腦復活,實現意識和記憶的「永生」,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而這次科學家們的發現可謂是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原來信息竟然可以通過神經代代相傳,不知道這是不是另一種「永生」的方式呢?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科技在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16/130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