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胡耀邦逝世30年:王軍濤談其個人魅力和品格與89年民運的興起

1986年,中國的二十多個城市也發生了學潮,胡耀邦先生堅決反對用鎮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是採取跟學生對話、與各級領導對話的方式,想通過改革來回應學生的要求。因此,鄧小平就覺得他太軟弱,說他「一手硬,一手軟」,因此就在1987年一月份讓他下了台。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後北京天安門的悼念活動

30年前,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突然與世長辭,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辦的悼念活動立即得到全國大學生的相應,胡耀邦的靈堂被設置在了各地的大學校園內。隨後悼念的活動轉向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員貪腐、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結社自由等民主訴求,進而發展為5月13號起在天安門廣場上靜坐和絕食……直到6月4號,這場民主運動以天安門廣場及周圍地區被軍隊清場的慘烈方式結束,中國民主進程也嘎然而止,經濟發展和維穩成了主調……

為什麼胡耀邦的去世會引發89民運?一向對學潮十分強硬的政府為何能給當年的民主學運一個發展空間?因參與六四而被監禁,目前流亡在美國的王軍濤先生分析表示:

王軍濤:我覺得主要是胡耀邦先生的個人魅力、品格和政治經歷。說實話,改革開放真正的民意基礎是在1976年的「四五運動」中奠定的。那時候,鄧小平好像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但在鄧小平主要的「干將」中,胡耀邦是名列在最前的,當然他在所謂的74,75年的治理整頓中負責整頓科學院,他的那個講話曾經到處流傳,所以在鄧小平復出之後就重用胡耀邦,在此期間先後擔任秘書長,總書記等職務,他總是走在改革開放最前面的,後來胡耀邦下台也跟他對學潮報同情態度有關。

1986年,中國的二十多個城市也發生了學潮,胡耀邦先生堅決反對用鎮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是採取跟學生對話、與各級領導對話的方式,想通過改革來回應學生的要求。因此,鄧小平就覺得他太軟弱,說他「一手硬,一手軟」,因此就在1987年一月份讓他下了台。

所以,對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胡耀邦是一個很開明的領導,而且是因為他們而下了台。當胡耀邦去世後,他們也就覺得共產黨對她的評價不公,想通過悼念還他一個公道。

但是,在共產黨內部,歷來都對學潮採取比較強硬的態度,但也正是因為胡耀邦在擔任中組部長和其他的職位期間,平反了大量文革中的冤假錯案,這讓他在共產黨的領導中也有一定的威信。因此,對新的學潮,包括王震,彭真和薄一波在內的高層領導人都很猶豫,這樣就給了一個空間。他們都覺得胡耀邦先生走的時候,大學生可以去悼念一下,而趙紫陽先生當時也說,他們願意去送耀邦先生一程也不是什麼壞事,是一個好事情,這樣就使得1989年胡耀邦先生的逝世成了民主運動能夠興起的動因和一個得以發展的小空間。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16/127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