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王丹:關於「六四」 除了了解 還要理解

作者:
如果你是想更深入地對這個不僅影響了中國,而且在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有更深入的認識,從理論層面上去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去掌握圍繞着這一事件出現的各種討論的脈絡,那麼,我會推薦你閱讀王超華集三十年思考編著的一本書《沒有人是救世主——六四30周年祭》。這本書將以智庫「對話中國」系列文庫的第一本的形式,今年5月在台灣出版發行。

關於1989年中國的民主運動和「六四」鎮壓,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想知道這個事件的真相,你是否有推薦的文字材料?有。我當然有推薦名單。

如果,你是想從史實出發,了解當年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那我會推薦你去看吳仁華的三本書:《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和《六四事件全程實錄》。吳仁華考證嚴謹,資料詳細,堪稱「六四」研究的權威。他的著作會讓你很好地了解「六四」。

但是,了解不是理解。如果你是想更深入地對這個不僅影響了中國,而且在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有更深入的認識,從理論層面上去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去掌握圍繞着這一事件出現的各種討論的脈絡,那麼,我會推薦你閱讀王超華集三十年思考編著的一本書《沒有人是救世主——六四30周年祭》。這本書將以智庫「對話中國」系列文庫的第一本的形式,今年5月在台灣出版發行。我認為,在理論反思這個層次上,目前我還看不到哪一本書能夠超越超華的這本著作。

這不僅僅是因為超華在寒窗多年拿到博士學位的過程中,受到過嚴格的學術訓練;也不僅僅是因為她本人被公認治學嚴謹,擅長深入思辯;更不是因為她當年名列「二十一個學生通緝令」、是學生運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的身份。在我看來,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原因在於:第一,她的思考視野廣闊,能夠把30年前的事件,與三十年來中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做全景式的考察,其中也不乏國際社會的大背景作為分析的依託,這在眾多的回顧與反思中是罕見的;第二,我們不缺乏當事人對於八九六四的回憶與反思,但是大多難以擺脫「當事人」這個身分對於歷史敘事的影響;更有甚者,有些人帶着針對性成見,不是從事實出發,而是從個人好惡出發去進行所謂的歷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片面地展現和詮釋了歷史。超華是我見過的少數能夠把個人經歷和情感,從理論分析中抽離出來的研究者,這使得她的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專業性。我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會認同我的這個評價的。

前不久,一位從國內出來不久的著名知識分子,在一次關於六四問題的研討會上,直言不諱地質疑當年的學運組織者,是否在30年後的今天,對於當年的那場運動有深刻的回顧與反思。我沒有在現場,不過我可以在這裏回答他:當然有。本書就是對他的疑問的回答,也是對很多希望理解這場運動的關心者的回答。

作為智庫「對話中國」的負責人,我也要在這裏謝謝王超華願意把她的這本重要的思考成果,交由「對話中國」,授權我們作為智庫出版文集的第一本出版發行。我們未來還將針對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出版一系列的相關研究,算是對於30年前我們的共同理想的一種堅持,一種延續。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15/127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