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想拖?白宮只給30天 美國不是要和盟國搶訂單 中共政經交困 危機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川普推遲了加征關稅期限,似乎為貿易協議增添一絲樂觀氣息。對於中共的拖延戰術,白宮高官明確只給30天。投資者則期待一份包含關鍵問題和核查機制的協議,否則美中關係依然會再度陷入緊張。在貿易戰衝擊下,中共內外交困,青海龍頭國企債務危機一觸即發,凸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緊迫。美國教授謝田分析,川普要求中共改變中國經濟結構,就是要求改變中共政治結構,隱含的意思是要求中共下台。

羅斯:3月「川習會」若不能達成協議將加征關稅

法廣2月26日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25日表示,美中如果不能在3月佛羅里里達州「海湖莊園」的「川習會」達成最終協議,美方將繼續原來的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的計劃。

另據彭博社過去一周對29位經濟學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即使美國總統川普延後對進口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北京最終仍難逃華府調高關稅,這表明經濟學家對美中在貿易政策方面大和解的信心偏低。

經濟分析師艾米表示,我們預料美中可望在上半年達成協議,短期內可避免加征關稅,但這種協議並不會帶來重大改變,也無法消除對立,最終華府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

投資者期待中共作出根本改變

《華爾街日報》2月26日報道,美國總統川普推遲了上調對中共關稅的最後期限,理由是美中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他希望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通過磋商達成一份全面協議。

報道認為,在放出如此多積極言論之後,如果中美雙方現在還無法達成協議,將嚴重打擊市場和企業信心。

報道說,如果協議強調讓中共通過零散的進口以縮小雙邊貿易差距,而不真正改變中共的經濟政策,這無異於從盟友手中搶奪中共訂單,將美國對其他地方的出口轉向中國,這對於美國的安全、國內工人或企業來說都不是好事。美國需要的是中共切實改變在知識產權、外商投資及補貼方面的不公平做法。

報道強調,關鍵的問題是:中共取消對外國企業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要求,取消對國企的補貼;修改法律以大幅提高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最低處罰;明顯改善產品審批流程的透明度,並建立涉及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仲裁機構的快速申訴機制。目前,艱難的監管審批過程,以及來自合資夥伴的壓力,是導致外國公司知識產權流入中國企業的兩個因素。

報道認為,如果中國希望相對不受限制地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認真打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如果這些重大要求中至少有幾項能包括在最終備忘錄里,同時配有切實的執行措施,那麼投資者才可以說,雙方已經達成一項真正協議,中美關係的基礎也更加牢固。否則的話,用不了多久,雙方的經貿關係會再度陷入緊張,並威脅全球經濟增長和市場。

謝田:「摸着石頭過河」的下場會很慘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在一個中華民國的研討會上分析,川普總統要求中共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這意味着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在要求改變中共的政治結構,這就是中共害怕貿易戰的原因。他認為,要求中共改變政治結構,就是要求中國共產黨下台。

謝田說,去年12月4日,美國國務卿彭佩奧發表演講,說「川普總統將建立一個由美國領導的、以民主支持的新的世界秩序。」

謝田說,《自由亞洲電台》網站上有一幅卡通,畫習近平在「摸著石頭過河」。但他不知道河裏有漩渦,可能很快把他吞噬掉。

地方國企債務違約凸顯系統性風險

在貿易戰的衝擊下,中國經濟形勢越來越嚴峻,很可能演變為系統性危機。

繼日前未能按期支付一筆海外美元債的利息之後,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青投集團)在國內發行的2000萬元非公開定向發行債券,在2月24日到期,但未能按期兌付。

陸媒《上海證券報》2月26日報道稱,在當地政府的干預下,青投集團已於2019年2月25日進行兌付。

標普2月26日發佈報告,將青投集團主體和存量債券的評級從B+下調至CCC+,理由是「青投集團過去數月未能接續部分信託貸款和融資租賃資金,流動性顯著惡化」。

然而,青投集團的債務警報並未解除。據該公司2018年中報,公司短期借款高達112億,應付票據13.7億,1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債務76億,應付利息2.8億,應付債券66億,長期借款136億。公司短期可能觸發違約的債務高達205億,加上高度敏感的債券,規模高達271億。而公司流動性資產只有100億出頭,其中33億還是存貨。也就是說,青投集團百億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自由時報》報道認為,青投集團作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和省級國有企業龍頭,其債務危機出乎外界預料,讓外界擔憂中國系統風險上升。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陸凡客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227/125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