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人,既要能夠看到遠處的山水,也要能夠近看自己腳下的路。「不計較一時得失,基於全景考慮而決定的變通」,往往是抵達目的地的一條捷徑。
窮則變,變則通。
堅持未必正確,懂得變通才是智慧。
有一個人修禪訪道,請示師傅:「一個人跟別人的關係到底怎麼樣才叫合適啊?」師傅和他說了四句話。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別人。」
學生想了想:我明白,一個人有大歡喜,看淡一點,覺得這也無非是別人的一件事;有大悲傷,看輕一點,覺得這事別人也會趕上。「把自己當別人」,那麼喜憂都能很快過去。
師傅又說了第二句話:「把別人當自己。」
學生想了想:這意思大概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
師傅大笑:「你很不錯了。」便又說了第三句話:「把別人當別人。」
學生說皺着眉:是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別人的立場出發?師傅說:「你的悟性很好。」
接着,老師又說出第四句話:「把自己當自己。」
學生呆坐半晌:這句話太深了,我還要好好去悟。
看似文字遊戲,蘊含着很深的禪意。這些「自己」和「他人」的變換價值,就在於:
你每一次都換了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一個礦泉水的瓶子,有人說它是長的,這是對的,因為你從縱向看;有人說它是圓的,也是對的,因為你從瓶底看。
有時候,轉換思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從前有一個窮人,他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
窮人家境拮据,妻子又體弱多病,不得已向富人借了很多錢。年關將至,窮人實在還不上欠富人的錢,便來到富人家中請求他拖延一段時間。
富人不相信窮人家中困窘到了他所描述的地步,便要求到窮人家中看一看。來到窮人家後,富人看到了窮人美麗的女兒,壞主意立刻就冒了出來。
他對窮人說:「我看你家中實在很困難,我也並非有意難為你。這樣吧,我把兩個石子放進一個黑罐子裏,一黑一白,如果你摸到白色的,就不用還錢了,但是如果你摸到黑色的,就把女兒嫁給我抵債!」
窮人迫不得已只能答應。
富人把石子放進罐子裏時,窮人的女兒恰好從他身邊經過,只見富人把兩個黑色石子放進了罐子裏,窮人的女兒剎那間便明白了富人的險惡用心,但又苦於不能立刻當面拆穿他的把戲。她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悄悄地告訴了自己的父親。
於是,當窮人摸到石子並從罐子裏拿出時,他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富人還沒來得及看清顏色,石子便已經掉在了地上,與地上的一堆石子混雜在一起,難以確認。
富人說:「我重新把兩顆石子放進去,你再來摸一次吧!」
窮人的女兒在一旁說到:「不用再來一次了吧!只要看看罐子裏剩下的那顆石子的顏色,不就知道我父親剛剛摸到的石子是黑色還是白色的了嗎?」
說着,她把手伸進罐子裏,摸出了剩下的那顆黑色石子,感嘆道:「看來我的父親摸到的是白色的石子啊!」富人頓時啞口無言。
當客觀環境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的觀念,學會變通,才能在絕境中走出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生活中許多事情往往都要轉彎:路要轉彎,事要轉彎,命運有時也要轉彎。
生命就像一條河流,不斷迴轉蜿蜓,才能克服崇山峻岭,匯集百川,成為巨流。
生命的真諦是實現,而不是追求;是面對現實壞境,懂得轉彎迂迴和成長,而不是橫衝直撞或逃避。
在生命的春天中,我們儘可能充分享受和煦的春風、溫暖的陽光,而遭遇寒冬之時,要及時調整步速,不急不躁地把握住生命的脈搏。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風雨,橫衝直撞,一味拼殺的是莽土,運籌帷幄、懂得變通的才是智者。
高山不語,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靈動。
沉穩大氣、卓然挺拔,是山的特性;遇石則分,遇瀑則合,是水的個性。水可穿石,山能阻水,山有山的精彩,水有水的美麗,而山環水水繞山,更是人間曼妙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