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南巡後的習近平後面臨重大抉擇

今年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大陸經濟低迷,民眾對中國大陸未來走勢游移不定,不少人期待中共最高領導人的一次南方之行能夠發出改革開放的強勁聲音,提振民眾信心。10月22日至25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完成了廣東考察之行。此次習近平南下之行與2012年12月南下視察廣東之行相比,給人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與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北上考察東北重提「自力更生」的鏗鏘有力相比,卻給人一種言不由衷的感覺。

1992年鄧小平「南巡」開啟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新局面以來,廣東作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就被賦予了特殊的空間政治符號。

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之後首次離京外出考察極具象徵意義。他選擇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作為考察的一站,並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作為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忠實繼承者的形象。

習近平執政以來,政治上反腐集權,軍改固權,直至樹立「習核心」,「習思想」寫入黨章,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經濟上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新的「公私合營」,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參與決策,國進民退;外交上「一帶一路」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環顧世界,傲視群雄,豪情萬丈,「厲害了,我的國」躍然而出。

今年7月中美貿易衝突爆發以來,中美之間的衝突正在由貿易這一個「點」進到各個「面」進而到整「體」。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正在由接觸(engagement)走向競爭(rival)進而對抗(antagonism),甚至有在今後15年內在西太平洋與中共爆發一場戰爭的可能。中共在貿易衝突中對美國也從「以牙還牙」轉變為「已不屑於實施『以牙還牙』的直接報復,而是着力通過釋放自身潛力渡過難關」。儘管中美之間進行了四輪貿易談判,保持着正常的溝通渠道,期待11月20日G20峰會中美領導人會面能有所突破,但是中美之間在原則立場上始終是「各自表達」,沒有退讓,預示着中美貿易衝突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美貿易衝突持續半年,500多萬家企業破產,453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辭職或被炒,股市低迷,社會上瀰漫着悲觀情緒,對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信心消沉。

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此次南下廣東考察一改往日的大張旗鼓,而是行程神秘,媒體報道簡單,顯得尤其「低調」。沒有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宣佈港珠澳大橋開通僅僅簡短的12個字,並沒有藉此機會向世界宣示中國大陸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決心和信心;考察各地所言所語聊無新意,雖然對推進改革開放說了許多,但儘是一些空話套話,沒有實際的政策出台。對於中共這樣一個擅長宣傳鼓動的政黨來說,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習近平南下宣佈港珠澳大橋開通之時,正是做一篇好文章宣示大陸進一步向世界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的好時機,此次的「低調」似乎並不尋常。

反觀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北上考察東北之行,與此次南下考察廣東之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關注的問題集中在與政權安全息息相關的糧食、裝備製造業、軍隊備戰;習近平說了很多,強調「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自力更生」是毛澤東在1935年發表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中最早提出的;1959年,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再次強調「自力更生」。毛澤東兩次強調「自力更生」,第一次是在陝甘寧邊區被蔣介石國民政府封鎖的狀態下,再次是在中蘇論戰中蘇關係即將破裂,中共即將同時面對美蘇封鎖的條件下,在這之後中共走向了閉關鎖國的道路。習近平重提「自力更生」,其寓意不言自明。

「北上」和「南下」曾是中共歷史上紅軍會師後毛澤東與張國燾路線鬥爭不同的路徑選擇,決定了紅軍不同的命運。80多年前,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與張國燾領導的紅軍會師,由於爭奪黨內最高領導權的鬥爭,張國燾率軍「南下」兵敗失勢,毛澤東率軍「北上」奪取全國政權。而今,習近平兩個月「北上」考察東北,「南下」考察廣東;「北上」鞏固政權,「南下」開放搞活。歷史的隱喻似乎在昭示,是閉關鎖國、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還是開放搞活、融入美國主導的世界規則體系?「北上」抑或「南下」,習近平面臨抉擇!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27/119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