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劉白:中興事件 讓中國人發現「厲害了 美國」

—看中興事件 想甲午戰爭

作者:
通過中興事件,人們發現如果沒有美國關鍵技術的支持,中國根本就玩不轉。所謂中國崛起是建立在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願意分享、提供關鍵技術基礎上。如果美國不願意提供,中國即使有錢也買不來;如果美國按規則辦事,很多中國企業要倒閉。其實,改革開放是建立在消耗資源、工人低工資、徵收土地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先進科技基礎上。通過中興事件,改革開放、中國崛起的神話破滅了,所謂「無芯」、「芯痛」。

雖然2018年中興事件與1894年中日戰爭發生在不同年代、領域,但它們都是國際戰爭的一種形式,都表明中國技術劣勢,都突顯中國專制落後,都引發中國社會心理震撼,都影響國際局勢。中興事件使改革開放的神話破滅,甲午戰爭洋務運動被打回原形。

一、都是國際戰爭的一種形式

現代戰爭是全方面的,不只是軍事戰,還包括經濟戰、信息戰、心理戰。2018年中興公司事件是經濟戰,而1894年甲午戰爭是軍事戰。

第一,中興公司事件是中美經濟戰。2018年4月,中國電信設備商中興公司因違反制裁協議,因此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企業在七年內向其輸出任何敏感技術,此舉形同切斷中興的產品供應鏈。2017年1月,美國川普政府上台後,反對中國低價傾銷、以技術換市場等不公平貿易,要求公平互惠貿易,增加一些中國商品的關稅,實為經濟戰。而且,中興事件背景是美國與伊朗的經濟戰,也就是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禁運,而中興公司違法向伊朗出售商品。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興事件可看成是美中、美伊貿易戰的一部分。

第二,甲午戰爭是中日軍事戰。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向歐美學習,國力逐漸上升,展現擴張性。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清國征討策略」,也就是要侵略中國。1894年7月,日本艦隊在朝鮮豐島海域突襲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乙號軍艦,隨後擊沉了英籍高升號運輸船,揭開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序幕。1895年3月,日軍攻佔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劉公島的基地,北洋艦隊覆沒。1895年4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二、都表明中國技術劣勢

經過改革開放與洋務運動,中國表面看上去可以自己製造很多東西,其實是引進甚至盜竊外國技術,並無核心技術。

第一,中興事件表明民用技術落後。中興公司因違反制裁協議,被美國商務部下達出口權禁令。隨之,傳來中興停工停產、股票隨即停牌,公司休克的消息。這讓很多人看到中國企業沒有核心技術。以手機為例,硬件晶片來自於美國高通公司,軟件系統來自於美國谷歌公司。如果高通、谷歌不再授權中國公司使用,很多公司都要倒閉。而且,中國企業無法研製出先進汽車發動機,所以只能進口外國發動機。還有,儘管中國鋼鐵產量全球第一,但多數是中、低級鋼材,而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進口外國鋼鐵。甚至,中國連圓珠筆的筆芯都要依靠進口。在現代社會,鋼鐵、發動機、晶片都是重要技術,但中國都沒有辦法自己製造,可見中國製造有多麼脆弱。其實,很多中國企業還停留在組裝、代工階段,核心技術都來源於外國企業。中國的設計、製造能力依然落後,與美國等科技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第二,甲午戰爭表明軍事技術落後。在甲午海戰中,清軍的科技裝備弱於日軍。就射程來說,北洋軍艦有效射擊距離不超過3000米,而裝備了新式測距儀的日軍主力艦「吉野」的有效射程可達到5000米;就航速來說,北洋艦隊平均航速是10.2節,而日軍主力艦「吉野」的航速高達23節。因此,北洋水師陷入打不過、走不掉的困境。北洋水師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幾乎都是被由日軍的吉野、浪速、秋津洲等高射程、高航速快艦擊沉或重創。其實,當時北洋水師與日本軍艦都從英國進口,那中國與英國的差距就更大。

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引進外資、科技,再加上廉價勞動力,成了世界工廠。中國不但製造大量商品,還出口到世界各地。經過洋務運動,洋務派興辦了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軍事企業,都採用西方技術。幾年後,中國可以鑄鐵、煉鋼,也具備用機器生產大炮、槍械、彈藥、水雷和蒸氣輪船等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

其實,這些只是表象。中國的技術多來源於國外,並沒有核心技術。當然,一個國家或企業不用自己研發所有技術,可以向他國購買技術與產品。但是,國際貿易不是企業雙方自願就行,外國企業還要遵守所在國法令。由於中國是專制國家,與文明世界對抗,所以其他國家很難把核心技術出售給中國。

三、都突顯中國專制落後

科技、經濟與軍事是整個社會的一環,而其失敗都突顯出中國專制的落後。

第一,中興事件突顯中國專制。在專制下,很多中國企業並沒有獨立性,而必須服從、服務於中共統治。中共在國際上與美國為敵,那美國的敵人就是中共的朋友,因此中共就要幫助伊朗、朝鮮等美國敵人。所以,中興公司輸送產品給伊朗,其實是聽命於中共。如果中興公司不做,在中國就沒辦法生存;如果做了,在美國或者國際市場就很難生存。這樣,企業就陷入兩難處境。歸根結底,中國企業在專制下沒有自主性,財產也隨時可能被剝奪。既然企業自身生存都成問題,當然更談不上研發。雖然中興公司有國有股份,但是上市公司,這也表明股份公司決策機制的失敗。這不是個案,而是普遍性的。很多中國企業都沒有權力分立與制約,個人獨攬大權,這也不利於企業發展與技術提升。

而且,專制制度也支配科技研發體制。中國的大學與科研院所是專制的,研究人員沒有獨立人格,而要耗費很多時間在政治學習、各種黨務行政事務、維持各種關係上,沒有正常科研環境。在科研經費申請中,好的研究不如和評審官員、專家拉關係有用。所以,儘管中國研究經費不斷增長,但沒有對科學研究起很多促進作用。並且,有了關係就可以糊弄,所以各種騙取科研經費、弄虛作假的事層出不窮。在專制體制中,研究人員必須迎合上意,必須跟着統治者的調子走,必須跑各種關係,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樣,科學很難有重大進展。

第二,甲午戰爭也突顯中國專制。派系鬥爭是專制統治的典型產物。在清末,以光緒皇帝為首的帝黨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有激烈的權力鬥爭。為了在權力鬥爭中佔上風,光緒起先表現得非常勇敢,令北洋水師積極作戰。1894年7月,光緒皇帝下旨:「將佈置進兵一切事宜……若顧慮不前,行事拖沓,循致貽誤戰機,定惟該大臣是問!」但在8月,光緒帝聽聞日艦出現在渤海,就慌張了:「嚴防死守,不得遠離,勿令一船闖入,若有疏虞,定將丁汝昌從重治罪!」而且,當時還有中央政府與地方實力派之爭。天平天國後,湘軍與淮軍等地方勢力坐大,所以清政府分而制之,調湘軍北來以分淮軍之勢,藉以鞏固統治。李鴻章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也把北洋水師當做權力鬥爭工具,要保存實力。因此,清政府與李鴻章都猶豫不決,進退失據。

而且,北洋水師也充斥派系鬥爭。在建立初期,北洋水師人才匱乏,因此大部分將領來自福建船政學堂,但李鴻章更希望培植自己人馬。1879年,李鴻章將親信丁汝昌留用北洋海防。1880年,李鴻章奏請開辦天津水師學堂。甲午海戰時,天津水師學堂畢業生已開始擔任二副、水手長等職位。在北洋水師,福建人劉步蟾官形成閩黨,與李鴻章的親信丁汝昌明爭暗鬥,還逼走了水師教習英國人琅威里。在派系鬥爭大背景下,管理混亂、養護不佳、訓練廢弛等問題就在所難免。清政府、北洋水師還有各種腐敗問題。在科技與制度上都更落後,北洋水師豈能不敗?

當時,日本也實行專制,但統治集團的派系鬥爭與腐敗程度不如中國,日本政府更加團結,也更加清廉。而且,日本政府減少官辦企業,鼓勵私人興辦企業,也更尊重私人企業的自主權,減少私人權力對企業的干預。

四、都引發中國社會心理震撼

經過改革開放與洋務運動,中國表面看上去已經走向富強,其實這只是幻像,引發人們內心震撼。

第一,改革開放的神話破滅。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實力的確有很大提高,很多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在此情況下,一些人開始宣稱中國崛起,甚至有人提出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超過美國。但通過中興事件,人們發現如果沒有美國關鍵技術的支持,中國根本就玩不轉。所謂中國崛起是建立在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願意分享、提供關鍵技術基礎上。如果美國不願意提供,中國即使有錢也買不來;如果美國按規則辦事,很多中國企業要倒閉。其實,改革開放是建立在消耗資源、工人低工資、徵收土地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先進科技基礎上。通過中興事件,改革開放、中國崛起的神話破滅了,所謂「無芯」、「芯痛」。中國拍攝了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但經過中興事件,很多中國人發現原來是「厲害了,美國」,感到了心理震撼。

而且,中共高層也受到心理震撼。在前一段時間,中共春風得意,一改韜光養晦為主動出擊,希望中美共治世界,甚至取代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但現在中興事件讓一些中共高層看到了中國的虛弱。本來,中共內部就有權力鬥爭與政策分歧:在國際上是韜光養晦還是主動出擊,在國內是維持現狀還是回到毛澤東年代。所以,這更讓中共高層一些人對現在做法進行反思,要求重新調整,對外不要過於高調。這會加劇中共內部紛爭。

第二,洋務運動被打回原形。天平天國後,清政府的國內、國際環境總體上是緩和的。在此期間,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初見成效,很多人開始沾沾自喜。但經過甲午戰爭,被中國看不起的日本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土地。1895年4月,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至北京後,當時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之後,康有為寫成《上今上皇帝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這的確反映了很多中國人的震撼情緒。甲午戰爭使很多人從洋務運動的迷夢中醒來。

而且,甲午戰爭也震撼了清政府。甲午戰爭也讓清政府中的一些人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希望「變法圖強」,糾正洋務運動的弊端以維護統治。1898年6月,光緒皇帝啟用康有為等人,下昭實施變法:改革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個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翻譯書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但是,戊戌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停止變法。

五、都影響國際局勢

經過改革開放與洋務運動,中國表面看上去國際地位提高,但這些事件都暴露了中國缺陷,國際地位下降。

第一,中興事件影響國際局勢。中興事件使美國更加強勢,而中國更加弱勢。本來,美國要幫助中國,但中國一直把美國當敵人,現在美國也把中國當敵人。近二十年,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柔軟,甚至就沒有強硬時刻。2017年川普政府上台後,在國際上要求中國進行公平貿易;在國內通過減稅法案,吸引資金來美國投資。通過中興事件,美國會更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美國優勢是高科技,要求中國遵守規則;美國劣勢就是低端產業,而且縱容中國不遵守規則。中國的優勢是不守規則,劣勢是沒有核心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中興事件只是開始,中國與美國的交往將會遇到更多挑戰。而且,中興事件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脆弱、落後的一面,因此中國國際地位在下降,會在外交上碰到更多困難。

第二,甲午戰爭也影響國際局勢。甲午戰爭使日本的國際地位上升,而中國的國際地位下降。甲午戰爭使日本獲得二億三千萬兩銀的戰爭賠款,得到一億多日元的艦艇等戰利品,而當時日本政府年度財政收入才八千萬日元。所以,時任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後來,日本佔領朝鮮、台灣,威脅中國東北、華東,最後發動侵華戰爭。甲午戰爭使日本嘗到了侵略甜頭,刺激了侵略欲望。

當然,兩者在性質上有所不同,中興事件是美國政府制裁中興公司的違法行為,是正義的;而甲午戰爭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還有,由於國際、國內時代背景不同,甲午戰爭的影響力大於中興事件,但中興事件的影響力也不能低估。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514/111383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