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千萬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真的

在很多家長的眼裏,認為「和孩子做朋友」是親子關係的最佳答案。

家長和孩子成為朋友,放低自己的姿態,傾聽孩子的見解,尊重他們的選擇,這一點也沒錯,但千萬別誤解了和孩子建立關係的意義。

丁香媽媽這次請到了葉壯老師,來和大家說說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常常會混淆朋友角色和父母角色的幾種情況。

親子關係可要比友誼複雜得多。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朋友關係絕不是親子關係的歸宿,實際上,父母需要做的遠遠比朋友多得多。

以為和孩子做朋友

就是不管教

家長若是和孩子以朋友相待,則很容易落進「管教不得」的誤區。

我有一個大我十歲的兄長,他家閨女也比我家兒子也大個差不多十歲。

他這個人最秉承「與孩子當朋友」的觀念,養育孩子的時候從來不說重話。

對女兒的批評總是輕描淡寫,更別說什麼管教和懲罰。

有一次,她閨女為了買某個歌手演唱會的門票,偷偷動了媽媽放在抽屜的錢。我兄長發現後,竟然也沒說她什麼,只是說了句:「沒錢了可以和我們要,別這樣。」

他女兒自然沒把這輕飄飄的批評放在心上,也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問他為什麼不指出孩子的錯誤,他就總拿「要跟孩子當朋友」來打馬虎眼,還說些「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一類的話。

久而久之,我發現,他是真的在拿孩子當朋友,可孩子卻拿他當「傻子」。

他一個當爹的大老爺們兒,在孩子心中一點權威感都沒有。

與此同時,由於他多年的「監管不力」,覺得該管的時候卻發現管不了了:

孩子十幾歲了,出現了一些特別需要管教的行為時,父母的權威已然失效。

親子關係變成朋友關係,父母權威的轟然倒塌,很容易讓孩子「錯後不知錯、錯後不改錯」。小時或許無大礙,可如果孩子真的犯了大錯,最後不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嗎?

朋友沒有義務指出孩子的錯誤,但家長有。

家長需要在孩子犯錯時,給予及時的管教和疏導,防止孩子越跑越偏。

有研究證明,對於孩子成長最有利的親子關係,其實是「權威式」的關係。

這種關係不是古板的「爸媽說什麼孩子做什麼」的威權式教育,而是家長對孩子有持續穩定的高要求,以及對孩子行為有持續穩定的高支持。

以為和孩子做朋友

就是沒有要求

跟孩子之間的「朋友關係」很容易讓家長失去了對孩子進行高要求的心氣兒。

現在很多家庭都重視給孩子從小培養興趣愛好,但有時候孩子學幾天就累了,倦了,放棄了。

家長也本着「孩子開心就好」的態度來處理,答應孩子:

「算了,我們下次學別的。」

可對孩子有要求的父母,從不會這樣。

前陣子胡可在微博上發了一段安吉練琴的視頻。畫面中,安吉哭着說:

「我彈不好,我彈不好,我就是彈不好......」

胡可想着,「完了,今天的練琴是不能繼續了。」

沒想到抱怨了兩句的安吉抹了抹眼淚,雙手拍拍凳子,說:「我今天一定要彈好!」,繼續哭着彈了起來。

截圖來源:*胡可微博

所有才藝的學成,勢必會經歷一段枯燥而艱難的時刻。孩子還小,很容易褪下三分鐘的熱度,這時候就需要父母來要求孩子、鼓勵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

就像胡可在自己的微博中所說的那樣,「我們不需要執着一定完美的結果,卻要擁有堅持的品格」。

我們不可能對朋友有要求,而父母卻一定要對孩子有期待。

「海空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絕不是正確的養育觀。

我們是成人,本來就相較於孩子擁有更多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儲備,所以更應該把「指方向」和「拉一把」的工作做到位。

父母如果不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加以要求與支持,其實是對孩子天賦最大的浪費。

以為和孩子做朋友

就是讓孩子「說了算」

「跟孩子做朋友」的另一大誤解,是讓孩子什麼都自己說了算。

我們應當給孩子提供選擇的空間,但絕不是把所有的選擇都甩鍋給他。

我的朋友在孩子上親子班前,曾向我詢問過一個問題:該不該讓孩子自己挑親子班?

朋友是個非常尊重孩子的人,雖然他的孩子只有3歲,但是他也常常讓孩子做關於自己的決定。於是,他帶孩子去體驗了兩家親子班的活動,想讓他自己做選擇。

一個家親子班離家比較遠,接送不太方便,是中文教學;還有一家離家只有五分鐘的車程,還是雙語教學。

孩子在體驗後,更喜歡遠一點那家親子班的氛圍。

這時候朋友就困惑了,因為他更傾向於把孩子送到那家近一點的親子班,這樣上下班接送也更方便。

「我應該尊重寶寶自己的意見,還是作出更利於我自己的選擇?」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孩子,只是一個孩子,不具備剖析複雜問題的能力。

他可能今天喜歡這家,是因為去的路程更遠更有新鮮感,明天繞一圈再去近一點那家親子班,他就喜歡近一點這家了。

所以,這樣的問題還是應該家長來做主。

朋友沒有義務幫你做選擇,但我們要為孩子的選擇把關。

其實,更高明的做法是父母為孩子確定一個大概的「選擇區間」。

比如還是說親子班的問題,家長先挑3個離家都比較近、條件也沒有很大差別的親子班,再孩子根據體驗和喜好去選擇。

這樣既照顧了孩子的主動性,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選擇足夠安全與靠譜。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

比如問孩子,你喜歡這個小區還是那個小區,你覺得我們要不要再給你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等等,這些問題都不適合讓孩子來決策。

父母和孩子相處,需要有朋友般的尊重和認可;但父母與和孩子的關係,絕不能約等於朋友關係。

孩子犯錯了,父母要管教;

孩子氣餒了,父母要鼓勵;

孩子想放棄,父母要督促;

孩子做抉擇,父母要把關。

朋友好做,父母難當。

作為父母,我們要盡其所能,把孩子養育成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一個願意與之為友的人。

這是我們的責任,長路漫漫,卻心甘如飴。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新浪看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05/105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