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雙黃蛋‌‌」假期 你可能看到的假古鎮、假山水、假傳說

作者:
對於許多的旅行者來說,他們更想要的或許只是一份自己生活中缺少的古樸、純粹與真誠,當地的居民也固然希望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資本與權力主導下的唯GDP式的旅遊業發展,既沒有公平地讓本地人分一杯羹,甚至破壞了原住民社區的文化與環境生態,而花錢旅行的遊客也難免失望後怏怏而歸。

一個‌‌「雙黃蛋‌‌」假期,顯然又將創造中國旅遊業新記錄。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9月18日發佈的數據,8天假日內,預計會有7.1億的中國人走出家門或走出國門,旅遊收入或將達到5900億元。

換言之,接下來一到兩天,將近一半的中國人或疾馳在高速路,或穩坐‌‌「復興號‌‌」,或馳騁天際,或風正帆懸。根據‌‌「央視新聞‌‌」的預測,北京成都上海、重慶、廣州、蘇州深圳、杭州、西安、天津將成為最為熱門的目的地。

旅遊已經成為中產新的生活方式,而他們越來越希望通過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享受。根據福朋喜來登攜手界面招牌聯合發佈了2016年大中華區中產階級旅行調查報告,73%中產階級旅行者青睞價格適中並提供舒適簡約體驗的出行選擇。

遺憾的是,留給‌‌「背包客‌‌」的可能只是一次寫明了結局的糟心之旅。除了被坑蒙拐騙,看‌‌「假景區‌‌」;垃圾遍地,看人山人海之外,最讓人糟心的莫過於,本來跨越千山萬水,追尋人文自然,結果‌‌「人造景觀‌‌」生硬拙劣,人文古蹟淪為商業街區。

土逗今日將呈現三大經典景區的表裏之別,內外之異,幫你提前感受理想之美,現實之痛。

人文‌‌「周莊‌‌」無人文

去往南方城市,古鎮似乎是‌‌「必備之選‌‌」。上海和蘇州之間,坐落着一個只有0.4平方公裏面積的古鎮—周莊,它保留着幾百年前的城市風貌,成為畫家吳冠中筆下的‌‌「江南第一水鄉‌‌」。

2016年,周莊國慶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7萬人,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過5萬人擠進周莊。實際上,每天進入6000人左右的遊客,周莊便已經飽和。據南方周末2006年的報道,早在2006年,周莊日接待遊客人數已經達到2萬人。

根據《青年時報》2005年的調查,彼時的周莊已經變成‌‌「五米一處豬蹄髈,十米一個阿婆茶,到處都是假古董,滿街都是黃三輪‌‌」的現代版商業化古鎮。也是因此,旅遊聯盟合作峰會當年在周莊落幕之後,一篇名為《百家旅行社峰會透出消息,古鎮周莊面臨封殺》的新聞出現在上海某報上。如此的氣憤,無外乎源自於周莊票價的瘋漲以及宛如‌‌「屠宰場‌‌」的古鎮街道。

這樣的惡果,源自於曾經令周莊人驕傲的‌‌「周莊模式‌‌」。

這種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動員老百姓力量來維護古鎮‌‌」。換言之,就是允許其開店鋪,進行商業性開發與維護……古街古樓的‌‌「修舊如舊‌‌」需要大量資金,老百姓拿不出這個錢,所以允許老百姓經營,等有收入後便拿出來三分之一收入維修古建築,三分之一收入投入經營,另外三分之一改善居住條件。

——青年時報《周莊神韻不再百家旅行社封殺周莊的真相調查》

這樣毫無節制的商業開發很快便發展到了極致。但是,這鍋顯然不該由周莊人來背。周莊顯然既屬於周莊人,也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按照國外的經驗,對於這種旅遊區,當地老百姓和政府應該自動擁有股份。事實卻是,政府出手來管理公共資源,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地方的當地人卻沒有分得股份和任何好處。據青年時報的調查,周莊從2002年到2005年,遊客量基本都保持在260萬人次,但門票收入當地居民一分錢都拿不到,方寸之間,不靠拓展商戶賺錢難道出門打工?老百姓只能見縫插針通過做小生意作為生計,瘋狂叫賣破壞旅客體驗的現象也就在所難免。

2001年4月,周莊成立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之後,大資本入局的潮流不可阻擋。按照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周莊規劃之父‌‌」阮儀三的說法,這種‌‌「進化‌‌」,打破了江南小鎮特有的寧靜風貌,到處都是一些惡俗的商鋪吆喝聲,成了一個大賣場,最終不僅傷害了周莊老百姓的利益,還將讓這寶貴的傳統遺產消失殆盡。

周莊是一個被阮儀三救下的古鎮。從1980年代末開始,中國2800多個古鎮就不斷經歷着‌‌「遷舊建新‌‌」、旅遊開發的考驗。到今天,中國留下的古鎮不超過10%.1984年,阮儀三第一次到周莊來考察,他發現了周莊的歷史價值和旅遊價值,其後提出了‌‌「保護古鎮、建設新區、發展經濟、開闢旅遊‌‌」的十六字方針,並和同濟大學的學生們一起用皮尺量地,作出了‌‌「保護老區、開發新區‌‌」的具體規劃;1986年,周莊在同濟大學阮儀三等專家的指導下,將古鎮區0.47平方公里的區域劃定為核心保護區;1997年,在阮儀三等專家指導下,周莊編制了《周莊古鎮區保護詳細規劃》,規劃內容不僅包括文物點的保護、污水處理、建築物高度控制、挖掘與繼承傳統民俗文化、發展傳統經濟,還涉及到停車場設置、橋樑包裝等方面。在阮儀三的努力下,周莊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遺憾的是,保護人類珍貴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三個基本原則(一是非干擾、非破壞的保護如舊原則;二是修復如舊原則或適當添補原則;三才是保護前提下的適度開發利用原則)一個也沒有實現。

項羽未動,而錢燒阿房宮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阿房宮指的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於渭河以南修建的豪華宮殿。‌‌「東有兵馬俑,西有阿房宮‌‌」,曾是頗廣為人知的一句西安旅遊廣告詞。

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阿房宮規模宏大,‌‌「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提到‌‌「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最終的命運是被項羽焚燒了。但在2007年,考古學家公佈,阿房宮其實壓根沒建成,考古隊在阿房宮遺址土層內沒有發現火燒土,甚至沒有發現秦朝文化層的建築碎片層,而只有夯土台路基圍牆的殘留,這些考古證據說明阿房宮的地基都未完成,更不用說項羽放的那把火。

但不論如何,文人史家筆下的阿房宮已經成為阿旁宮歷史的一部分,然而,這樣的一個意義重大的歷史遺址卻在市場化旅遊的洪流中命運多舛。1995年,改革開放後的市場化狂風也吹進了阿房宮,阿房宮的傳說讓當地政府和開發商找到了靈感:

‌‌「記得開發這個項目的公司名為錦繡阿房宮(西安)有限公司,是招商引資項目,當時引進的港資,土地是租的‌‌」……資料顯示,佔地680多畝的秦阿房宮景區1995年開工建設,2000年正式與遊客見面。

——中國企業報《380億重建阿房宮遭否決幕後:被批示宣揚奢靡風》

但到了2013年,因生意不佳、建築違規,這個曾經斥資兩個億的阿房宮景區被拆除。也就在2013年,當地招商引資380億元,提出重建阿房宮。輿論猛批該舉,稱其目的是借文化之名炒作概念,推高地價,最終讓投資者與政府獲利。一時間,阿房宮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但後來官方回應,該項目並非再造阿房宮,而是北京首創集團與灃東集團(系陝西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下屬國有公司)共同投資,並吸引社會資本,計劃在位於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控制地帶外側建設‌‌「首創阿房宮人文旅遊產業基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和人文旅遊。

然而仍有相關人士向媒體爆料,該計劃中原本的確包含重建阿房宮的項目,但迫於輿論的壓力與政府的譴責,該重建計劃擱淺,官方的說明,很可能是相關機構並作出了危機公關。新的阿房宮最終沒有被重建,但媒體發現,上述的產業基地佔地面積約1000畝,基地開建的3個村莊987戶3963個村民成了炮灰,被迫拆遷。

如今,那些歷史文人留下的故事被旅遊推廣商業機構包裝成廣告賣點,阿房宮也成為了旅遊開發投資者眼中的大IP。千年前,項羽或許沒有毀掉阿房宮,而如今旅遊開發者卻在用謊言與金錢一遍遍地炙烤着阿房宮。

桂林山水,誰的天下

桂林,因蜿蜒而清可見底的灕江,以及喀斯特地貌上特有的獨立秀美的山峰而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這個西南僻遠之地,除了有好山好水,還有少數民族風情,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吸引了大量的遊客。2015年,桂林旅遊接待總人數4470萬人次,年均增長12.5%,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然而,隨着大量遊客的湧入和人口的增多,當地環境也正遭到破壞。

因為人口增多、水量減少等原因,近年灕江的水質壓力越來越大。十年間,枯水季節的支流上,生長出了水葫蘆,到了雨季,裹挾着泥土沖刷進灕江幹流,間或從竹筏、船隻間漂過。

沿着灕江,從桂林到陽朔,越往下游,遊人遊船越多,江中的生活垃圾頻繁顯現;到了陽朔興坪古鎮碼頭,回水灣里的泡沫、易拉罐、膠袋已經密密麻麻。

——瞭望東方周刊《灕江危情:‌‌「50年後桂林可能真沒水了‌‌」》

想要在當地感受的民族風情,只能從一些刻意的民族表演和小商店裏的民族風義烏貨里窺的一二,甚至,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景區附近也不乏歐洲建築,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從正陽街到新文昌橋,從中心廣場到兩江四湖,從虞山公園到七星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歐洲建築的蹤影……原來的一些古橋全部全部予以拆除或改造,現在的桂林很難再見到一座中國古式的橋樑了。

——老槍《中國風景黑皮書:大敗筆》

當地政府將旅遊業視為當地的重要產業,聯合資本推廣桂林,擴大旅遊消費者規模來營收。2016年,桂林市召開第四屆人代會第七次會議上,桂林市市長周家斌公佈‌‌「十二五‌‌」期間旅遊成果時提到,2015年,當地旅遊總收入517.3億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長24.1%,高於遊客人數增幅11.6個百分點。未來,借力資本開發國際性旅遊目的地的努力還將繼續:

開工建設萬達文化旅遊城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華潤萬象城、陽朔瑞盛旅遊休閒世界等項目建設,持續推動旅遊國際化、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發展。順應市場需求,重點發展生態休閒旅遊、低空旅遊、體驗旅遊、體育旅遊、自駕車營地旅遊等新業態,培育個性化高端觀光線路。

——中國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新突破旅遊投資已破500億》

不知在那些五花八門的新項目開發之後,當地的垃圾是否會變少,當地的小商品又是否將收斂,但可以確定的是,驢友們回不到原汁原味的桂林,而計劃實現後,諸如萬達、華潤這些大資本們將盆滿缽滿。

十一將至,人潮固然難以避免,但不得不趁此假期遠走一次的驢友們,不妨也想想:誰才是粉碎你旅遊夢的罪魁禍首?在當前旅遊業的發展模式之下,幾乎每一個景點,都由當地的政府以及有實力的資本主要推動,而發展旅遊業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更高的企業增益與GDP,換句話說,當前模式的旅遊業開發不過是一場資本與權力合作的生意。結果就是,當地的居民不得不被迫離開,或是捲入這場生意,原本以居民為依託的民俗文化逐漸喪失了其真實性,而變成了一種對應市場消費者的文化表演。另外,節假日期間吸引了過量的旅客來消費,造成當地生態的破壞。更為畸形的,是那些徹底拋棄文化真實性而生造假歷史真消費區的荒謬計劃。

對於許多的旅行者來說,他們更想要的或許只是一份自己生活中缺少的古樸、純粹與真誠,當地的居民也固然希望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資本與權力主導下的唯GDP式的旅遊業發展,既沒有公平地讓本地人分一杯羹,甚至破壞了原住民社區的文化與環境生態,而花錢旅行的遊客也難免失望後怏怏而歸。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林深理識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004/100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