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聖旨被篡改:鄧小平在三峽工程決策中上當受騙的事實

作者:
鄧小平說:「我贊成低垻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正好說明了鄧小平的上當受騙。為了掩蓋鄧小平在三峽工程決策過程中上當受騙的事實,鄧小平當年的聖旨被篡改了,成了「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我贊成低垻方案」這最重要的七個字沒有了。

陸佑楣指出:「鄧小平當年就說過,上三峽工程,可能有政治問題;不上,政治問題可能更大。」往好了說,鄧小平是穿新衣的皇帝,在三峽工程決策中是上了騙子的當:「穿新衣,可能有政治問題;不穿新衣,政治問題可能更大。」於是就穿了新衣。

一、《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迴避了鄧小平在三峽工程決策中所起的作用

為了配合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套於8月8日起在黃金時段首播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電視劇涉及了1976年到1984年「粉碎四人幫」、「鄧小平出山」、「全國範圍恢復高考」、「鄧小平首次訪美」、「知識青年返鄉」、「農村包產到戶」等歷史事件,以展示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面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帶領黨和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衝破重重阻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有學者指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的許多描述與事實相去甚遠。李銳對鄧小平有如下評價:「鄧小平在政治上背了兩個包袱,一個是八九年『六四』,一個是三峽工程。」從到目前播放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到第30集來看,聰明的編劇和導演迴避了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陸佑楣指鄧小平的一句話對三峽工程決策起了決定作用

自從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和危害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在人們眼前,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三峽工程決策的錯誤。2014年2月,中央巡視組通報三峽集團存在招投標暗箱操作等嚴重問題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公開質疑三峽工程。如果現在對三峽工程進行全民投票,贊成建三峽工程的可能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時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出面為三峽工程辯護。他不是從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科學性和從三峽工程決策的民主性出發,而是搬出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一句話,並加以引申,指鄧小平的這句話對三峽工程決策起了決定作用。陸佑楣說:「鄧小平當年就說過,上三峽工程,可能有政治問題;不上,政治問題可能更大。」由鄧小平的這句話陸佑楣前後加以引申出而得出「三峽工程是非干不可的一個工程,它的必要性是防洪,可行性是發電和航運,這個道理已經講了千百遍了。鄧小平當年就說過,上三峽工程,可能有政治問題;不上,政治問題可能更大。要是來場大洪水,沒有三峽工程,不是天大的政治問題嗎?」(參見:財經國家周刊,陸佑楣院士:別讓三峽工程背黑鍋,2014-4-1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2118.shtm)

三、什麼是「政治」?

中國民眾最怕談政治,一句口頭禪是:「我不和你談政治。」但是許多人根本不懂什麼是「政治」?亞里士多德對政治的定義是:政治是大家的事,必須共同參與,共同參與的公共事務。

上不上三峽工程是大家的事,所以就是政治。上三峽工程是大家的事,不上三峽工程也是大家的事。鄧小平的的這句話是一句中性的話,既不能成為上三峽工程的依據,也不能成為反對上三峽工程的依據。

作為工程院院士的陸佑楣拿鄧小平的這句話為三峽工程決策辯護,實在是缺少思考,而且十分說明這個院士的學術水平。作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審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陸佑楣應該引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結論來說明三峽工程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和工程技術的可行性,拿三峽工程運行實踐的數據來說明建設三峽工程的必要性,拿三峽工程的公開辯論、全國人大代表聽取支持派和反對派的意見、聽取被涉及移民的意見的事實等等來證明三峽工程決策的民主性。可惜陸佑楣拿不出來這些來,就拿鄧小平、拿政治壓人。

四、三峽工程決策程序上的問題

陸佑楣把鄧小平這句話理解成鄧小平非要上三峽工程不可。那麼三峽工程決策就有大問題了。請看分析。

從決策程序上來說,鄧小平講這句話的時間是在1986年。趙紫陽去三峽視察回來向鄧小平匯報,趙紫陽擔心將來人大審議三峽工程議案時,有三分之一棄權或反對。對此鄧小平說了這句話。此時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尚未決定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沒有可行性論證報告的任何結論,鄧小平武斷地決定上三峽工程,這是不尊重科學。所以三峽工程決策不可能是科學決策,決策在前,論證在後,整個決策程序顛倒。

從決策類型上來看,表面上三峽工程的決策者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集體決策。如果鄧小平講這句話決定了三峽工程的上馬,三峽工程的決策者是鄧小平一個人,是獨裁決策。鄧小平1986年決定了三峽工程上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2年的審議和舉手表決,從1986年到1992年之間的一切關於三峽工程的可行性論證的編制、國務院對可行性論證報告的審查,國務院決定建設三峽工程的決定,國家環保部關於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報告的審查批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建設三峽工程的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三峽工程都是在演戲,花了納稅人的很多錢,花了許多專家的寶貴時間。

五、往好了說,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是上當受騙

筆者在《三峽工程36計》一書的瞞天過海一篇中,用瞞天過海來描述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是上當受騙,這是往好了說的。鄧小平對三峽工程的了解遠不如毛澤東。毛澤東與林一山有關於三峽工程的多次交談,毛澤東也親耳聽過三峽工程反對派李銳對三峽工程的意見,並用他為自己的工業秘書。林一山和李銳在關於三峽工程的知識構成水平可以說是一個等級的,毛澤東在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後也形成自己的意見,從1958年到1976年去世,毛澤東多次拒絕了興建三峽工程的提議,拒絕理由有泥沙問題難以解決和工程使用期過短外,再者就是戰爭條件下難以保證大壩安全。而鄧小平則是片面依賴魏廷錚和李鵬提供的信息而形成了其對三峽工程的意見。鄧小平也聽過如萬縣地委書記的反對意見,但萬縣地委書記關於三峽工程的知識構成和賴魏廷錚與李鵬不是一個等級的。如果說鄧小平是皇帝,那麼魏廷錚和李鵬等就是向皇帝推銷新衣的織衣匠。胡少江在《功罪評說鄧小平》一文中指出,鄧小平究竟有多少了解真實情況的能力,李鵬、陳希同等黨內保守派人物對他進行了誤導,使他在六四問題上做出錯誤的決策。三峽工程決策中也是如此。

記得小學時做趣味數學,有這麼一道題:有兩個地方,A處居民都是誠實的人,B處的居民都是騙子。然後是來一個問路的、、、、、、。要求解題人邏輯思考。中國的問題比較複雜,中國的專家既不是完全誠實的,也不完全是騙子,特別是在三峽工程上,政治家們依賴的是象張光鬥那樣「只能做到少講幾句假話」的知識分子。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聽取的就是這樣一批人提供的信息。如果這些中國專家都是誠實的,事情很好辦。如果這些中國專家都是騙子,事情也很好辦。但是這些中國專家告訴你,他們只能做到少講幾句假話。那麼他們說的話,人們是否能信?什麼話可以信,什麼話又不可以信?

比如目前在中國媒體上看到比較多的報道是「1980年7月11日,鄧小平乘「東方紅32號」輪從重慶出發到武漢路過三峽地區的報道:鄧小平一上船就關切地問陪同考察的老水利專家魏廷錚:「有人說三峽水庫修建以後,通過水庫下來的水變冷了,長江下游連水稻和棉花也不長了,魚也沒有了。究竟有沒有這回事?」魏廷錚回答說:「長江通過水庫下泄的水量年平均為4510億立方米,而三峽水庫的庫容只有年過水量的8%,江水會不斷進行交換,水溫變化不大,不影響農業和漁業。」(參見:魏廷錚口述,劉榮剛整理:長江三峽工程決策,www.hprc.org.cn//P020120828542797713823.pdf)

鄧小平提的問題本身就不夠準確,說明事先並沒有好好做「功課」,因為沒有人提出過三峽水庫下來的水變冷了,長江下游連水稻和棉花也不長了的這個問題,人們只提出通過水庫下來的水變冷了會影響魚類的繁殖和生長,特別是象白鰭豚這些稀有魚類的繁殖和生長的問題。

魏廷錚回答更是錯誤的。三峽水庫修建以後,長江下遊河道的水溫發生明顯的變化,春季水溫下降,秋冬季水溫升高。在每年三、四、五月份,水溫下降幅度在4至8度之間,每年十、十一、十二月份水溫升高幅度在2至8度之間。研究證明,魚類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各自選擇了自己最適合的溫度。在適溫範圍之外,魚類生長發育停滯、受限甚至死亡。特別是繁殖期,魚類對水溫十分敏感,水溫高低差0.1或者0.2度,就會影響魚類繁殖。三峽大壩建成後珍稀魚類白鰭豚的滅絕就是最好的實例。

接着再分析一下魏廷錚提供的數據是否真實。魏廷錚向鄧小平匯報的是長江水利委員會的150米方案(即水庫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長江通過水庫下泄的水量年平均為4510億立方米,而三峽水庫的庫容只有年過水量的8%,則三峽水庫的總庫容量約為361億立方米。現在建成的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75米,總庫容為393億立方米,在防洪限制水位海拔145米與政策蓄水位海拔175米之間為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現在三峽工程的水庫正常蓄水位175方比150米方案高出25米,而總庫容只大了32億立方米。可見魏廷錚向鄧小平提供的150米方案有總庫容約361億立方米,是狠狠地騙了鄧小平。

六、鄧小平說:我贊成低垻方案

鄧小平乘船一到武漢就立即召見胡耀邦、趙紫陽、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和國務院的負責人,談了他視察三峽後的意見。鄧小平說:「三峽搞起來以後,對防洪作用很大。」「發電2000多萬千瓦,效益很大。1100億度,合全國上半年的全年發電量」,「擔心一個航運問題,現了解,運的東西不多,船閘有5000萬噸通過能力,顧慮不大。」「另一個生態變化問題,聽來問題也不大。」「整個工程投資95億元,移民費40億元。」(參見:1980年鄧小平談三峽:搞起來後對防洪作用很大。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40625/18585286.html/戴晴:災難性的政治工程,http://blog.boxun.com/sixiang/daiqing/dq02.html)鄧小平建議國務院要考慮三峽工程,胡耀邦和趙紫陽表示同意。

1982年11月24日在聽取國家計委匯報時,鄧小平說:「我贊成低垻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鄧小平所說的低垻方案就是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50米的方案。魏廷錚向鄧小平匯報的低垻方案,對防洪作用很大,發電效益很大,發電裝機容量200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度,船閘有5000萬噸通過能力,移民人數少,工程投資少,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鄧小平留下了最深印象的應該是三峽工程上馬後,萬噸輪船可以從上海直達重慶。鄧小平對魏廷錚說:「1920年出川,去法國留學,船行到中途壞了,只好改變行程,起旱,走陸路出川,交通真是艱難啊!」所以鄧小平直接表態:「我贊成低垻方案」。

可是鄧小平哪裏知道,魏廷錚向他匯報只是少講了幾句假話,其中淹沒範圍、移民人數和投資額是按照150米方案匯報的,其他如水庫庫容360億立方米,發電效益很大,發電裝機容量200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度,都不是150米方案的效益。低垻方案基本沒有什麼防洪效益,也不可能安裝2000多萬千瓦發電機組,更不可能每年發電1100億度。至於萬噸輪船可以從上海直達重慶,那是指萬噸船隊(比如四艘三千噸的貨船或者十艘一千噸的貨船綁在一起)。鄧小平1980年視察三峽時坐的「東方紅32號」輪是三千多噸的客輪,三峽工程建成後,可以通航的也只是三千多噸的客輪,因為三峽船閘不可能通過更大的客輪,真的沒有什麼可以讓鄧小平那麼興奮的。

1980年筆者在三峽地區參加國土規劃,閱讀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編制的三峽工程規劃,有三個方案,蓄水位海拔190米,195米和200米。這200米方案是1958年周恩來提出來的。

當時有另外兩個方案,一個是蘇聯專家提出的海拔265米方案,一個是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提出的海拔235米方案。蘇聯專家的方案是按照毛澤東的三峽工程要能卡住長江洪水的要求提出的,水庫蓄水位達海拔265米。蘇聯專家只考慮如何達到中國政府提出的工程防洪要求,而不考慮水位265米會把重慶市中心也淹沒了。林一山提出235米方案,毛澤東提出的防洪要求雖然不能完全做到,淹沒了重慶大部分城區但是避免了淹沒重慶市中心。235米方案的防洪庫容達1150至1260億立米,而現在建造的175米方案的防洪庫容只有221.5億立米,只是235米方案的五分之一。對比175米方案和235米方案以及265米方案,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現在建造的三峽工程防洪效益很小,為什麼說150米方案基本沒有什麼防洪效益。

1958年黨中央成都會議上周恩來否定了265米方案和235米方案兩個方案。周恩來說:「三峽大壩正常高水位的高程,應當控制在200米,不能再高於這個高程。」其實周恩來確定200米這個高程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海拔200米是當時重慶朝天門碼頭最後一個台階的高程。

長江水利委員會按照周恩來確定的高程200米做了規劃,然後再做了190米和195米的兩個對比方案。通過三個方案比較,得到如下結論:200米方案最佳,195米方案其次,195米方案最差。蓄水位高,水庫庫容大,調節能力強,則可能的防洪效益大,發電效益高,但是對航運不利,淹沒範圍大,移民人數多,總的來說工程經濟效益最好。

魏廷錚當年是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的秘書,也是這三個方案比較的參與者。他知道,150米方案是個騙人的方案。190米方案工程效益最差,比190米方案更低40米的150米方案如何能好呢?

七、篡改皇帝的聖旨目的何在?

鄧小平說:「我贊成低垻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正好說明了鄧小平的上當受騙。為了掩蓋鄧小平在三峽工程決策過程中上當受騙的事實,鄧小平當年的聖旨被篡改了,成了「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我贊成低垻方案」這最重要的七個字沒有了。

在三峽集團的網頁上(http://www.ctgpc.com.cn/sxgc/ldgh1.php),同樣是上面那張照片,鄧小平講的話少了「我贊成低垻方案」這七個字。

在中國歷史上,篡改皇帝聖旨的都是一些奸臣、逆臣,篡改皇帝聖旨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那麼篡改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講話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掩蓋鄧小平在三峽工程決策中上當受騙的事實。

八、三峽工程論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推翻鄧小平贊成的150米方案

1984年4月,國務院原則批准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編制的三峽工程150米的低垻方案。這時出現了兩組反對意見的人,一批人是反對三峽工程,特別反對鄧小平、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三峽工程決策上沒有走民主和科學決策的路,代表人物有李銳、周培源、孫越琦、陸欽侃等等,特別是167位政協委員或聯名或單獨提案,建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對三峽工程應該「慎重審議」,「不要匆忙上馬」。另一批人是只是反對150米的低垻方案,出頭的是重慶市委和市政府,以肖秧為代表,背後是李鵬、錢正英、李伯寧等等。他們的伎倆是先瞞天過海,騙得鄧小平的同意,然後再爭取提高水庫的蓄水高度。正如錢正英後來所說,提出150米低垻方案,是「想迴避掉一些問題,減少一些矛盾」(參見:嘹望新聞周刊:三峽論戰風雲錄,2009年第49期,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5297.htm)。

1986年6月,中央和國務院發佈文件決定補充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錢正英任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組長,陸佑楣任副組長,共412位專家參與這項工作。

反對三峽工程的人想利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這個平台使中國從此走上民主和科學決策的道路。反對低垻方案的人想利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提高蓄水位,推翻150米的方案,因為低垻方案確實是個騙人的方案。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一共有六個可選方案,150米方案,160米方案,170米方案,180米方案,一次建成方案和分次建成方案。無論哪個方案勝出,都是三峽工程上馬。不同的只是正常蓄水位的不同。通過比較,150米方案最差。所以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目的和重點,就是推翻鄧小平贊成的150米方案。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最後結果是175米方案,也稱中垻方案,為全國人大批准建設。

現在比較一下鄧小平聽完匯報後的150米方案和175米方案在重大技術數據上異同,就可以證明鄧小平上當受騙的事實。

鄧小平聽匯報得到的信息是,150米方案移民人數少,造價低,防洪效益好,年發電量1100億度,所以鄧小平說:我贊成低垻方案。

九、結束語

關於三峽工程鄧小平的原話是:「我贊成低垻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現在鄧小平的話被篡改了,成了:「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在歷史上篡改皇帝的聖旨是要掉腦袋的,也要被當作邪惡載入史書的。

喜好講政治的鄧小平上當受騙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依賴的是一批喜歡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曲意迎合帝王的騙子和小人。鄧小平是喜歡新衣的皇帝,而魏廷錚和李鵬等人則是向皇帝推銷新衣的騙子和小人。皇帝穿新衣,可能有政治問題;不穿,政治問題可能更大。於是就穿了新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21/96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