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仁祖向清太宗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大清帝國出兵征服朝鮮王朝的往事。
首先從大清帝國的建國講起。
一般人說大清取代了大明,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大清是大清,大明是大明,大明帝國是亡於1644年,亡在誰的手上呢?大明是亡在李自成的手上,而大清早在1616年就建立了雛形,當時的國號叫做「後金」,是誰建立的呢?是努爾哈赤建立的。
20年之後,也就是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將「後金」的國號改為「大清」,換句話說,嚴謹地講,所謂大清帝國,早在1636年,就已經成立,比大明帝國亡國,早了整整8年。
也就是說,不是大清取代了大明,而是大清吞併了大明。
那麼,大清帝國成立之後,為什麼要侵犯鴨綠江一江之隔的朝鮮王國呢?這件事,要從1628年講起。
1628年,皇太極向朝鮮王國借兵船,借兵船幹嘛?借兵船來攻擊大明,當時朝鮮的國王是仁祖,名叫李倧,面對大清帝國前來借船,李倧是怎樣回應的呢?他對大清的使節說:
「明國猶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國,可乎?船殆不可藉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現代中文,是這個意思:
「大明國就是我朝鮮的爸爸,你要我幫助你攻擊我的爸爸,你說行嗎?船我不能借給你!」
這一次,皇太極忍了。
1635年,皇太極打算登基,自稱「皇帝」,於是派了個使節,名叫英俄爾岱,去朝鮮,幹嘛呢?通報,意思是說,我大清帝國皇太極要稱帝了,你朝鮮今後要向我進貢,你干不干?
朝鮮當時是大明的屬國,當然不干,朝鮮仁宗李倧怎樣回應?他對清使英俄爾岱說:稱帝?進貢?門兒都沒有。
於是,李倧將英俄爾岱關押了起來,後來呢,英俄爾岱越獄逃跑,一路逃回了大清,報告了整件事的過程。
這次,皇太極雖然怒了,但是仍然忍了。
1636年,皇太極果然在盛京(今瀋陽)稱帝,改國號「大清」,這時朝鮮王國有兩個使節人在盛京,一個叫羅德憲,一個叫李廓,這兩個人在盛京雖然參加了皇太極的登極大典,然而始終拒絕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他們說: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朝鮮的使節不能向大清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皇太極這次是徹底動了殺心。
登基大典辦完之後,皇太極就開始籌備攻打朝鮮,經過短短半年時間的準備,1636年12月,皇太極親自率領清軍二十萬,入侵朝鮮。
清兵一路勢如破竹,沿途朝鮮軍隊拼死抵抗,然而當時大清鐵騎正值朝氣蓬勃之時,虎狼之師,以一當百,朝鮮官軍根本不是對手。
朝鮮仁祖李倧閉城躲避。
次年正月,清兵圍城,並放話,要求朝鮮仁祖李倧出城投降,並向皇太極下跪,眼看城內彈盡糧絕,走投無路,李倧考慮再三,決定妥協。
1637年正月二十九,朝鮮王國仁祖李倧脫下王者服裝,換上百姓的衣服,帶領50多個人,打開城門,走出城外,跟隨清兵進入大清兵營,並向皇太極行了三跪九叩之禮。
這件事在朝鮮歷史上,叫做「丁丑下城」。
國恥。
丁丑下城之後,朝鮮王國與大清帝國簽署了以下的協議:
1、朝鮮王國斷絕與大明帝國的宗藩關係;
2、朝鮮王國成為大清帝國的藩屬國;
3、朝鮮國王李倧的兩個兒子被大清押為人質;
4、朝鮮王國每年向大清帝國進貢(物產清單略)
5、朝鮮王國不得大量修建防禦工事;
6、大清帝國攻打大明屬土(例如皮島),朝鮮應該出兵出船相助。
清軍心滿意足之後,撤兵,然而從朝鮮擄掠了幾十萬(沒有準確數字)的人口,押回盛京(瀋陽)為奴。
從此,朝鮮王國表面上廢除大明年號,並開始使用大清的年號,然而,朝鮮仍然對大明念念不忘,儘管在外交事務中對大清使用大清年號,在國內暗地裏仍然使用大明崇禎年號。
朝鮮雖然被大清征服,可是骨子裏仍然瞧不起大清,朝鮮人稱大清為「胡虜」,並將大清帝國1636年征服朝鮮的戰爭,蔑稱為「丙子胡亂」(1636年為丙子年)。
丙子胡亂之後短短8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帝國滅亡。
朝鮮向大清進貢了250多年。
朝鮮,就是這樣被大清征服的。
搞明白了這段歷史,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在甲午戰爭之前,朝鮮會有親日派(例如金玉均),要知道朝鮮並非人人對大清心服口服,在部分朝鮮人的心中,大清是大清,中華是中華,大清不等於中華,所以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崛起之後,朝鮮立馬有一部分人(時稱「開化黨」)開始瞧不起大清帝國,並要求與日本合作,改造朝鮮。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朝鮮和韓國的歷史書里,他們將甲午戰爭寫成一場狗咬狗的戰爭,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之中戰敗之後,朝鮮人毫不客氣地拆除了滿清宗主國的象徵——「迎恩門」,從此以後,他們對大清帝國,不曾留存一絲一毫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