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奇葩馬來西亞:1個曾被中國統治的伊斯蘭國

馬來西亞,這個名字大家非常熟悉。

首先,三不五時就有一些事情發生在那兒或者與他有關。往前,馬航的飛機出了兩次事故,全世界為之震驚;眼下,金正恩的哥哥又在馬來西亞遇刺身亡。

其次,馬來西亞有數量眾多的華人,其中不乏在華語世界擁有廣泛人氣的明星,比如梁靜茹、阿牛等等。

近年出現的新生代女歌手朱主愛,也是馬來西亞籍

但是,大家對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卻知之甚少,甚至有着很多的誤解。

其實,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堪稱奇葩。

首先,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而非佛教

因為馬來西亞誕生了不少華人明星,再加上地處東南亞,與泰國、新加坡毗鄰而居,「新馬泰」也長期並稱,而泰國是舉世聞名的佛教國家,新加坡則是一個漢族為主體民族的世俗國家。於是給了很多人一個錯覺,那就是馬來西亞,要麼是個佛教國家,要麼是個世俗國家。

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

然而,事實遠非如此。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馬來族(又稱巫族)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伊斯蘭教民族,馬來西亞官方也認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並且將自己的國家定義為「穆斯林國家」。

其實早先,馬來族的信仰非常多樣,因為其早期歷史非常原始,沒有太多土生文化,都是受外來文化影響,尤其是印度文明對其影響最大。所以早先馬來族多信仰印度教、佛教。到了相當於我們唐朝的時候,阿拉伯人開始廣泛的在東南亞地區進行貿易,將伊斯蘭教傳到了包括馬來半島在內的地區。到了十五世紀,伊斯蘭教已經成為大部分馬來族人的信仰。

不過,這的確有一點難以想像——馬來西亞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氣溫在26到30攝氏度之間,一年到頭都是濕熱的天氣。那些馬來族婦女,則需要遵守伊斯蘭教的風俗,戴個頭巾,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真是想想都覺得熱。

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堪稱奇葩中的奇葩

歷史上,馬來西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如今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所以其政治體制受英國影響較大。

馬來西亞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沒有太大的實權,實際權力由首相和內閣掌握,這一點和英國十分類似。但是其國家元首,並不是國王,更不是皇帝,而是被稱之為「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和一般意義上的國王並不一樣,更不同於總統、主席。

了解這種制度,要從馬來西亞的地方行政區劃開始說起。

馬來西亞下面有十三個州,其中有九個州為世襲州,這九個州被不同的家族世襲統治,其統治者被稱之為世襲「蘇丹」(蘇丹,阿拉伯語音譯,意為總督)。這些蘇丹既是當地的世俗統治者,又是當地的伊斯蘭宗教領袖。

其他四個州的首腦則是選舉出來的,首腦是州長或首席部長,比如著名的檳城州因為華人眾多,所以首席部長就長期由華人擔任。

這十三個州的首腦會定期召開馬來西亞統治者會議,會議的目的之一,就是從那九個世襲州的統治者中,選出一個人,擔任馬來西亞的最高元首,並且還會選出一個,擔任副元首,任期為五年。

在這五年內,最高元首不得兼任原所在州的蘇丹,不得兼任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五年期滿之後,不得連任,由統治者會議繼續選一個最高元首,之前擔任過的,不參與評選。直到一圈子繞過來,再按照以前選定好的順序重新來一圈,總之九個蘇丹人人都有份。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種制度,在當今世界諸多主權國家之中,實屬罕見。

因為九個世襲州元首既是當地的世俗領袖,又是伊斯蘭教的精神領袖,而且最高元首隻能在這九個世襲州中選。所以伊斯蘭教成為馬來西亞的國教,自然是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官方給自己的定義是「穆斯林國家」,與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伊斯蘭國家」還是有着顯著的差別。

首先,馬來西亞的民族成分十分複雜。其主體民族只佔總人口的55%,無法形成對少數民族的絕對優勢。

所以,馬來西亞並沒有也不可能像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排斥異教,只能以一種相對開放的姿態接納了這些少數民族文化。所以在眾多清真寺的間隙之間,還是有很多印度教廟宇和佛教廟宇存在,而且因為當地華人數量僅次於馬來族,道教和儒家信仰在馬來西亞也有一席之地。

馬來西亞和中國的淵源,簡直說不盡

馬來西亞能夠有數量眾多的華人,其歷史上和中國的淵源,已經可見一斑。

首先,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馬來族,就和中國有很大的關聯。馬來族是一個雙向來源的民族,在四五千年前,馬來族的一部分先人就在當地定居,但同時,其另一部分祖先則是居住在中國的雲南境內少數民族。後來,這兩支部落匯合到了一起,才產生了今天的馬來人。

到了漢代,中國開始迎來一個黃金時代,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先後開闢,中國的影響力開始擴張。到了唐代,馬來西亞成為中國和阿拉伯地區的貿易中轉站之一,馬來西亞地區開始有一定規模的中國移民。這時,今天馬來西亞的疆域由一個叫三佛齊的王國統治,並且一直保持着對中國的朝貢關係。

到了明朝初年,三佛齊國的中國移民數量已經非常可觀。此時的三佛齊國遭到了滿者伯夷國的入侵,動盪之中,當地的華人自立政府,對抗入侵。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明朝政府出兵幫助三佛齊國剿滅了此地猖獗的海盜組織。

之後,明朝政府在今天的印尼境內設立了舊港宣慰司,任命廣東人施進卿為首任宣慰使,開始對今天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西部等地進行羈縻統治。

從這個角度上……馬來西亞,也可以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後來,明朝遭遇變故,延續數十年的舊港宣慰司被朝廷裁撤。但是,中國對馬來西亞的影響力始終不減。

當時,明朝的海外駐軍有一部分就留在了馬來等地沒有回國,取當地馬來族女子為妻,他們生下的男孩,被馬來語稱之為「峇峇」,生下的女孩稱之為「娘惹」。因為歷史悠久,加上後來清朝一百年的閉關鎖國,這部分人與中國本土隔絕,形成了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文化」中,既能明顯看出中國文化的痕跡,又能看出馬來文化的影響,別具一格。而且因為明朝滅亡後,中國被滿洲所統治,民俗文化受到滿族文化深刻的侵蝕,故而峇峇娘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明朝漢族文化的一個活化石。

娘惹人一直保持着成年女子束髮,兒童梳成總角的風俗,

在中國境內,這項風俗已經因為清初的剃髮易服已經蕩然無存。

極端的多元化,給馬來西亞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馬來西亞是一個非常多元的國家。但是,這樣的多元化並沒有給馬來西亞帶來多少好處,反而有着很多消極影響。

首先,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馬來族所佔比例太少,只有55%,而第二大民族漢族也就是華人則佔到了24%,第三大民族印度斯坦族也有7%的比例。更重要的是,馬來族、漢族、印度族在文化、語言、風俗上千差萬別。

馬來西亞的印度教神像

相比之下,漢族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優質文化,具有極強的擴張性。歷史上,中國周邊的國家,諸如琉球群島、朝鮮半島、越南、日本列島等地,都積極學習漢族文化,成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

近代以來,漢字文化圈國家先後崛起,證實了漢族文化的偉大。馬來西亞雖然一度受中國羈縻統治,並且擁有大量的漢人移民,但是其境內無論佔多數的馬來族還是占不多的印度族,都沒有對漢文化有太多的興趣。

因為馬來族和印度族分別以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作為紐帶,身為宗教民族,決定了他們不太可能大規模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而漢族更不可能去接受他們那種相對落後的文化。

所以這種多元化,實際上是一種較勁的結果,一種無奈的結果。

再加上近些年伊斯蘭教勢力的擴張,割裂了馬來西亞境內各非穆斯林民族與穆斯林民族之間的關係,更讓華人在內的少數民族地位顯得越來越尷尬,在很多領域更是被邊緣化。

比如,華人(包括峇峇娘惹人)依賴高水平的文化素養和一定的人口比例,掌握了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並且在國際文化市場上有着一席之地。但是在馬來西亞的政治、軍事領域,卻毫無存在感。

這種情況,讓馬來西亞實際上是一盤散沙,也令其經濟、國力的發展受到阻礙。

在九十年代,馬來西亞經濟飛速發展,一度和泰國、菲律賓、印尼並成為亞洲四小虎,與當年崛起的亞洲四小龍不遑多讓。但是,馬來西亞繁榮的背後是華人的勤勞智慧,經濟的崛起影響了當地馬來人的地位。之後,趁着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馬來西亞出台了民族不平等政策,限制華人的發展,導致其經濟發展出資按負增長,之後長期進入了緩慢增長狀態。

而且,多元化也給馬來西亞的治安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馬來西亞的各個民族之間,就像各個山頭一樣,相互並無歸屬感,聚居在各自的社區中,獨立性非常強。那些少數民族社區,政府管不了也不想管,必然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金正男在馬來西亞遇刺,其背後主使或許也利用了這一點,巧妙的安排了間諜。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掌上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223/88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