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習王推重大改革 三試點選擇有玄機

日前,港媒分析習王推行監察改革選擇京、晉、浙三地試點的原因,是這三個地方推行改革順風順水。文章還分析,此次監察委和中紀委合併,中紀委權力將進一步放大。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11月7日消息,近日,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上述三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部署在3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為在全國推開積累經驗。

《方案》強調,上述三省進行改革試點,由省(市)人大會產生省(市)監察委員會,紀委、監察委合署辦公;試點地區成立改革試點工作小組,由省(市)委書記擔任組長。

從中辦公佈的《方案》來看,由於憲法中並無「監察機關」這一概念,中南海未來很可能還會修憲。同時,從《方案》分析,監察委可能會整合現有中共國務院系統的監察機關、檢察系統的反貪部門於一體,完成「黨(中共)、政」的融合,並得以引入類似檢察院的刑偵職能和執法手段,例如隱蔽設備拍攝、查賬、調取金融信息等等。

11月11日,港媒東方日報發表署名白非的評論文章。文章分析,六中通過了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及黨內監督條例,文件中又將人大、政府與監察機關分列,顯示出監察要獨立剝離的趨勢。本周,中辦印發了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監察改革正式上路,邁出實質性步伐。

文章認為,之所以選定京、晉、浙三地試點,也頗具考量。北京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區,官場生態關乎臉面,需要格外注意,且如今已有「之江新軍」大將蔡奇擔任北京市長,推行改革更得心應手。山西是頭號腐敗重災區,塌方式腐敗之後重建政治生態,一張白紙好畫圖,改革全無阻力。浙江更是先進中國最紅最火的高官搖籃,是頭號政治根據地,改革推行自然順風順水,況且改革本身又是重要的加分項。

對此,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表示,習近平雖然對地方諸侯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其實不是習的人馬,不會對習言聽計從,比如黑龍江的王憲魁,乃是江派的嫡系,目前依然獨霸一方,明里暗裏跟習王對抗。因此習王選擇這三個地方做試點,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三個地方的主官會比較「聽話」,推行改革不會有阻力。其中北京書記郭金龍面臨退休,新任代市長蔡奇是習舊部,浙江書記夏寶龍也是習的親信,新任山西書記駱惠寧雖不是習嫡系,但是駱惠寧剛剛到任,山西也因塌方式腐敗已遭當局徹底清洗,不會有實質阻力。

此外,被指編輯部設在北京的「海外」親習黨媒多維網分析,此次試點包括了京幾重地的北京,說明習當局改革決心之大。文章分析,在試點結束之後的「全國推廣」階段,中央或者國家層面的監察委或將成立。

香港南華早報》11月9日援引上海政法學院的政治學家陳道銀的說法稱,中紀委的監察權或將通過監察委得到延伸。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或將在國家監察委擔任重要職務,例如主任或者組長。

上述東方日報文章還分析,中紀委的權力通過此次改革會進一步放大。

文章稱,監察部在中共建政之初設置,文革時期撤銷,「改革開放」之後重建時單設了一套人馬,在九十年代則與中紀委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監察部與國防部一樣,只不過頂着一頂帽子。因此,改建為監察委,本身並不牽涉具體的人員機構,而最主要的是隸屬關係的改革。新的監察委仍將與中紀委合一。但其影響卻不可小覷。一來,中紀委通過監察委借殼,名正言順成為了一套獨立體系。雖然級別上可能略低,但卻足以與政府分庭抗禮。二來,其監督範圍空前擴大。按照目前的名義權限,紀委只監督黨員,而監察系統只監督政府序列的公職人員。但中共的官僚體系異常龐大,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民主黨派、社會團體乃至官辦的學校、醫院、科研機構工作人員等實際上都是官員。監察委脫離政府單設之後,由「行政監察機關」升級為「國家監察機關」,從法理上和權力上就擁有了全覆蓋、無死角的監督權。

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112/83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