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你的父母決定了你會被哪種人吸引

作者:

olimpia-zagnoli

人會特定地被一類人吸引。

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戀人的樣子,或許很早就被確定,你不過是按着這個模子,然後碰到與之相契合的人,不自覺地被吸引。

你以為是你的緣分,你的心動,你的命中注定,或許不過是你的潛意識,你的缺憾,你的需要。

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子女組成新的家庭前和父母一起所在的家庭。

當你開始工作戀愛結婚,漸漸地脫離了原生家庭,你很慶幸終於擺脫了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但實際上,你只是身體上脫離了原生家庭,心理上卻無時無刻不帶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你自以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原生家庭所造就的選擇。

你的父母決定了你喜歡的人的樣子。

父母之間的情感狀況,決定了你對婚姻(親密關係)的渴望和信心

父母關係和諧,美滿

一個出身在父母有着良好關係的家庭中的孩子,從小到大目睹着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溫暖幸福的記憶刻畫進小小的腦袋中,長大後也會對婚姻充滿渴望和期待,想要擁有自己的家庭,並且有信心建立一個和父母一樣幸福的家庭。

父母經常爭吵、冷暴力或者背叛

與之相反,從小到大,父母若是爭吵不斷,或者其中有一方出軌背叛,孩子無時無刻不在煎熬中,每天上演着一方對另外一方激烈的控訴,一方冷漠以對甚至摔門而出。

在這樣的父母關係成長人,通常對婚姻不會抱太多幻想和期待,甚至恐懼婚姻。

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裏,結婚就是爭吵、冷暴力、出軌背叛,不過是重蹈覆轍罷了。

即便真的結婚,他們也不會對婚姻有什麼信心,覺得自己的婚姻不會幸福,即便現在感到幸福,也會覺得幸福只是短暫的,遲早也會變得不幸……

在這種自我暗示下,可能導致自我應驗效應,由於自己相信婚姻不幸的信念,無意識地做出一些破壞兩人情感和關係的行為,直至最後感情破裂。

父母的相處模式,決定了你在親密關係中處理問題的方式

當父母之間發生矛盾,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根據約翰·高特曼的觀點,他認為戀人們往往存在以下三種衝突類型:

波動型

存在強烈、激動的爭論——儘管有時只是小問題。他們通常提高自己的嗓門,儘量需要站到上風,情緒激昂地談論問題。

迴避型

這種類型的戀人更傾向於忽略問題,而不是面對。他們儘可能地減少分歧,避開敏感話題。

效用型

這些伴侶公開地、合作地管理衝突。

當他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他們通過文明的途徑來對話,而且不否認自己的情緒。

他們仔細傾聽對方,然後尋求解決問題的合作方案。

如果父母願意放下情緒去溝通,互相理解並達成共識,良好處理發生的問題,那孩子也會從父母相處的模式當中,獲得處理矛盾的態度和技巧,懂得用愛的語言化解矛盾。

如果父母之間選擇用激烈的爭吵,互相指責,或者冷漠以對,閉口不談,那孩子最終也會從父母那裏繼承他們的相處模式,當與戀人發生衝突時,採取同樣的處理方式。

儘管有的人會意識到父母之間不健康的相處模式,想要竭力避免,但由於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良好的示範,因此當矛盾發生時,他們由於不知道如何去解決,而進而開始重蹈覆轍。

父母的回應,決定了你在親密關係中的安全感

根據依戀理論,將嬰兒的依戀關係分為三類:

安全依戀

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並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並繼續玩遊戲。

不安全依戀,迴避型

這類兒童在母親離去時,並無緊張或憂慮,母親回來,他們亦不予理會或短暫接近一下又走開,表現出忽視及躲避行為。

不安全依戀,反抗型

此類兒童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反抗,母親回來,尋求與母親的額接觸,但同時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不能再去玩遊戲。

而小時候父母對你的情感回應程度,決定了你成人後在親密關係中的安全感。

如果小時候父母對你的感情及時予以回應,那你將會在親密關係中有足夠的安全感,發現與別人親密並不難,能安心地依賴於別人和讓別人依賴自己。

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自己關係太親密。

如果小時候父母對你的感情沒有予以及時或足夠的回應,那將會對親密關係中進行迴避。

與別人親密令你感到有些不舒服;你發現自己很難完全相信和依靠他們。

當別人與你太親密時你會緊張,如果別人想讓你更加親密一點,你會感到不自在。

或者總是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焦慮不安,發現別人不樂意像你所希望的那樣與你親密。

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並不真愛你,或不想與你在一起。

你想與伴侶關係非常親密,而這有時會嚇跑別人。

你的父親(母親),決定了你未來伴侶的樣子

在原生家庭中,你會比照父母的樣子,漸漸形成自己的擇偶標準。

一方面,父母身上表現的某些特質,是我們未來擇偶中欣賞追求的或者竭力避免的。

另一方面,父母也是你未來擇偶的門檻。

如果你是一個女生,父親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懂得承擔家務的人,那麼在成長過程中,你也會傾向於找一個和父親擁有相似特質的人。

如果你的父親是一個成天酗酒賭博的人,那在以後的擇偶中,你會非常厭惡酗酒或者賭博的人,竭力避免找到一個和父親擁有共同特質的人。

在原生家庭中,不管是作為父親,還是作為丈夫,你看到了父親做得好的一面,那麼,這些都會成為你挑選伴侶最基本的條件,只有達到了這個標準,他才會被你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因此,一個好的父親,會增加女兒未來遇見對的人的幾率。

曾經看到過一個「父母皆禍害」擁有成員眾多的豆瓣小組,大家聚在一起控訴父母對自己的影響,以及造成的無可挽回的結果。

每個不幸的人看起來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人們把自己的不幸、失敗、無能為力歸咎於原生家庭。

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無缺的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會造成遺憾,犯些錯誤。

第一步,意識到原生家庭給自己造成的影響。

第二步,放下對父母的埋怨,與過去和解。

第三步,明白一切並非不可改變。

我們一生都是帶着原生家庭的缺憾去尋找、反省、修補、癒合,直到某天遇見一個人,他平息了你的焦慮,安撫了你的痛苦,用行動為你注入安全感,讓你覺得結婚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直到那一刻,我們才真的從原生家庭走出來,重塑自己的人生。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佳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920/80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