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管制紅利」過後,互聯網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現在回過頭來看,在中國,“互聯網+”騰空出世並大有“顛覆”一切行業之勢,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規模甚至已經甩開美國幾條街,其本質究竟是什麼?還是那句話——你想到的都是錯的!不是因為我們的互聯網技術有多先進,也不是因為我們的商業模式有多牛叉,讓這些行業蓬勃興旺的根本原因,我稱之為“管制紅利”。什麼意思?
雖然我們進入市場經濟已經30多年,但不合理的政府管制依然無處不在,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如中小企業的賦稅高企,金融、傳媒等行業的嚴重國有壟斷,以及的士行業的牌照限制等等,正是這些管制因素很大程度上成為催生“互聯網+”經濟的土壤。也就是說,從前被重重管制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民營經濟,現在藉由“互聯網+”打造的新經濟外衣,換個馬甲進入了政府管制的真空地帶,從而獲得了野蠻生長的契機。
例如,我最早指出,以淘寶為代表的C2C電子商務的爆髮式增長,其根本原因在於網店可以逃掉居高不下、名目繁多的稅費,從而依靠巨大的成本優勢,以低價碾壓實體店。
P2P是更為典型的例子。金融業的暴利早就讓民營資本饞得流口水,奈何金融牌照的壁壘太高,發展民營銀行的口號喊了多年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互聯網金融一出,以“金融創新”的名義,不需要金融牌照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賺取金融暴利,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於是大量過去只能在地下運作的地下錢莊、小貸公司搖身一變為P2P公司,加上之前因為種種管制而沒能涉足金融業的巨額民營資本瘋狂湧入,P2P平台短短几年間就發展到3000多家,資金規模逼近1萬億,也就不足為奇了。
嚴格說來,這3000多家P2P中99%都不是真正的P2P,只能叫做網貸公司。為什麼?P2P顧名思義是點對點的融資模式,借方和貸方通過P2P平台直接達成資金匹配,平台公司只是提供信息服務,風險由借貸雙方自己承擔,平台公司既不會承諾收益率,更不會為產生的壞賬兜底。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因為它實現了去中介化,資金融通可以在借方與貸方之間直接發生,而不需要通過銀行。但目前中國的P2P有幾家是這種模式?平台公司紛紛自建資金池,為投資保底保利,這和銀行放貸有什麼區別?所謂的創新,只不過是將傳統金融業務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而以前被長期打壓的民間金融資本終於能以“P2P”的面目登上大雅之堂,其實質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網貸公司或者叫“網絡銀行”。因此中國P2P的畸形增長與金融創新沒有半毛錢關係,其實質是金融行業管制紅利的系統性釋放。
自媒體同樣如此。嚴格的期刊號、電視牌照管制和內容管理曾經是傳媒業牢不可破的雙重壁壘,而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輕輕鬆鬆就繞開了這兩大壁壘。只要有受眾,人人都可以創辦自己的雜誌(微信公眾號)、電視台(視頻直播),成為意見領袖或者叫“網紅”,內容尺度也可以相當大(雖然官方有刪帖、封號等手段,但這些畢竟屬於事後監管,其效果與事前監管不可同日而語)。風投的瘋狂追捧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自媒體行業的本質:依靠資本放大媒體管制紅利,在短期內迅速積累人氣,迅速實現粉絲變現。在這種商業模式之下,某某醬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標杆人物和新的勵志女神。
再來說說目前很火的以滴滴為代表的所謂共享經濟。在專車和順風車中,似乎順風車模式更能代表共享經濟,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絕對不是未來租車出行的主流模式,特別是在中國。為什麼?目前中國社會的道德危機和信用危機嚴重,陌生人之間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信任,隨便搭載一個陌生人的車絕對算得上是一種冒險,更不用說服務的穩定性和專業性了。現在很多人是抱着玩票、獵奇甚至其他目的去坐順風車,把這部分人剔除以後,順風車的真正用戶規模其實很小。
相比順風車,專車其實是的士行業的真正挑戰者。個人通過註冊,接受平台公司一定程度上的統一管理和培訓,然後為乘客提供相對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服務。這種模式,理論上說私家車主也可以兼任專車司機,但因為服務時間的限制,實際上真正的專車司機的主體是什麼?就是過去所說的“黑車”司機。雖然目前專車司機的合法地位依然沒有得到官方認可,但起碼這屬於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專車有了共享經濟的光環加身,不需要的士牌照也不用繳納高額的份子錢,就可以與傳統的士分一杯羹,這也是相當典型的管制紅利。對此,心裏最明白的當然是傳統的士司機們,因此過去的的士罷工多是為了抗議黑車,現在則轉而抗議專車。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這一輪互聯網創新實際上賺取的是中國經濟體制中還未釋放的管制紅利。這並不是壞事,民營經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衝破過去壟斷行業不合理的管制,從而分到了蛋糕,也迫使政府在這些領域進一步推進改革、轉變角色。然而,接下來的問題在於,管制紅利只是階段性的,不能一直吃下去。
比如,在金融領域,不管國資還是民資,金融監管都是必須的,這在世界各國都一樣。這也就意味着,民間資本無序進入金融業的現象不可能持續,長期來看,P2P平台應該也必須納入金融監管。在目前如此龐大的P2P平台數量和資金規模下,政府竟然沒有出台一個明確的P2P管理辦法,P2P公司依然處於“三不管”狀態,只有當平台跑路了、投資者上街了,有關部門才匆匆忙忙介入調查,這簡直是政府的重大失職。目前3000多家P2P中,已經有高達30%的平台出問題,並且我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問題平台即將暴露出來。你想像一下,一旦這些P2P平台集中出事,將是什麼後果?
因此,政府必須馬上行動,通過出台管理細則,清理整頓,對合格的P2P平台頒發金融牌照,納入日常監管;對不合格甚至本身就是以龐氏騙局為目的的平台,堅決關停。而一旦民營金融資本被納入正式監管,金融行業的管制紅利也就消失,這些網貸公司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和傳統銀行業正面比拼風控能力和盈利能力,鹿死誰手很難說。
又如,目前的士行業的“雙軌制”,既不公平,也不可持續。長期來看,監管部門只有兩種模式可選:一是放開的士牌照,任何人通過註冊、考試等手續之後就可以成為的士司機,大家都不用交份子錢;一是給滴滴專車等處於灰色地帶的互聯網租車發放牌照,這樣一來專車也就免不了份子錢。不管選擇哪種方式,最終的結果都是管制紅利消失,互聯網租車與傳統的士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而剩下的問題自然就是,“管制紅利”過後,“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所謂“互聯網+”,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要做“攪局者”很容易,而要做“顛覆者”很難。與其天天研究“風口”,還不如坐下來好好想想,一個行業的真正本質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不變的?
(摘自《郎咸平說:新經濟顛覆了什麼》)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郎咸平說新經濟顛覆了什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言論熱門
- 可心:委內瑞拉顏色革命看中共末日即至 (圖)
- 委內瑞拉變天了 中國也會有黑天鵝?(圖)
- 袁斌:從江澤民的私生子說開去 (圖)
- 警察的可笑 法律保護女孩不利卻讓變態狂溫暖
- 袁斌:中共喊要過緊日子 卻給警察大幅加薪 (圖)
- 畢汝諧:孟晚舟案的致命要害是斷送了中共權貴的後路
- 美國學者:美國人擔心川普讓步,騙我650次 是我可恥 (圖)
- 唐浩: 起訴孟晚舟 川普五箭齊發 中共體制陷危機 (圖)
- 危機重重!習近平所提七大風險已無法化解(圖)
- 文武:中共的最終結局是 自己整死自己
- 王友群:為何習近平說反腐敗沒取得徹底勝利(圖)
- 顏丹:委內瑞拉變天 中共到底怕什麼? (圖)
- 為什麼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難多(組圖)
- 加學者:獨裁可怕 不該再對中國抱美好的幻想(圖)
- 首例被炒魷魚駐外大使!加駐京大使為何力挺孟晚舟?(圖)
- 學者:北京為何不承認中共-委內瑞拉關係失敗(圖)
- 富貴險中求 中國人湧入這國炒房 3年翻5倍(圖)
- 唐浩: 媒體「唱紅打美救華為」 為中共竊密布局? (圖)
- 劉在名:中南美洲左翼退潮 中國恐再成輸家(圖)
- 文武:中美之間究竟在爭什麼
- 張平:貿易戰給香港「逃生」機會?
- 陳思敏:華為與任正非對5G不同調的背後 (圖)
- 吳奕軍: 看看委內瑞拉輸入中共黑科技的下場
- 顏丹:大陸曬香港的「安居之困」為哪般?
- 張傑:海航王健墜落在薰衣草的故鄉普羅旺斯
- 梁文道:如何在不明朗的局勢下做一個好官?
- 「黑天鵝」與「灰犀牛」(圖)
- 文武:中美貿易談判最主要的分歧是什麼 (圖)
- 安裕:美國也說要脫歐
- 百度現象折射中國互聯網:牢籠又是叢林
相關新聞
- 以專家警告:羅渣士用戶數據曾被秘密轉發中國(圖)
- 互聯網寒冬「襲擊」寫字樓
- 中國網企爆裁員潮 專家指經濟放緩恐陷「擠泡沫」(圖)
- 提前預見寒冬?谷歌從2016年就開始着手削減成本了
- 互聯網不再互聯 10個百度也搜不出你想要的(圖集)
- 【微博精粹】神和人民把馬杜羅丟進了垃圾桶——下一個!(組圖)
- 英媒:中國互聯網既是高牆圍困的牢籠 又是極端放任的叢林
- 百度現象折射中國互聯網:牢籠又是叢林
- 緊急下線!5000億互聯網巨頭進軍金融受挫(圖)
- 裁員風暴下 被撇下的年輕人(圖)
- 向審查員傳授「真相」?中國互聯網審查遇兩難
- 一鍵斷網 中共式互聯網審查蔓延剛果?(圖)
- 冬天裏,你要有儲備糧
- 中國製造萎縮勞工抗議大增 中共強推逆轉全球秩序 還滲透美國高精尖創新高
- 百度也開始裁員 為掩人耳目借員工報銷車票開除55人!(圖)
- 谷歌董事長: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說 互聯網將消失
- 美國發生大面積互聯網電信故障:911電話都呼不出(圖)
- 互聯網寒冬來臨?傳新浪裁員6000多人(圖)
- 中國景氣寒冬來臨?傳新浪裁員6000多人(圖)
- 報告:更多國家效仿中共數字威權主義模式(圖)
- 習近平親自出馬效果不彰 川普重壓下 中共真讓步了? (組圖)
- 苦日子來了?互聯網業傳大裁員 人心惶惶(圖)
- 騰訊大樓起火引互聯網公司三角懟 官方diss最致命(組圖)
- 一地雞毛!互金行業:5000多家平台爆雷 上市股價最高跌七成(圖)
- 科技巨頭遇寒冬「BAT」或分拆(圖)
- 互聯網寒潮!京東到家無人貨架被曝倒閉(圖)
- 一個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被突然裁掉的日記
- 互聯網又來一波裁員潮?知乎被曝裁員20% 鎚子裁員60%(圖)
- 流離失所的互聯網原住民(組圖)
- 華誼兄弟上演驚濤颶浪:利潤股價雙腰斬 影視補稅再補一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