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萬里彌留之際 李瑞環激動要求一人到場

—剛去世的這位老省長,萬里和習仲勛為何力挺他?

2015年7月15日中午,北京醫院一間病房裏,81歲的李瑞環正守在病榻前望着99歲的萬里。眼看自己這位老領導失去意識,李瑞環突然想起一個人,他轉頭問:「王郁昭到了嗎?趕緊讓他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安徽省原省長王郁昭,因病於2016年7月17日凌晨1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公開簡歷顯示,王郁昭1926年2月出生於山東省文登縣。「文革」後,王郁昭先後擔任安徽滁縣地區(現安徽省滁州市)革委會主任、地委副書記、地委書記,在萬里的支持下,滁縣小崗生產隊首創了「大包幹」,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中共原安徽省長王郁昭日前病故。據報,他與去年去世的萬里關係密切。(網絡圖片)

中共原安徽省長王郁昭日前病故。(網絡圖片)

1982年,王郁昭出任安徽省委常委。1983年3月,任省委副書記,次月出任安徽省長。1987年,王郁昭調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0年,王郁昭轉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1993年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曾任王郁昭秘書的趙樹凱回憶,王郁昭晚年談到自己的從政道路,他認為有兩個人對他影響最大,一個是曾任安徽省革委會副主任的楊曉椿,一個是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萬里影響了他從政生涯的路線軌跡,影響了他改革中的作為,也影響了他的思想。」

獲萬里支持開展「大包幹」

「既然群眾都願意,就應當允許他們去實踐」

1977年6月,中央任命萬里為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此時的安徽,全省287,238個生產隊中只有10%的生產隊能維持溫飽。萬里調任安徽,當時有「救火隊長」之稱。

當時,王郁昭是滁縣地委副書記、革委會主任。之前,王郁昭與萬里素不相識。1978年2月,也就是萬里到安徽之後大約半年,王郁昭被任命滁縣地委書記。

1978年,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崗村18名村民冒着「殺頭」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序幕。

當時,這種屬於「資本主義」的生產經營方式,犯了大忌。

一天晚上,萬里專門約見了王郁昭,聽他詳細介紹農民們私下包產到戶的情況。王郁昭知道,自己匯報的這些工作,冒着很大的風險。據媒體報道,當時萬里對王郁昭說:「既然群眾都願意,就應當允許他們去實踐。」

同年10月,萬里再次對滁縣改革表示支持:「省委沒有決定的,只要符合客觀情況就去辦……滁縣地區關於聯繫產量責任制的三個材料,可以大膽試行。」

1980年早春,萬里調離安徽之前,又來到滁縣,王郁昭陪他走訪了小崗村。萬里離任時,新任省委第一書記並用了一句農村俗語來表明心跡——「前邊的烏龜爬條路,後邊的烏龜跟着爬」。

中南海與中央領導座談

「王郁昭同志有一個最大的貢獻,在農村改革中帶了頭」

1983年3月26日,安徽全體省委常委被接到中南海,參加中央領導的集體談話。出席談話的中央領導有萬里、習仲勛、胡啟立、宋任窮等。時任中組部部長宋任窮宣佈新的安徽省班子,省長是王郁昭。

之後,萬里說:「安徽的班子醞釀了很久,解決得最晚,為什麼晚?慎重。」他特別對王郁昭的任用做了說明:「王郁昭同志,他文化水平高一些,研究了多次。因為也有人不大同意,理由是批鄧當中有點問題。(1976年,全國掀起「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王郁昭在省里一次會議上曾做過「批鄧」發言。)當時在那個條件下,不算什麼問題。當時各省都發了通電,那是毛主席說要批鄧的。中央認為,在那個歷史條件下不算什麼問題,不影響對他的信任和使用」。

萬里又說:「王郁昭同志有一個最大的貢獻,在農村改革中帶了頭,創造了很多好的經驗。在鳳陽縣實行大包幹到戶,現在全國都搞開了,這一條是有很大貢獻的。但是,不要驕傲,要闖出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農業發展道路,還要繼續探索。搞社會主義,我們還在探索,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謹慎。」

此次談話中,習仲勛也做了講話,他充分肯定了安徽帶頭搞農村改革,隨後,也解釋了「批鄧」問題:「最近,鄧小平同志在反映某一位同志問題的來信上做了批語:當時批鄧,誰都得批。他的這個批語很重要。」習仲勛又說:「這個班子定了,但還會有各種議論,你們要有這個精神準備,我們還會接到許多來信,你們不要受外界干擾,首先你們班子要頂住。今後有這方面的材料,再來信,我們即一看了之,甚至看都不看。」

王郁昭在若干年後談到,他當時在會上聽到中央領導人專門解釋「批鄧」的事情,非常感動,以至於當場流淚。

據趙樹凱回憶,中紀委曾接到關於他的舉報,舉報的內容,也是上述「批鄧」的問題。

1987年5月,中紀委派出工作組到安徽。調查組到合肥後,先與王郁昭見面並說明來意,王郁昭表示積極配合,照常工作。

1989年秋的一天,也就是調查結束兩年多以後,中紀委約請王郁昭談話。談話就在中紀委所在地的一個會客室里,內容很簡單。與他談話的中紀委副書記說:「關於當年有人舉報你的問題,我們早就查清楚了。但是,拖到現在才談話,很是對不起。我們調查的結果,你沒有問題,不需要做任何組織處理。談話拖了兩年,很對不起,向你表示道歉。」

晚年編輯《萬里文選》

與萬里討論反腐敗

1987年,王郁昭調任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而同年秋天十三大之後,萬里基本上離開國務院,不再分管農村工作,於次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此後,王郁昭與萬里的工作聯繫,主要是編輯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和編輯萬里文獻。1993年夏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編輯出版《萬里文選》。經時任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協調安排,王郁昭擔任編輯組副組長。

王郁昭調任北京後,王郁昭時常會去探望萬里。趙樹凱曾回憶,有一次,王郁昭探望萬里回來的路上,我問談什麼了,他說:「也沒有談什麼,就是閒聊,談到反腐敗。萬里說,現在的問題是反腐敗部門本身也腐敗」。

據媒體報道,2004年,安徽小崗村大包幹紀念館奠基,此時已退休的萬里,給自己立下了「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的「三不」規矩。為邀請萬里為紀念館題寫館名,王郁昭去了萬里家裏,對萬里說:「這個題詞你要寫,你不寫誰寫?只能由你來寫,別人寫都不合適。」萬里聽了王郁昭的話,說:「好吧。」讓秘書拿了一張白紙,再找了一塊硬紙板墊在腿上,坐在沙發上,寫了「大包幹紀念館」幾個字。

2015年7月15日中午,北京醫院一間病房裏,81歲的李瑞環正守在病榻前望着99歲的萬里。

眼看自己這位老領導失去意識,李瑞環突然想起一個人,他轉頭問:「王郁昭到了嗎?趕緊讓他來!」

王郁昭得知消息他即刻趕到醫院,但還是晚了25分鐘。他讓人把自己從輪椅里攙起,深鞠一躬。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21/77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