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製造業紛紛轉型求存

美國《彭博社》發表特稿說,東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等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構成了人口超過4,200萬人,世界最大的超級工業化城市圈。這些城市製造業主導的工業革命,使廣東省的GDP達到1.2萬億美元,超過印度尼西亞。

但隨着廉價土地和勞工的優勢不再,總體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六年來廣東的製造業工廠紛紛升級轉型或遷移到中國內陸。世界最大的手機及電視製造商之一的TCL通信公司,已經把一些生產轉移到武漢等華中城市。中國的美國商會超過一半的會員為成本大增而苦惱。約四分之一的接受調查者表示,已經把生產遷移出中國,或正計劃這樣做。

廣東省長朱小丹在書面採訪稿中表示,當生產和盈利跟不上工資增長時,習近平希望廣東從廉價勞工及借貸驅動的出口模式,向創新和國內消費及服務驅動模式轉型,帶動中國經濟避免墮入中等收入陷阱。廣東各級政府鼓勵企業儘可能用機械人取代工人。2015年東莞有43,684名工人被機械人取代,生產成本削減了10%。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所謂「黑暗工廠」,即由不需要照明的機械人生產線構成的工廠。目前TCL通信公司就有一家這樣的液晶顯示屏生產廠。

機械人製造商——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公司惠州廠的客戶每購買一部機械人,政府便向客戶津貼人民幣50,000元,用以遣散工人。該公司的業務今年已經增長50%以上。廣東當局計劃在三年內投資9,500億元人民幣(1,440億美元),升級改造2,000家公司,但也表示不會大規模裁員。惠州地方官員表示,裁員受到控制,但不願意提供詳情,如多少工廠倒閉或遷走等。

惠州市當局宣佈,希望以優厚待遇在五年內吸引到1,000名博士學位人才。1,100萬人口的深圳毗鄰香港,是中國最大的創新中心,在成功轉型方面勝過任何其他城市。深圳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金和矽谷相當,市政府以年薪600萬元吸引「傑出人才」。過去五年來,該市有17,000多家低端工廠被「淘汰」或「轉型」。廣東省的大部分城市,都在為轉型而奮鬥。但許多城市仍然指望舊的投資拉動增長模式,寄希望於政府開支。該省計劃今後五年向158個項目投資1.43萬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希臘的GDP——用以發展基礎設施。

將工廠遷移到中國大陸,雖然能夠減輕工資壓力,獲得廉價土地,但同時也失去了廣東省三十多年建立起來的供應商、物流及服務集中的優勢。惠州德賽西偉汽車電子集團如遷廠到重慶等大陸省市,整體成本只降低約10%,但卻與供應商相隔數百公里之遙。所以公司不敢確定,遷廠是否值得。

據《中國勞工通訊》的數字,去年中國的罷工和抗議事件翻了一番。製造業的罷工和抗議事件有886起,其中267起發生在廣東,相當於排名緊隨其後省份的三倍。去年微軟公司決定關閉自1990年代中即已開工的諾基亞工廠時,東莞數千諾基亞員工上街抗議。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萬維讀者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609/75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