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一個美國產品,讓每年失蹤20萬的中國兒童有救了

有不少偉大產品,但沒有情懷。

今天,刀哥特別想說說一個偉大而又情懷的產品。

如何用更革命性的方式找回失蹤兒童?

說到人販子,大家痛恨到咬牙切齒,恨不得誅之而後快。還記得前段時間朋友圈刷屏的「人販子一律處死」嗎?兒童失蹤已經成為了國民性痛點,但是除了當事人的痛恨,旁觀者口誅筆伐,中國至今仍未建立切實可行的失蹤兒童找回方案。

中國每年的失蹤兒童不完全統計有20萬人左右,找回來的大概只佔到0.1%。

美國司法部每年接到近80萬宗兒童失蹤或綁架報案,但其中70多萬是孩子離家出走,99%的失蹤兒童最後都能活着見到父母。1990年,全美只有62%的失蹤兒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這一比例已經上升為97.7%。

97.7%與0.1%,我們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裏?

為什麼美國可以找回98%的失蹤兒童?

這裏有一個東西不得不提,

那就是安珀警報(AMBER Alert)

當綁架兒童案發生後,安珀警報通過電視、廣播、手機、電子郵件、路邊電子告示牌等現代訊息傳播方法,告知整個社區綁架案的詳細信息,發動民眾協助提供破案線索。這一系統發展迅速:2000年國會通過決議鼓勵全美各地社區加入「安珀報警系統」,到2005年,全美50個州都設立了安珀報警系統。

路邊電子告示牌:

安珀警報,請將收音機調到本地頻率

城市大屏:黑色本田車,車牌386HUJ,疑似拐走1歲女童

電視節目上顯示的是相同的內容

而從2013年1月開始,該警報可以通過一套無線緊急警報自動向手機發送信息。在手機接收端,這些警報信息是通過一個特殊的無線運營商通道Cell Broadcast,將信號同步發送到事發區域信號塔範圍內的所有手機,並且不受常規手機流量的影響,也不受信息使用高峰期的干擾。

手機會彈出安珀警報提示

並會有類似警笛的鈴聲響起

如果你身在國外,

看到這樣的消息可以幫忙留意!

安珀警報的推行受到一位失蹤兒童深刻的影響,1996年,一位名叫安珀•海格曼(Amber Hagerman)的9歲女童在美國德州阿靈頓的住處門口跳繩時被誘拐,而後被殺害,但兇手卻至今沒有找到。

為了讓更多的兒童免於安珀的悲劇,安珀的家人隨後成立人民對抗性犯罪者組織,希望可以藉此促使德州議會通過更多保護兒童的法律。

一位當地議員起草了安珀•海格曼兒童保護法,並在當年由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簽署通過。1996年7月,安珀警報正式開始運作。1998年,兒童警報基金會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第一個全自動化的警報通知系統,當有兒童失蹤或被綁架時,周圍所有的小區皆可收到此通知。

最重要的是:安珀警報一直隨着科技的發展不斷疊代

2012年穀歌地圖加入安珀警報,

用戶在使用地圖時如果搜索區域有失蹤兒童,

谷歌地圖會做出安珀警報提醒,

去年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也加入了安珀警報

叫車軟件Uber在2015年10月13日宣佈啟用安珀警報系統。

安珀警報覆蓋之廣讓人震撼。

通過一系列幾乎無死角的信息覆蓋,

使得失蹤兒童找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當然為了避免惡作劇,啟動安珀警戒的標準也十分嚴格。每個國家或省的安珀警報都有自己的激活標準,但基本標準如下:

1、執法部門有確鑿證據證明綁架案已經發生。

2、執法部門認為兒童隨時有嚴重身體傷害或死亡的危險。

3、發佈的安珀警報中,受害者和案件描述足夠多。

4、被綁架的兒童不超過17歲。

5、兒童的姓名及其他關鍵信息(包括將案件標記為「兒童綁架」)錄入全國犯罪信息中心系統。

科技和制度的保障只是手段,而真正讓科技發揮作用的還是民眾的參與,在一個報道中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在收到安珀警報之後,一直坐在窗前5個小時,留意來往的嫌疑車輛。正是民眾熱心的參與讓大多數失蹤兒童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找回率0.1%,我們這樣尋找失蹤兒童

中國父母是怎樣找回失蹤小孩的?前段時間兩部電影可以給我們一個參考。在劉德華主演的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失孤》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個人、一輛摩托車,18年。1997年,他2歲的孩子丟失,為了尋找自己的孩子,他騎摩托車,行程逾40萬公里。郭剛堂的兒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但他的努力替七個家庭找回了孩子。

我們最常見到的尋子是這樣的

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

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失蹤的孩子無異於大海撈針

而且大部分是民間自發的組織。

父母們的行為確實讓人感動,但是效果又如何呢?

我們尋找失蹤的兒童,難道只能用這種單槍匹馬,難道只能碰運氣,難道只能靠朋友圈擴散?

中國安珀警戒為何做不起來?

有一段時間,中國對實行像美國一樣的安珀警報呼聲很高,但是大多數無法真正落地,中國至今沒有官方層面類似安珀警報這樣的東西。

噪音太多,多到讓人麻木

大量的虛假消息一些真實的求助淹沒噪音之中。比如去年這個時候刷屏的「處死人販子」後來就被證明是一場有策劃的網絡營銷。

而且這樣國民性的痛點也很容易被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利用。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情,國內某房產中介平台公佈消息,其全國6000家門店正式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守護站,所有門店將張貼守護站標識。這一消息很快就被質疑為炒作,隨後也就不了了之。

公益並非不能和商業相結合,上個世紀在通訊還不很發達的情況下,美國曾流行持續近10年之久的牛奶盒公益廣告行動。在這一行動中,牛奶商在牛奶包裝盒的側面畫上失蹤兒童的尋人啟事以鼓動民眾一同尋找。

但是為何這樣的行為到了我們這裏就會淪為一場譁眾取寵的遊戲?

尋找失蹤兒童,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問題,哪怕內心還有一絲絲良知的人,都不應該為了私利用失蹤兒童來炒作,一個真正關心兒童的民族是不會用這樣拙劣的方式來曝光自己的。

法律和制度缺失是根本

目前我們的科技發展水平毫不遜色,但是再高明的科技如果失去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就是一堆廢物。

比如,中國建立全面、系統的安珀警報,必須打通電信運營商和網絡服務提供商,但是電信企業參與類似警報系統無法「自主」,獲得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便成了必要條件,同時,對此系統可能出現的個人私隱泄露風險、都需要明確詳盡的法律法規做支撐。

前段時間曾經被「中國版安珀警報」刷過屏,可惜只是曇花一現。其實相關的舉措也在嘗試,不過一直舉步維艱。一提到「國情」二字,很多必要而且緊迫的事情便無法展開。當年美國推行安珀警戒也經歷了很多阻力,直到布殊總統任期時才得到堅定的貫徹,雖然安珀警戒也常被人詬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美國失蹤兒童被找回的比例已經上升為97.7%。

《小王子》裏有這樣一句話:

「每一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

只是我們忘記了」。

願每個成人都能做有責任的大人,

願每個孩子都能有平安快樂童年!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金錯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606/75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