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習近平兩會面色凝重 其實是這個原因

港媒前哨雜誌披露,習近平命其智囊王滬寧3月初召集了40多高層「智囊」,研究民主制度和機制改革等,王滬寧和盤托出中共高層內部長期分歧、無法「貫徹」高層官員「能上能下」、「政治問責」等原則。習近平3次赴會講話,要求提出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意見和建議,並放話稱「不能再等待了!」港媒分析,兩會上習近平面色凝重可重新解讀為「激戰前夕的凝重」。此前中共體制內挺習派學者、前中國軍事學院出版社社長辛子陵也曾披露此次「智囊團會議」的部分細節。他還推測,習近平在會議上的講話,似乎暗示他要變革中共體制,邁向民主憲政之路。

據港媒披露,習近平的「智囊」王滬寧(右)3月初到3月13日召集了40多人高層「智囊」,研究民主制度和機制改革等,和盤托出中共高層分裂等內容。(Getty Images)

習近平和王滬寧(網絡圖片)

港媒《前哨》雜誌2016年6月號報導,中共兩會期間的3月4日,要求習近平辭職的突然出現,這封信幕後人非江澤民莫屬。

京城消息人士透露,隨後習近平就讓政治局委員王滬寧牽頭研究主題為民主制度和機制改革問題。

3月初到3月13日,王滬寧召集高層智囊40餘人,在北京西山戰略研究室舉行秘密研討會。與會的「頂級智囊」人士,來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中央黨校、社科院及部委、省委政策研究室。

會議反思、總結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歷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在履行憲制、行使決策權和運作上的狀況。

王滬寧在會上尖銳提出:中委和政治局在現行憲制上的地位和運行,存在較大缺陷和阻礙,中共中央下達的政策措施受到人為「嚴重干擾、折騰和陽奉陰違」;內部長期意見分歧。現行機制存在大問題;長期無法「貫徹」高層官員「能上能下」、「政治問責」等原則。

報導稱,習近平3次赴會講話,講話中要求「提出符合國情,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意見和建議」。並強調:「不能再等待了!我們這一代人不能辜負人民的期待和呼籲。」

消息人士透露,王滬寧和盤托出高層分裂、憲政實施等問題,再加上習近平一句:「不能再等待了」,顯示當局很快就有大動作。

報導還分析說,必須對「兩會」上習近平面色凝重重新解讀:並非這封信帶來的惱怒,「而是激戰前夕的凝重。」

辛子陵:智囊團開會研究改革習近平定調「民主憲政」

5月7日,中共體制內挺習派學者、前中國軍事學院出版社社長辛子陵接受希望之聲專訪時,也曾披露此次「智囊團會議」的部分細節。辛子陵表示,兩會期間,王滬寧牽頭召開了一個研究改革「黨國體制」的會議,習近平三次赴會定調講話,並發出「時代賦予責任和使命」,「不能再等待了,我們這一代人不能辜負人民的期待、呼籲。」

他認為,會議內容凸顯習近平當局想徹底解決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局面。他還大膽推測,習近平在會議上的講話,似乎暗示他要變革中共體制,邁向民主憲政之路。

辛子陵(圖片來源:辛子陵提供)

辛子陵稱,這個會不是研討三個自信,不是研究加強「黨的領導」,研討的是「黨國體制」,會議的名字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機制改革發展的反思研討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三次到會講話,他說:這次會議得到了政治常委會通過才舉行,就是說這次會議政治常委會備了案,他提到,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強調不要再等待,我們這一代人不能辜負人民的期待和呼籲,他要求參與這次會議智囊團的人,要本着對歷史承擔、對事業忠誠、實事求是、要「解放」思想,解除舊意識束縛,提出符合國情,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意見和建議。這段話肯定是沒有前提、沒有框框,沒有說在建設四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的要提甚麼意見;在堅持「黨的領導」基礎上提甚麼意見,沒這些一套話,就是對歷史承擔,對事業忠誠,實事求是,提出符合國情,符合時代發展和進步的意見。當前就是民主潮流浩浩蕩蕩,時代的發展就是這個。

辛子陵還披露,王滬寧在會上指出,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在現行的憲制上,在憲政制度上的運行,存在較大的缺陷和阻難,「黨的領導」和憲法老在打架,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中央下達的政策,受到人為的嚴重干擾,折騰和陽奉陰違,內部長期意見分歧,現行機制存在大問題。這個話叫我現在理解,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這個總不能說「黨章」比憲法還大,但實際運作起來「黨」比法大。

辛子陵分析,王滬寧說的大問題,實際上是憲法比「黨」大的問題沒有解決,做起來還是「黨」大,你說你要不要「黨」的領導,所以,過去周永康當政法委書記時,連律師宣誓,第一句話得堅持「黨」的領導,律師宣誓堅持「黨」的領導,你還怎麼執行責任。所以現在是執政黨在憲法裏的權力沒有解決,所謂政令不出中南海,就是這個意思。

過去胡溫那個時代就說,政令不出中南海,實際就是「黨國」體制,反制主席和總理,使其不能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和權力,你主席說了,你總理說了,咱們得修改修改,就把他們擱置起來,所以才政令出不了中南海。

辛子陵認為,習近平要他的智囊研究這些問題,應該看到,是他要走憲政民主道路的一個近期的表態,表達了習的主觀意向,要解決「黨」比法大的問題,要解決主席和總理的指示到下邊行不通,「黨組織」可以抵制,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講習近平(要改革)的主觀因素。

習近平兩會面色凝重 曾引發兩版本猜測

今年3月的中共兩會期間,李克強宣讀完政府工作報告後,贏得全場持續熱烈的掌聲,但習近平卻表情嚴肅,沒有鼓掌,兩人也沒握手,直至離場,兩人都均一言未發。

於是外界有輿論分析,指這或顯兩人「矛盾」已公開化。

不過熟知中共政情的原中國軍事學院出版社社長辛子陵對看中國表示,習、李、王(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是「鐵三角」。他們都清楚,如果他們分道揚鑣,很快就會被政敵「消滅」。

辛子陵認為,所謂習李不和之說,純屬無中生有,屬「政敵」江曾有意炒作,挑撥離間。

也曾有分析認為,習近平兩會表情嚴肅,或與兩會期間出現的反習公開信有關。

港媒《前哨》雜誌2016年6月號報導,3月份針對習近平的兩封「黑函」,「幕後藏鏡人非江澤民莫屬」。消息人士稱,當局動用國家力量都查不出來信的來源,「當今中國,除了台上政府,誰能有這麼XX?」

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17/73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