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開放債市 中共試圖把風險分散到全世界

中共開放債市卻另有原因,即讓外國投資者幫忙消化其龐大的債務負擔。中共希望把國內市場的風險分散到全世界。但是中國市場並非外界所理解的真實市場,而是為中央政府所使用的又一個政治工具。

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風平浪靜了幾個月。但這種平靜不太可能持續下去,而且一旦發生動盪,會比以往更有可能波及到依舊脆弱的全球金融體系。

在去年夏天之前,世界多數地方並不怎麼關心中國的金融市場或銀行業。人們更關注的是中國工業產值如何、中國進口了多少銅和鐵礦石。

然而,這種狀況在去年8月份發生了改變:當時中國政府搞砸了人民幣貶值嘗試。到了今年1月份,中國股市暴跌又令全球受到池魚之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上周發佈了全球金融穩定性分析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Analysis Report)。負責這份報告編撰工作的熱洛斯(Gaston Gelos)稱,上述情形有可能捲土重來。IMF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與全球金融體系的關聯度將大幅提高。

最令人擔憂的是,儘管中國曾對全球市場造成過巨大傷害,但投資者卻頗為健忘。他們認為,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在中國投資極其有利可圖。這種觀點對投資者而言是危險的。

在中國市場近日的這段平靜期,中國通過一系列跨國併購和開放龐大的國內債券市場而擴大了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投資者對中國瘋狂股市的興趣也再次升溫。與此同時,中國重要的經濟改革計劃進展緩慢,這使得中國將面臨更多金融動盪的可能性上升,特別是人民幣匯率的劇烈波動。

在併購領域,中資公司今年已承諾支出967億美元用於海外收購,僅次於去年1,069億美元的總規模。曾有一度,一個中國汽車保險公司轉變而成的收購機器擬收購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Starwood Hotels& Resorts Worldwide Inc., HOT,簡稱:喜達屋)的交易有望創下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但該交易最終沒有成功。

中資公司收購連鎖酒店不存在太大風險。但上述這家名為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nbang Insurance Group Co.)的企業一直在收購保險公司,如果出現問題,可能就不止是令人夜不能寐那麼簡單了。收購喜達屋面臨的一個障礙是安邦的財務狀況缺乏透明度,評級公司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安邦上周收購了一家韓國保險公司,去年11月同意斥資15.7億美元收購Fidelity& Guaranty Life。Fidelity& Guaranty Life是美國最大的固定指數年金產品銷售商之一。

安邦目前取代復星集團(Fosun Group)成為中國海外併購的領頭羊。在兩年斥資100億美元進行併購之後,復星集團今年縮減了併購規模,部分原因是該公司董事長一度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接受中國政府的詢問。他的消失使復星集團債券和股票價格大幅走低,該公司不久後終止了兩樁海外併購交易。

不難想像投資者會對一家高管被政府扣留的金融公司失去信心。

多年來,中國國內的股市、債市及匯市基本上不對外國投資者開放,這提供了一道國際防火,使得世界其他地區不受中國市場上下波動的影響。

這種狀況也在瓦解。為了分散之前信貸擴張的風險,中國正逐步開放其債券市場,該市場規模達6.7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儘管在中國進行投資並不能依賴信用評級和破產保護,但許多追求收益率的西方投資者仍然表示,如果有機會,他們願意購買中國的債券。可供購買的債券會越來越多:據IMF的數據,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在過去五年裏年均增長22%。

在開放債券市場之前,中國已經允許外國投資者購買中國的股票並交易人民幣,雖然通常要遵守中國政府設定的規則。開放股市和匯市是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努力之一。不過中共開放債市卻另有原因,即讓外國投資者幫忙消化其龐大的債務負擔。

這是中國在日益深入參與國際金融體系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在中國,長期以來穩定和政治目標總被置於比金融現實更為重要的位置。中共希望把國內市場的風險分散到全世界。但是中國市場並非外界所理解的真實市場,而是為中央政府所使用的又一個政治工具。

即便沒有這些市場,全球金融體系也已通過銀行而擁有大量面向中國的風險敞口。根據IMF的數據,從2010年到2015年,銀行對中國的貸款規模增長了五倍,至1萬億美元。

由於敞口如此之大,中國經濟出現動盪可能會導致全球銀行蒙受巨大虧損。大型銀行具有擴散風險的特性。

再來看看人民幣的表現。在人民幣升值時,投資者紛紛買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企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而在人民幣匯率走低時,上述熱潮會戛然而止。

中國知道其需要保持經濟增長,但到目前為止,唯一有效的方式是借入更多資金。這給債券市場、給那些已進行海外投資的公司以及對中國放貸的銀行帶來了風險。

提振經濟增長的一個方案是讓人民幣貶值。如果中國政府認為另一輪貶值是中國的希望所在,則去年夏天的那一幕或再度上演。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414/72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