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德媒:新加坡 森嚴的等級社會

德國《世界報》記者Sophie Mühlmann最近結束了十多年的旅居東亞的生活,重新回到了德國。這名漢學專業背景、累計已經在外國生活了25年的記者,撰文講述了她在新加坡、中國等國的經歷。

Ausländische Studenten

中國人對待外國人的態度,往往取決於他來自哪個國家

作者首先講述了她在新加坡的兩個小故事。她在開車通過一個路口時,被路邊一名行人截停,那人像老師教訓小學生一樣指責她沒有依法減速--儘管是綠燈。而後來,她領着兩個孩子小心翼翼地過馬路時,一輛法拉利在她們面前先是猛烈加速,最後時刻才急剎車;作者向法拉利司機大喊"停車",但是司機卻大叫:"你個外國人不要告訴我該怎麼做!"

作者隨後寫道:"在新加坡這樣的中華文明的社會裏,錢和權依然構建了森嚴的等級。那個開法拉利的男人,他對我的眼光體現出了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他更有錢,他還是這裏的主人;所以他面對一個帶着孩子趕公交車的外國女人,大可以撞過去--她們甚至都不開車。"

"我90年代在中國上大學,後來還在那裏工作。在中國,外國人處於等級制度的哪個位置,是按照他們所屬國家在國際上所處地位來區分的,這些外國人也會得到相應的對待。如果一個外國人來自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富有國家,他會得到中國人的禮遇;而如果中國人對某個外國人感到具有優越感,那打交道時就會遇到貶低。"

"當年的瀋陽並沒有多少外國人。那時的俄羅斯被認為是乞丐國家,美國則是不可一世的富有超級大國。而我(德國人)究竟被路人如何相待,則取決於他們把我當成哪國人。我已經記不清我的紅頭髮被他們觸摸了多少次--出於好奇或者是由於缺乏尊重。最慘的是非洲人--中國人也可以是非常種族主義的。他們一臉厭惡地嗅着氣味,甚至還有手指尖去蹭黑人的皮膚,只是為了看看能否把'污垢'蹭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402/71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