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國國民黨將成為永遠的在野黨

作者:

我的結論是,在愛國賊黃安先生和大陸媒體聯手導演的周子瑜事件之後,與中共糾纏了近一個世紀的國民黨,這回真可能被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一、引 言

我最早系統地提出台灣未來政治走向的看法,是大約2003年在聯合早報論壇發了一篇長文章,明確提出台灣藍綠政治版圖此消彼長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並明確建議「中國國民黨」更名為「國民黨」,大力培養本土精英來改變黃復興系在黨內一言九鼎的局面,小心翼翼地與大陸保持必要的距離,在大陸民主轉型之前切勿與大陸走得過近、過快,總之國民黨要千方百計加速本土化進程,徹底根植於台灣這塊土地,待大陸民主轉型成功後徐圖再起。此後我也多次在本人博客和凱迪論壇上發文堅持之前的見解,警示中國國民黨即將面臨的滅頂之災,可惜作為一名大陸普通網友,我的建議人微言輕,而中國國民黨10多年來的所作所為,與我一直以來的建議背道而馳,終於招致2014年「九合一」選舉和本次大選萬劫不復的潰敗。

許多網友應該記得,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前兩月,我在凱迪論壇和本人博客上發文,對選舉結果做了非常驚人的精確預測。這在當時兩岸三地公開發表的文章中,事先做出那樣準確預測的可說寥寥無幾。選舉結果出來後,至少有3家國內知名媒體的編輯記者朋友們聯繫採訪我,都被我婉言謝絕,主要因為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我從來都是把網上業餘時間的發帖與職務嚴格區分的,不想因自己的拋頭露面而影響任職的企業。當時我答應這些媒體朋友的要求寫篇文章,對國民黨選舉慘敗的原因做一個分析,並對兩岸政策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後來我就寫了《正視台灣主流民意大陸才能未雨綢繆》這篇文章。

剛剛結束的這次台灣大選的結果,國民黨的潰敗雖然在我原先的預想之中,但敗得如此悲慘、難看,立委席次降到只剩下35席,則是受周子瑜事件的很大影響。在周子瑜道歉視頻出來後第一時間,我即在自己在凱迪論壇開的那個專題帖子《一帖閱盡天下事:國內外時政熱點解讀》中做了點評,認為黃安挾大陸民粹綁架了大陸官方和官方媒體,對台灣大選的國民黨選情和兩岸關係將造成巨大的殺傷力。1月16日早上,台灣各界開始公開聲討黃安和大陸對周子瑜的打壓,並成為台灣各電視台直播節目的頭條新聞滾動播放後,我又專門發文對該事件做了評論和預測,並與網友們做了大量的即時交流,晚上的開票結果完全印證了我的分析。

在兩岸問題上,我非常清楚大陸的主流民意和官方立場,我對兩岸問題的看法在大陸絕對是少數派,甚至不被台灣大部分泛藍民眾和中國國民黨所接受。但我仍然願意在這次至關重要的台灣大選結果出來後,對台灣未來政治走向和兩岸關係再做一次粗淺的梳理。

二、什麼是台灣的主流民意

台灣的主流民意,套用大陸官方語言,就是台灣民眾當家作主的主體意識。這包括他們前赴後繼、流血犧牲爭取到的自由民主制度,也包括他們已經擁有的免受恐懼的言論自由和生活方式。這種主體意識、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容外人強迫改變,哪怕你「祖國統一高於一切」的口號喊得再漂亮、再大義凜然,台灣民眾也絕不接受不懷好意者的暴力強姦和金錢誘惑,相反,你越是威逼利誘,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越是反感與厭惡。

在分析台灣主流民意問題上,絕大多數大陸同胞或親大陸人士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認為每個人都像大陸人這樣認同大一統的中國是他們所追求的。其實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們,絕大多數人天生喜歡自由、民主,而極其反感和恐懼專制制度,並認為國家的存在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幸福,國家並非越大越好、越大越自豪。這就像絕大多數國人同胞反感和厭惡被官方媒體妖魔化的美國、日本一樣。只是人家對我們的看法,不像我們是受了官方媒體的誤導,他們完全是發自各人內心的真實感受。

我們常常看到大陸媒體或親大陸的海外媒體說,台灣主流民意走到今天,是民進黨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的結果。這個邏輯狗屁不通呀!要知道,台灣民主轉型之前,是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宣傳台獨思想是要坐牢,甚至處死的。民主轉型後,一開始也是國民黨執政,後來民進黨台上8年,國民黨仍是立法院和地方政府中的老大,更說不通的是過去8年是國民黨執政呀。民進黨從來就沒有國民黨那麼大規模的黨產做支持,背後也沒有那麼多大財團撐腰,黨員人數也遠不及國民黨多,如果不是民眾發自內心的要求,民進黨憑什麼去中國化,在一個言論自由、開放的社會,民眾為何這麼容易被民進黨的邪惡主張所蠱惑?!

更簡單地說,台灣的主流民意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意過只有溫飽、苟且偷生的日子,而堅持選擇有做人尊嚴的體面生活。做人就必然會捍衛做人的尊嚴,做人就必然追求自由的生活。任何可能威脅到他們做人尊嚴、自由生活的政黨和政治勢力,必然被大多數人所拋棄。這就是台灣年代一代所謂「天然獨」的由來,即人性使然,這裏面既沒有美國的邪惡陰謀,也不是民進黨多麼神通廣大,除非你能以暴力手段將人性壓抑。這也是我為何在台灣民主轉型後,一再建議中國國民黨儘快實現本土化轉型,與大陸打交道尤其是簽訂兩岸協議必須非常透明,勿與大陸走得過近、過快,勿讓台灣人民產生疑慮的原因。

三、台灣是否必須依賴大陸才能生存

對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大陸涉台高層官員如何回答,但據我所知,絕大多數大陸智囊機構、專家學者的公開言論,以及絕大多數大陸同胞的看法是,台灣絕對離不開大陸,沒有大陸這麼多的經濟支持,台灣立馬就完蛋。這種錯誤認知,導致了我們一系列的錯誤決策,並且助長了大陸民粹主義情緒的漫延。

我不想羅列一系列的經濟數據,或者講一通複雜的經濟理論,我只說三個事實:第一,台灣早就是國際公認的經濟發達地區,人均GDP遠超過大陸;第二,衡量貧富懸殊的基尼係數,台灣遠低於大陸,而且政府支出佔GDP的比重遠小於大陸,即同樣的財富台灣民眾能享受到更有質量的生活;第三,台灣經濟起飛於與大陸完全隔絕、敵對之時,相反,與大陸改善關係之後,經濟成長速度才開始慢慢下降。

大陸的民粹主義者說台灣人離不開大陸,離開大陸就活不下去,這跟他們說日本人離不開大陸市場,沒有了大陸市場小日本立馬就會完蛋一樣的無知。殊不知日本早在跟大陸建交之前就已經是國際公認的經濟發達國家,相反,與大陸建交後經濟即停滯不前30餘年,直至近年來中日交惡,出了一個能幹的強硬首相安倍,日本經濟重新開始發力。

這不是說誰跟大陸改善關係,開展相互貿易往來,誰就跟着倒霉。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事實上,台灣、日本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或停滯不前,主要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自身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這個話題與本文關係不大,在此不展開分析。

一句話,台灣有很好的工業和農業基礎,有很強的自給自足能力,過去跟大陸隔絕、敵對情況下實現了經濟騰飛,今天也絕對沒有離開大陸市場就活不下去的道理。

四、中國國民黨將成為永遠的在野黨

台灣的中國國民黨轉型很難,主要受制於黨內民意被人數佔優的黃復興系和深藍黨員所左右,連去掉名稱中的票房毒藥「中國」兩字都做不到,更不必說其他實質性的本土化轉型措施。這樣就越來越難吸引到年輕的本土精英加入,未來黨內分裂和泡沫化就在所難免。

可以講,中國國民黨能否去掉名稱裏面的「中國」二字,是他們在本土化上能否有實質性突破的一個最重要觀察指標。目前他們仍是台灣第二大政黨,仍然擁有大量的黨產資源和嚴密的基層組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國民黨惟有深切反省,徹底改革,才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不過,我個人對「中國國民黨」成功轉型為「國民黨」非常不樂觀,原因在於我前面說過的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結構使得她難以脫胎換骨,在失去中央政權和大部分地方政權之後,吸引本土精英人才和自身轉型都更加困難。如果中國國民黨不能成功轉型,則從此永遠淪為在野黨。

台灣政治極可能出現日本戰後自民黨長期一黨獨大的情形,當然,未來台灣政壇也會像日本政壇一樣,經歷民進黨的長期執政之後,必然產生另一個強大的在野黨或在野黨聯盟,從而實現民主制度下政權的常態化交替。最可能的是剛剛崛起的時代力量黨逐步壯大,並整合其他本土化政黨,成為民進黨最有力的挑戰者和制衡力量。

我的結論是,在愛國賊黃安先生和大陸媒體聯手導演的周子瑜事件之後,與我黨糾纏了近一個世紀的國民黨反動派,這回真可能被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五、台灣獨立是一個偽命題

大體而言,台灣獨立是個偽話題。台灣本身的國號叫「中華民國」,她有自己的政府和軍隊,領導人由台灣民眾選舉產生,並且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任命;即使全部邦交國均與台灣斷交,台灣的普通護照仍享有140多個國家的免簽待遇——相比而言,大陸普通護照享有免簽待遇的國家屈指可數,以至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具體的數字來。因此,台灣實際上是一個獨立於大陸的政治實體。

在兩岸關係上,台灣的主流民意確如大陸媒體宣稱的是主張維持兩岸現狀;主張台灣拋棄「中華民國」國號,實現台灣獨立建國的,確實只是極少數深綠人士。但台灣主流民意的「維持現狀」又與大陸宣傳的內涵完全不同。大陸對外的公開主張是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出於統戰需要的模糊說法是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台灣主流民意則認同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她的國名叫「中華民國」,台灣無意於統一大陸,在大陸目前體制下也別想統一台灣,將來大陸民主轉型之後台灣是否與大陸統一,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

按大陸對「台獨」的定義,我認為「台獨」既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也並非可預見的未來會發生的危險,因此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不信,按大陸官方目前對「台獨」的定義,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1、台灣推動加入聯合國。大陸本身就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且目前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台灣邦交國隨時可以被大陸搞成個位數,台灣如何加入聯合國?!

2、台灣修改憲法中的國號。台灣主流民意是不主動挑釁大陸,避免戰爭的發生,哪個負責任的政黨會推動台灣修憲變更國號?而且,從技術上講,台灣修改憲法要有四分之三的立委同意,這個門檻民進黨或台灣其他任何政黨可能永遠達不到!

3、台灣領導人宣佈台灣獨立。台灣領導人是民主選舉產生的,其職權是由憲法授予的,這跟朝鮮那樣的政權完全不同。台灣憲法沒有這樣的授權,台灣領導人根本就無權宣佈台灣獨立。

按上述法理台獨的標準來衡量,說民進黨是台獨黨,實在有些冤枉。其實民進黨關於台灣前途的決議文寫得清清楚楚,也是蔡英文和民進黨頭面人物一再宣示的,台灣現在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她現在的名稱叫中華民國,未來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要由全體台灣人民來決定,民進黨的主張就是維持兩岸現狀。大陸媒體常常因為台灣某個政治人物的台獨言論大做文章,這都是情緒式的發泄或擔心,並不能上升為法律上「台獨」認定。否則,我們無法解釋民進黨在台灣中央和地方全面執政後,為何大陸還沒有啟動《反國家分裂法》的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也沒有採取最低限度的文攻武嚇等敵對措施。這說明,大陸高層對這個問題是有清楚判斷的。

至於大陸媒體經常對台灣個人「台獨」言論的炒作和討伐,大多數時候是通過煽動民族和民粹主義來增強內部凝集力,目的在於緩解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政治需要,有點頭腦的人對此大可不必當真的。

六、大陸不可能武力統一台灣

這裏所說的武力統一台灣,就是指以非和平手段實現兩岸統一,或者叫以軍事或戰爭手段統一台灣。我認為,兩岸武力統一的惟一時間窗口在國共內戰剛剛結束,美國徹底拋棄了台灣當局的50年代初那幾年。到韓戰爆發,美國重新調整對台政策之後,我們就永遠失去了武力統一台灣的機會。

大陸媒體上有一些退休的軍官、類似楊恆均先生這樣情報系統出來的網絡名人,以及無數大陸軍事論壇的網友都認為,以大陸目前的軍事實力或者再過幾年,大陸幾小時內就可以攻下台灣。這樣的自信,我認為已經違背了一般人的常識,與事實嚴重不符。

首先,兩岸隔着一個台灣海峽,且台灣具有裝備先進、訓練有素的海空軍和導彈防禦系統,大陸軍事進攻台灣必須做大規模的軍事調動,集結強大的海空軍和導彈作戰力量。這樣規模的軍事集結,在今天分分鐘可被台灣和美日的軍事情報部門所掌握。即使台灣毫無防備,大陸也不可能通過幾小時的導彈攻擊摧毀台灣的防禦力量。如果不摧毀台灣的海空軍和導彈系統,大陸如何橫渡幾百海里的台灣海峽?!至於楊恆均先生昨天的大作,斷言台軍以藍營支持者為多,屆時會配合大陸的軍事進攻,則完全是痴人說夢,信口雌黃。藍營支持者雖然不主張台灣沒事找事鬧獨立,但有幾個不願擁有做人的尊嚴、富裕的生活,而寧願戰戰兢兢地苟且偷生?!

其次,美國絕不會坐視台灣被大陸武力統一。二戰後,美國不管哪個黨執政,三大外交政策基石從未動搖,即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捍衛世界自由民主制度、避免和制止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三者又互為依靠。最主要的是,根據《美國與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灣有明確的防務承諾。千萬不要認為美國的法律跟某些國家一樣只是廢紙,千萬別低估了美國履行國際義務的決心,也千萬不要低估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中國真的武力進攻台灣,美國會迅速從本土出兵,而且會立即以遠東軍事部署對大陸沿海機場、導彈基地和情報、指揮系統進行第一波打擊,估計在大陸發起對台作戰後的兩小時內,大陸上述軍事目標就會被美軍徹底摧毀。不僅如此,北約、日本都會加入制裁中國的陣營,不說別的,市場依賴度超過60%的石油進口通道就立馬被切斷!

至於愛國賊們天天鼓譟的核武器,這東西我們比美國更多、更先進麼?核武器能隨便用麼?用了我們的領導還能活麼?我們政府公開向全世界承諾,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絕對是最英明的決策,因為以中國之大,只要我們不欺負別人,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國家敢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原因是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承擔養活一個14億人口大國的責任。

七、結 語

台灣已經漸行漸遠,統一仍將遙遙無期。不過,鼓譟武力攻台的言論可以休矣,不為別的,就是一不要給自己丟臉,二不要給領導添堵。

我認為,民進黨在台灣全面執政後,兩岸關係將逐步走向理性和冷淡,但絲毫不必擔心有任何突發意外的發生。正如我在《美台大選預測及對我國內政外交的影響》中分析的,民進黨一再聲稱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絕對不會推動多此一舉的法理台獨,而會繼續與大陸做生意,但民進黨推行切香腸式的去中國化政策是必然的,這也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所在。對此,大陸必定做出強烈的政治反應,結果定會導致兩岸經貿往來日益萎縮,對大陸和台灣經濟都帶來負面影響。軍事上,除了針對台灣搞些規模有限的演習出出氣,大陸實在沒有更多的選擇。

兩岸關係的出路何在?我還是引用《正視台灣主流民意大陸才能未雨綢繆》一文的最後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在大陸沒有實現民主轉型之前,兩岸只能承認目前分離分治的現實,彼此尊重,維持現狀,和平共處。長遠而言,則是兩岸在民主的旗幟下,求同存異,以和平手段解決主權爭議,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屹立於世界優秀民族之林。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125/68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