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日報重提「下崗」:攤到咱頭上別有壓力

「殭屍企業」僵而不死,是由於依賴政府補貼、銀行續貸等非市場因素生存,市場機制似乎奈何不得。不費力氣就能吃到「偏飯」,哪個企業還願意在市場上打拼?出清「殭屍企業」,必須讓市場說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決定誰活誰死

2016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在五大重點任務中,去產能排在第一位。頭炮如何打響?當務之急,是處置「殭屍企業」。

「殭屍企業」是指那些已經喪失了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活力的企業。通常這些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甚至是難以為繼、瀕臨倒閉。企業淪落到這個地步,原因很複雜,有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問題,有行業周期、產業佈局問題,也有技術和內部管理等問題。但總體上看,企業生老病死是正常現象,哪個企業發展得好,哪個企業生存不下去,是市場機制起決定性作用,優勝劣汰沒商量。

按理說,「殭屍企業」應該沒多少生存空間。然而,為什麼劣的企業沒有被淘汰,而且似乎活得挺滋潤?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殭屍企業」之所以「僵」而不死,主要是它們依賴非市場因素生存,靠政府補貼、銀行續貸等方式獲得給養,市場機制奈何不了。說來說去,還是政府的「手」伸得過長,大包大攬導致要素配置扭曲,市場信號失靈。

「殭屍企業」並非個別現象。在國有企業中有它們的身影,已經成為國企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是企業減利的最大出血點。A股市場上也屢見不鮮,一些上市公司長期虧損,但總能在退市的關口,有如神助般獲得政府補貼而「保殼」成功。

不費力氣就能吃到「偏飯」,哪個企業還願意在市場上打拼?這些「殭屍企業」不但讓財政資金打了水漂,還佔用了大量信貸資金、土地廠房等寶貴資源,卻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更嚴重的是,「殭屍企業」拖了經濟調結構的後腿,成為轉型升級的「攔路石」。

清理「殭屍企業」,是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是必須要啃的「硬骨頭」。需要注意的是,「殭屍企業」退出,必須讓市場說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決定誰「活」誰「死」。當然,政府補貼之類的「偏飯」,肯定是要撤掉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這意味着,處置「殭屍企業」主要是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律制度,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市場出清。

企業生死,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是兼併重組還是破產清算,都會涉及職工利益和人員安置,也關係到社會的穩定。一個人下崗失業,全家人都跟着揪心,生活也會受到影響。企業的生死,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但對社會托底政策則不能撒手不管。要儘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並妥善安置職工,以減少對社會的衝擊,降低經濟社會風險。

對政府來說,最要緊的是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下崗分流人員的安置政策,確保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同時,還要加強轉崗職工技能培訓,給予下崗職工必要的創業支持,幫助失業人員能夠順利再就業。

對相關企業職工來說,萬一下崗分流真「攤」到咱頭上,也不必有太大的壓力和包袱。如今的就業形勢、社會保障和國家財力都有了很大進步,完全能夠妥善應對經濟轉型中的陣痛。只要努力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長,總能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而且,邁過了這道坎,奔向全面小康的路就會越走越踏實,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新浪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111/67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