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31歲大陸小伙 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

哈佛大學可能是中國人心中最熟悉、也最嚮往的美國院校之一。能在這兒讀書,可能是很多中國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不過,有一位名叫尹希的華人,他不僅在這裏完成了博士學位,還成為了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30初頭就有了如此成就,面對大家的稱讚,尹希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誰是尹希?

秋末初冬的哈佛大學落葉繽紛,別有一番韻味。儘管寒意陣陣,校園裏依舊熱鬧不減。不過,有一位華人卻繞開人群,匆匆走近物理系辦公室。

他就是尹希。9歲就讀於北京八中少兒班;12歲參加高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7歲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弦論和量子場論;2008年,哈佛大學破格允許尹希畢業後在本校擔任助教、副教授;2015年九月,31歲的他正式晉升成為正教授。

他回憶說:「我在9歲上北京八中少兒班,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生轉折點。因為,那時候我覺得我接受了在中國能夠接受到的當時的最好的教育,而且它非常有因材施教的感覺。我們有很多野外的活動,在那時候也培養了對這種自然體育的興趣。」

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教授

此外,尹希的晉升也刷新了此前莊小威學姐保持的紀錄,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這也使他一度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有人稱尹希為「神童」「天才」,而尹希卻不以為然。

他說:「我覺得神童這個詞對我來說非常怪異。稱一個人為神童,這個人好像跟其他人都不一樣,覺得你是一個在馬戲團表演的角色。」

簡介:走進美國:31歲中國小伙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

「我升職之後,這件事情我只給我妻子說,我都沒有跟我母親說,」尹希說。「因為我覺得這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如果我作出了一個研究上的突破,我會很自豪。但作為升職來說,我本身覺得並沒有什麼。」

父母不應干預子女未來

「實際上,受到媒體的很多關注,對我來說反而感覺很不好,」尹希說。「因為很多家長會看,說我怎樣怎樣,說他的孩子也要像我一樣做。每個人的特點都不一樣,應該做他想做的事情。」

那尹希是如何評價現在中國父母望子成龍,幫子女規劃未來,甚至逼迫子女做不想做的事情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呢?

「我覺得在中國的家長很多時候這樣培養子女,為的是想把子女培養成家長所希望的樣子,而不是把子女培養成他們個人想要成為的樣子。個人的想法和個人的成長應該更多的去引導,而不是讓他們一定要做家長小時候想做而之後沒有做成的事情,」尹希說。

尹希的父親經常帶他到實驗室做一些實驗。對他的興趣做引導。

他說:「實際上,我當時比較有興趣的是他大學時候的一個量子力學的課本。雖然實際上當時並不是看得很懂,但我對當時課本里的薛定諤方程還有各種波函數都非常有興趣。」

從小研究大學理科課本,尹希有何學習秘訣?

他說:「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學習的秘訣。最重要的東西是我對這個學科本身有興趣。任何人如果有興趣,你覺得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都會專注的學。如果你沒有興趣的話,感覺是被逼着學這個東西,這是很不成功的事情。而且我一直在生活中是比較有叛逆感的。所以,如果我的父母一定要我學什麼,我會非常不想學哪個。」

留學哈佛留校任職

就是這種「任性」使尹希吸引了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弦論領軍人物安德魯·施特羅明格的注意,並欣然同意作他的博士導師。施特羅明格教授曾在中國工作過,大學期間也學習過漢語。

他說:「尹希來哈佛的時間比較年輕,只有16-17歲,可是我很快發現他的能力了不得,他很快開始告訴我我不知道的知識,關於理論物理。」

「他很刻苦,也很聰明,記憶力超強。但只有這三點是不夠的,」施特羅明格教授評價道。「他也非常大膽,創新。他不太介意別人在一些物理問題上的評價和想法。他會自己嘗試解決,獨立思考。」

「我覺得他的學術風格是永遠都找最難的題目去研究,」尹希博士班的學生邵書珩說。「我覺得他是非常專注的、耐心的、抽絲剝繭的,把一個題目由大化小,把每個細節一步一步做出來以後,每次都是在這個研究project(項目)接近尾聲的時候,你就突然發現有一絲曙光,最後一切都work out(解決)了。」

亞歷克斯·盧普薩斯卡是哈佛大學物理系研究生。他說:「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尹希是聽了他的一堂課。我那時是個資歷較淺的研究生,感覺尹希上課時有點兒令人生畏,因為他講課速度太快了。」

「你知道,我在08年的時候剛成為助理教授之後開始上課,試圖把最多的東西放到最短的時間講完,」尹希回憶道。「當時的課講的非常得難,也非常得快,甚至有同學覺得完全跟不上,然後哭着進了系主任辦公室抱怨。系主任找我談話,說你不能這樣講課。後來我發現,如果我講得越慢,學生越喜歡。所以我儘量少花時間備課,因為如果我備課時間太多的話,就對這些東西太熟悉,就會講得很快。發現我備課時間,講課效果就越好。」

邵書珩說:「我最印象深的是他講課非常清楚。一旦你能夠跟上那個速度,你會覺得他每一個重點,每一個細節都會提到。這個尤其對於像我這樣的學生,還在學習某個領域的時候,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該注意、該知道的細節都包含進去。」

身在物理系並非「書呆子」

整日埋頭於符號與公式的海洋里,尹希是否也像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的物理學家謝爾頓, Sheldon那樣「書呆子氣」?在與尹希平日的接觸中,他的同事和學生都不這樣認為。

盧普薩斯卡說:「尹希玩『臉書』,也有智能手機,也是一身學校的運動裝備。我覺得他雖然在一個歷來被稱為『書呆子』領域裏,但他本人一點兒也沒有給人那種書呆子的刻板印象。」

他補充說:「他(尹希)非常認真,對自己做的事情精益求精。但他同時也很風趣,讓人很喜歡和他在一起,跟他聊天。」

邵書珩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說:「我覺得他是非常專注的人,而且非常享受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當中。不管是物理、還是數學、還是下班會從事的各式各樣的運動或是休閒活動。」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206/65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