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京持續重度霧霾 網傳照片:「北京沒了」

自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重度霧霾已持續5天;PM2.5濃度一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網絡上則熱傳北京一片灰濛濛的霧霾照片,有人戲言:「北京沒了!」專家稱其嚴重程度接近1952年導致上萬人喪生的倫敦煙霧事件。外界質疑,北京為何不發紅色預警。

北京重度霧霾已持續5天

12月1日,大陸中央氣象台繼續發佈霾橙色預警。

東北、華北、黃淮、江淮等地出現空氣重度污染:1日8時至14時,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淮和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有中到重度霾,上述部分地區PM2.5濃度高於150微克/立方米,出現空氣重度污染,北京南部、河北南部、山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PM2.5濃度高於250微克/立方米,達到嚴重污染。

從11月27日到12月1日,北京空氣重污染已持續5日。

自11月26日夜間,霧霾開始進京。11月2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空氣污染,其中石家莊為嚴重污染。11月28日,灰霾面積擴大到53萬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重度及以上空氣污染城市數量增加到23個。11月29日上午已有10個城市空氣質素為嚴重污染,21個城市空氣質素為重度污染。

在霧霾中無法見到北京高樓的全貌。

11月30日,空氣中污染物濃度持續上升,北京環境保護檢測中心的實時監控數據顯示,30日晚21時,北京大部分空氣質素監測站點的PM2.5濃度值都在500微克/立方米以上,北京城區的東城東四站點、朝陽奧體中心站點、豐臺花園站點的PM2.5濃度超過600微克/立方米,郊區中的房山良鄉站點高達723微克/立方米。30日18時,在北京空氣質素監測點中的「京西南區域點」,其監測PM2.5濃度值一度高達945微克/立方米。

周二上午北京籠罩在一片灰濛的霧霾當中,能見度僅數百米。

法新社報道,當局令2100間高污染工廠停工,並建議市民留在家中。機場附近能見度僅得600至800米,影響航班正常起降。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周三(2日)凌晨開始,受冷空氣影響,空氣品質會由北而南漸次轉好。周三至周五應該能維持良好空氣質素。

北京市民向BBC中文網表示,「今天都不敢出門,但是在室內也可以聞到空氣中的硫酸味道。」網民紛紛上傳北京一片灰濛濛的霧霾照片,甚至有人戲言:「北京沒了!」

網民紛紛上傳北京一片灰濛濛的霧霾照片,甚至有人戲言:「北京沒了!」

還有網民說:「如果是我,就不會在北京霧霾爆表的時候還跑到巴黎去給世界各國的領導人講環保。」

北京霧霾直逼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新京報》報導稱,11月30日18時,京西南區域點PM2.5小時濃度達到945微克/立方米,17時該站小時濃度更是達到976微克/立方米。另外,京南區域點在18時也達到了897微克/立方米。

同時,東北三省多城市11月出現瀰漫半月之久的嚴重霧霾。據官方報導,瀋陽市PM2.5均值當時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財新網引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潔空氣中心副主任朱怡芳的話稱,當PM2.5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時,就空氣顆粒物濃度而言,已基本相當於著名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污染濃度。

1952年12月5日至9日,由於冬季燃煤、工業排放量大,加上持續幾天逆溫,二氧化硫、煙塵等顆粒物聚集倫敦上空,黑暗迷霧籠罩整座城市,導致約12,000人喪生,患病者不計其數。

而據大陸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張衍燊等人一項研究,前年1月京津冀地區12個城市人群因PM2.5短期暴露水平的增加,導致2,725人死亡。但張衍燊認為,該評估相對保守,主要是PM2.5對健康的影響存在滯後效應和累計效應。

北京不發紅色預警被質疑

12月1日,黨媒《人民日報》發文質疑,霧霾為何這麼重?如果此次持續5日的重霾尚不能促成啟動紅色預警,那麼,《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是不是僅為一紙空文?

啟動紅色預警意味着,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業事業單位根據情況可實行彈性工作制,原則上應採取停止大型露天活動等建議性措施,以及全面啟動機動車單雙號、公務車停駛30%,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業等強制性應急措施。

財新網報導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謝紹東認為這種情況可以發佈紅色預警。現在當局啟動橙色預警,其建議性措施包括學校幼兒園應停止戶外活動,公民應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等。但是,現在很多媒體或者官方在發佈了預警後,並沒有詳細解釋預警級別應採取的措施,很多市民對此仍然不了解,或者沒概念。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202/65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