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再回富強胡同六號 揭趙紫陽批判胡耀邦之謎(圖)

作者:

曾經有過一些傳言,說趙紫陽胡耀邦的下台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是趙紫陽曾寫信給鄧小平狀告胡耀邦;二是在批胡耀邦的「生活會」上,「沒有堅決與胡站一起」,也批了胡耀邦,等等。對此,盛禹九曾經感到困惑。當他再次去到位於北京富強胡同六號的趙紫陽故居,閱讀了《改革歷程》、《杜導正日記》兩書之後,謎團被解開。本文摘自香港《開放》雜誌,作者盛禹九。


2015年1月17日,在趙紫陽北京的家裏擺滿了花束,紀念他逝世第十周年

從燈市口大街再往西走,是燈市口西街,中間再往北拐,一條南北胡同,不到五十米處,西邊的一座門,便是著名的富強胡同六號。風雨蒼黃六十年,這個如今被遺忘的院子就是兩任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的故居。

風景依稀如昔。只是大門旁的灰牆上,多了一塊「北京市重點保護四合院」的石匾和「非開放單位」的提示;四周牆頭之上一圈圈帶刺的鐵絲網,顯得十分扎眼,表明這裏是森嚴禁地。門前沒見到警衛;按過門鈴,電話通報主人後,出來個年輕人,請我們進屋。

趙紫陽生前書房佈置依舊

進入內宅,一位高挑清秀、身着灰色羊絨衫的女士迎面而來。她,便是趙紫陽的女兒,小名妞妞,現任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雁南。只見她滿臉笑容地說:「不是說到您家裏去取書麼?何勞大駕光臨!」。

原來,妞妞從她的朋友處得知我寫了《懷念與思考》一書,其中有懷念她爸爸的文章,便打電話給我要書,並想來取書。我回答說:「還是我去你那裏吧。想看看總書記的故居。」

妞妞把我們領進院裏東房,沏茶入座。我把帶來的書交給她說:「這裏面有寫總書記參加一九八八年北京國際高爾夫友誼賽的一篇通訊。」

妞妞接過書翻閱,若有所思地說:「是的,爸爸對高爾夫情有獨鍾,即使在幽居的日子裏,不會忘記找機會去郊外打高爾夫球;平時,就在院牆邊張一面網,進行擊球練習……」

我就此問起總書記晚年的生活情況,妞妞說:「老爺子在這裏差不多住了十六年,有十幾個當兵的看守,很長一個時期與外界完全隔絕,但有媽媽和我們陪伴着他;他的生活是平靜的,但不空虛、寂寞……也常有幾個老朋友來看望他,那是爸爸和我們兒女幾次上書要求解除軟禁,才給了會客的權利和機會……」

「現在我們大家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能為總書記公開平反?」我說。

「我想,總有一天會得到解決的吧?!」妞妞對此顯然充滿了信心。

然後,妞妞引我們來到院內一間坐南朝北的廂房。推開門,對面牆壁上是總書記的大幅照片:身穿一件灰藍襯衣,雙手叉腰,笑容滿面。這使我記起二十多年前,在北京郊區的高爾夫球場上,總書記帶着微笑和我合影的情景……在左側的半個屋子,有兒女的那幅輓聯和幾幅國畫和寫在宣紙上的悼詩;其中一首是:

一年又到凍寒鴉,未見藍天少日華。

不恨輕拋五斗米,惟惜大業戟沉沙。

擦乾青史撕心淚,留取白絹曜眼花。

細雨滴滴親沃土,春風起處看新芽。

妞妞向我們介紹:「這是爸爸的書房。他常常坐在這張書桌前的椅子上,讀書看報,思考問題。現在,我們把它作為紀念他的場所。上面這首詩是一位朋友寫的。五斗米是不為五斗米折腰,是爸爸的一句口頭禪……」

回憶一九五四年胡耀邦接見

妞妞從內屋找來《紫陽千古》一書送給我們。在這本厚厚的紀念文集裏,輯錄了許多革命老人和海內外人士對總書記的懷念和景仰:有文章、詩詞,還有圖片;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翻開書頁,幾段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

原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銳寫道:

「有一種說法,胡耀邦是黨的『靈魂』,趙紫陽是黨的『大腦』。耀邦同志發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用大無畏的精神平反一切冤假錯案,奠定了中國改革的政治基礎,從而促進經濟體制的改革。趙紫陽卓有成效從探索解決農民吃飯問題開始,結束人民公社這個阻礙經濟發展的制度,實現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進而整體設計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從淡化黨無所不在的權力入手,初步奠定了今天的市場經濟格局。紫陽和耀邦合作同行,都主張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必須同步,……在這個關係到國家前途的大關節上,他們兩人超越了前輩鄧小平。』」

原胡耀邦的秘書林牧的文章則為中共中央指控趙紫陽犯了「分裂黨」的錯誤,作了有力的駁斥,指是強加的「莫須有」罪名。

我記起了一九五四年十月,也就是在這間書房裏,當時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曾經同我和江明同志有過一次談話,耀邦同志闡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無產階級也講人道主義……也講愛心,講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尊重、關懷和愛護」。這是中共所有領袖人物中很少有人提及的。正是胡耀邦有這樣一顆仁愛之心的高尚靈魂,他復出後,敢於蔑視一切權威,開展「真理標準」的討論;又以「我不下油鍋,誰下油鍋」的大無畏氣慨,平反堆積如山的冤假錯案。同樣,趙紫陽在四川工作期間,敢於打破禁區,推行「包產到戶」的「修正主義路線」;在「八九民運」中的政治局常委會上,兩次投票反對鎮壓學生群眾,為此毅然離職;還親自到天安門去慰問和勸說學生;「六四」風波後,一直拒絕作任何檢討,成為陳獨秀之後,中共黨內最有骨氣的第二位總書記。沒有一個高潔的靈魂,能夠做到這一切嗎?!

胡趙是名副其實黨內民主派

妞妞告訴我:「爸爸在這裏會見老朋友,和他們一起聊天敘舊,那是舒心的時刻。他們交談的主要內容,依然是國家大事,現在香港出了書,想必你們看到了。」

我說:「是的,我看了根據你爸爸錄音整理的《改革歷程》,還有《趙紫陽還說過什麼──杜導正日記》,了解到總書記晚年的許多思考,和幽居期間的一些生活情況,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帶來了許多思索。」

這兩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趙多次談到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一些思考。趙紫陽說:

「鄧小平的基本思路:經濟上反左,政治上反右。」「經濟上我們大改革大開放,搞自由經濟;政治上,我們搞(一黨專政)的政治控制,思想控制。經濟上自由化,政治上獨裁。這種不配套的體制是矛盾的,維持不下去的,弄不好,要出大亂子。」

「不改革政治體制,體制不賢不公不明,很可能使反貪污變為內部派系相互傾軋、鬥爭的一種工具。誰有權,誰就用反貪污這根棍子打擊對方。雙方的人,屁股上都有屎。對方都可以捉住打你。」

「二十世紀出現的無產階級專政制度,在大多數國家已經退出歷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議會民主制顯示了它的生命力。看來這種制度是現在能夠找到的比較好的、符合現代要求而又比較成熟的制度。現在還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要實現現代化,要實現現代的市場經濟,現代文明,它就必須實行政治體制上的議會民主制。」

這些見解,何等精闢,何等有氣魄啊!

其實,不僅僅趙紫陽,胡耀邦也有着同樣的思考。一九八○年,胡耀邦在同義大利貝林格的談話中,特別強調「要防止文革這樣的災難,必須從黨和國家的制度想辦法,一定要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搞好,要制定一整套適合執政黨的黨規黨法,要發展和健全民主。」「不能把個人凌駕於黨之上,不許一個人說了算,不許搞幹部終身制。」

一九八五年,在胡耀邦親自主持和制定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文件中,也強調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是人類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指出中國的主要歷史教訓,一是沒有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二是沒有切實建設民主政治。

趙紫陽說:「從上可以看出,民主是耀邦追求的目標是確定無疑的。」說明兩位總書記既是堅定不移、徹底的「改革派」,也是中共黨內真正的、名副其實的「民主派」。

趙紫陽反思說;「我過去也是很左的。現在我痛定思痛,改弦更張。」這是一個歷經滄桑風雨耄耋老人的坦誠自白和遠見卓識。

胡趙工作上的分歧是正常現象

曾經有過一些傳言,說趙紫陽對胡耀邦的下台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是趙紫陽曾寫信給鄧小平狀告胡耀邦;二是在批胡耀邦的「生活會」上,「沒有堅決與胡站一起」,也批了胡耀邦,等等。對此,我曾經感到困惑。

《改革歷程》、《杜導正日記》兩書披露了事實的詳細過程和背景,驅散了我心中的迷霧。

趙紫陽承認,他在八四年曾給鄧小平寫過一封信,這封信當時沒有公開,因而引起了人們的誤會。《改革歷程》書中公開了這封信,主要內容是:建議黨政分開,實行民主集中制,和趁鄧、陳在世時,處理好中央的領導制度等;信中並沒有「狀告胡耀邦」之事。趙紫陽還談到了經濟工作中和耀邦的一些不同思路:耀邦強調的是加快速度,「提前翻番」;紫陽強調經濟效益,不大讚成過分追求產值和速度;兩人曾在鄧小平面前交流過,鄧支持趙的意見。其實,領導人之間對工作有不同意見,甚至有所爭論,證明黨內的思想活躍,有民主風氣。趙紫陽在書中談到,「耀邦這個人比較隨和,比較開明,能夠聽取不同意見;對人比較寬厚,不喜歡整人,可以爭論,甚至可以吵架」。趙多次表明,「在中央領導人六七十歲這個年齡段中,只有胡耀邦當總書記最適合」。俗話說,「人無完人」;但作為一個總書記來講,有某方面的缺點或弱點,即使是小事,也值得引起注意。趙紫陽向耀邦提出工作中的不同意見,出以公心,不是惡意攻擊,有利於國家大政方針的一致和彼此間的合作,是十分正常的事。

至於趙紫陽一九八六年「生活會」上「批胡」,是否對胡耀邦下台起了作用?《杜導正日記》如實地記錄了趙紫陽自述的發言要點:

「我(趙紫陽)在批胡時,說了如下的話:(一)胡能民主,聽取不同意見,吵架亦可;(二)胡發言不夠慎重,浮話甚多,大家不好辦;(三)我順便提到一九八三年我給鄧、陳寫的那封信,說一個領袖日常沒有什麼,如威信漸漸高起來,又無制度保證,便可能獨斷、出錯。」

對趙紫陽的這個發言,有過許多「見仁見智」的議論。鄙見以為,對此應作具體分析:首先,趙紫陽的這個發言對胡的評價是比較全面的,說的是實際情況,沒有惡意攻擊和捏造;其次,還要看其動機和實踐後果如何而定。

眾所周知,胡耀邦下台,起決定作用的是「垂簾聽政」的鄧小平。由於政治思想路線上的某些分歧,鄧早已對耀邦表示不滿,曾多次公開批胡「政治思想工作軟弱渙散」,「對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熱心」;特別是在胡耀邦和陸鏗談話之後,一九八六年夏季,鄧小平和一些老人商量,已下決心要撤換胡耀邦;「生活會」不過是「按既定方針辦事」的一道程式而已。

中國傳統政治的「官場痼疾」

人們熟悉當代中共黨內政治鬥爭的歷史: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上,張聞天、黃克誠、周小舟等為彭德懷辯護,被毛澤東無一例外地打入「反黨集團」;相反,林彪對彭德懷無限上綱,劉少奇說彭德懷「裏通外國」,使他們平步青雲或保住了職務。在一九七四年北京的「批周(恩來)」會議上,鄧小平也因尖銳地批判周恩來,說周「(當第一把手)別人可望不可即,你是可望又可即」,深得毛澤東之心。毛說:「我早知道他會出來說話的。」結果,被打倒的「走資派」鄧小平「東山再起」,被毛委以重任,給當時國家經濟復甦開創了新局面。由此可見,在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博弈舞台上,高度集中、使人恐怖的權力,不得不使每個「局中人」產生自我保護的本能:絕對不能赤膊上陣,必須放眼長遠,迂迴曲折,靈活對待。人們說,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形成、一時難以治癒的「官場痼疾」(或時下流行稱「潛規則」)。

一九八六年批胡的「生活會」,是有領導、有目的、有組織和反常態的情況下進行的。「批胡」的目的是「倒胡」;無須任何人「推波助瀾」,都是同樣的結局。在當時「一邊倒」的高壓態勢下,趙紫陽能「堅決與胡站在一起」,或者沉默不語,消極對抗嗎?不能。那樣做,絲毫不能改變耀邦的命運,其結果只能是導致胡、趙雙雙下台。為了顧全大局和保護自己,擺在趙紫陽面前的是「華山一條路」,祗能採取「批胡」的下策,結果趙因「批胡」得到鄧小平的支持而繼續留任。紫陽上台後,仍堅持改革開放的政治思想路線,做了許多耀邦當政時沒有做的事:如撤銷鄧力群把持多年的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改換左派《紅旗》雜誌的人事和刊名等,從而有利於國家向前發展。眾所周知,此前的鄧力群在一些老人的積極支援下,一直覬覦着「總書記」的位置到處活動。如果胡趙雙雙下台,讓極左派鄧力群之流接班,中國的政治局面和路向又將是何等情景?

人們說,「鄧小平是半個毛澤東」:他「經濟上反左,政治上反右」,所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其核心依舊是「強人政治」──「只能有一個婆婆」,「毛在,毛說了算;我在,我說了算……」毛澤東曾親自扶植起、又「炮打」下兩個接班人──劉少奇和林彪。鄧小平重演毛的悲劇,也親自扶持和撤下兩個接班人──胡耀邦和趙紫陽,滯延了中國的政治改革進程。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難怪《杜導正日記》中記載着這麼一件事:「胡耀邦追悼會上,鄧小平要和李昭(胡耀邦夫人)握手,她拒絕,並說了一句話:都是你們搞的。」

一代人已完全不知胡趙何許人

走出富強胡同六號,一群衣着時尚的青年男女在我面前走過。看到這些年輕人,我陡然記起了不久前的一次友人聚會。在那個會上,幾個老人異口同聲地說到當前一種奇特的現象:幾乎所有八十後和九十後的年輕人,完全不知道二十世紀我們國家發生過的一些大事,如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反右傾、反右派等等。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胡耀邦和趙紫陽是何許人……

「豈止八十後和九十後,甚至七十後也有人不知道。」我接過大家的話題,補充一個事例:我問過一個三十多歲、上過中學、在北京打工的安徽人:「你知道不知道胡耀邦和趙紫陽?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你們猜她的回答是什麼?回答是:「聽說過,他倆是壞人。」

聽到上面的述說,在座的人都愣住了。想到我們國家這些只知道「主旋律」「四代核心」,不知道其他一切、「被封殺」的、可憐的下一代,大家都不寒而慄!

一位哲人說過:「一個忘記了自己歷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這是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的詩句。

歷史的傷痛是後世的鑑戒和教訓。歷史不能遺忘,也不容遺忘。然而,究竟是誰讓「青史成灰」,讓一代青年人「忘記自己歷史」呢?難道是八十後和九十後這些青年人的責任嗎?

……

回到家中,再讀《紫陽千古》,兩首《悼紫陽》的詩躍入眼帘。它是個人的思考,又何嘗不是大眾的心聲!抄錄如下:

一死仍然不自由,雌黃塗抹亂春秋。

憶君身戴千斤鎖,令我心輕萬戶侯。

堪嘆唇亡連齒落,可憐爛額並焦頭。

寒鴉陣陣斜陽外,羈老京華未首丘。

死去何愁未自由,是非功罪待千秋。

耀堂邦柱終須毀,紫氣陽光去不留。

安石商鞅猶虎項,趙高董卓剩羊頭。

後庭花月何時了,浩蕩江河瀉巨流。

(章立凡和邵燕祥詩)

──寫於二○一○年三月紀念趙紫陽逝世五周年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開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123/64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