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大陸圖封殺爆炸消息 內外媒體均受限制

—天津爆炸50死700多傷

2015年8月13日,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Will Ripley做直播時,突然要求停止採訪。(CNN視頻截圖)

 2015年8月13日,鄭州有媒體因轉載被指失實的報道,而遭到關閉一周作為懲罰。(國家互聯網息辦官網截圖)

天津爆炸事故有大批外媒記者採訪,但均遇到不同程度的阻撓。其中一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在當地一家醫院前進行現場連線直播時,遭一群身份不明人士粗暴阻止。至於大陸媒體亦遇到限制,更有網絡警察聲稱,會對造謠的網民「零容忍」。維權人士憂慮政府進一步封鎖信息。(文宇晴報道)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Will Ripley)於周四早上,在一家接收傷者的醫院外做直播時,突然被一擁而上的男子阻止,期間有男子要求記者停止採訪。

男子:你們這些老外主觀報道!不讓報!騷擾!騷擾!

有網友把視頻的截圖放到網上,指上前指著CNN記者的其中一名男子,發現近似警察制服的肩章和胸章。而這段記者採訪受阻的視頻也立即在網上傳開,指是官員的阻撓行為。

數個小時後,CNN在網上澄清,指記者是被死傷者的親友打斷了直播。

亦有一名台灣記者的相機記憶卡被警察搶走,還被要求下跪才能取回。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回應時說,這名警察有可能是壓力太大,但他不能代表所有警察和中國政府。

社交網路新聞媒體「自曲新聞」在推特上表示,在現場採訪的多家媒體記者稱,採訪遭到了阻擾。在採訪現場,《新京報》記者林野被7名警察要求刪除照片,還威脅「不刪照片把你銬走」。另有在泰達醫院採訪的記者表示,拍照片後遭到醫院保安威脅要求刪除。

有網友在推特上表示,在天津政府的新聞發佈會,有記者問到危險品倉庫按照規定應該離居民區多遠,出席的官員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此時,央視隨即中斷了現場直播。而稍比央視播多約1分鐘直播的天津衛視,未等官員正式作出回應,也取消了直播,轉播電視劇。

一名在天津採訪的官媒記者對本台表示,由於事故仍未查明,當局稱不排除再有爆炸發生,因而已拉起警戒線,不准記者接近採訪。至於在醫院等有大量死傷者家屬聚集的地方,他們機構的記者也暫時能正常進行採訪。

對於有指是中宣部下達,要求媒體統一採用《新華社》、《人民網》、《天津北方網》三家媒體的通稿,該名記者稱有聽聞過,但他沒有遇到。

記者說:昨天晚上到達的媒體是可以靠近的,今天到的就不可以了。今天已經把各個道路都拉起了警戒線,為了安全等各方面的原因。
記者問:現在媒體都要用通稿?是官方規定的嗎?
記者回答:沒有,沒有,我們家媒體是沒有的。聽說有的可能收到了,但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除了外媒記者的採訪受到阻撓外,當局也對網絡進行大規模的限制。

一名女網友向記者反映,最近她已很少在網上發表言論,但只是轉發了批評爆炸事故的文章也立即被刪。

女網友說:就是轉了一些關於批評今天爆炸的帖子,只轉了1、2個,但是都被刪除了。當然都是意想之中的!

就在爆炸事故發生不久,天津市公安局負責網路安全的部門在官方微博上稱,廣大網民請以官方報道為準,請勿傳播其他版本的人員傷亡資訊。又謂天津網警巡查執法,將對造謠網民採取零容忍,依法嚴肅處理。

一家大陸新聞網站的值班主管在本台記者查詢時透露,收到網絡警察的警告,對天津爆炸事故的新聞要小心。然而該名主管及後立即婉拒了訪問。

網友「秀才江湖」指出,跟以往一樣,當局都會對網絡進行「把關」,防止一些與官方公佈不一樣的事情,透過網絡讓更多人了解。

秀才江湖說:看到天津有個官方微博,說什麼「零容忍」,說是和他們公佈的數字不一樣,就認為是造謠,會採取什麼法律措施。不是根據事實,而是根據他們的需要來公佈的。我覺得完全沒必要,警方就是認為網絡是個陣地,他們這個統治思想很老土。

建構自己網站發放維權信息的「中國天網人權事務中心」負責人黃琦指出,與過往相比,在發生這樣重大的事故後,境外媒體都會到當地進行採訪,即使當局有意刁難或阻止,但也未必能杜絕所有境外媒體的發聲。

黃琦認為,當局無法加強限制外媒的採訪,相反直接限制事件進一步在網絡上傳播,網民無法從網上獲得消息,已能有效地控制輿論。

黃琦說:官方應當可以找出什麼理由,限制記者前往現場。可以「保護人身安全」、「避免化學品傷害」等角度出發。天津要對壓制媒體在安全的區域外採訪的難度,目前還是比較大。最關鍵的是網絡上民間拍攝的東西,或是民間評論的刪除,才是目前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情況。

網友紛紛批評,各國媒體都把天津的爆炸事故放到頭版、頭條,反觀天津當地以及央視等媒體,不是播放劇集,就把不停播放官員指揮救災等畫面。

黃琦促請,當局緊貼發展進行實時通報和報道,過度隱瞞只會引來更多憤怒和批評。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814/59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