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新華網:慶親王從「從零開始」政壇火箭躥升

作者:

雖是龍子鳳孫,但血脈相當邊緣。換言之,慶親王幾乎是「從零開始」靠自己的能力。火箭式上升,與奕匡的才幹與個性有關。慶親王有着恭親王那樣的辦事能力,有着醇親王那樣的隱忍和低調。

  叱咤風雲的慶親王奕匡,是晚清時少數在國際上有着極高知名度的中國官員。作為高居帝國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奕匡是中國第一屆責任內閣的總理大臣。雖是龍子鳳孫,但血脈相當邊緣。換言之,慶親王幾乎是「從零開始」靠自己的能力。1917年奕匡去世後,《紐約時報》在回顧中就指出:「慶親王一生,以一無所有的皇族旁系開始,以億萬富翁的身家辭世。」

  奕匡的父親是綿性,綿性的父親是永璘。永璘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在嘉慶四年被冊封為慶郡王,在嘉慶二十五年臨終前,獲得慶親王稱號。綿性是永璘的第六子,正常情況下,幾乎不可能繼承爵位,奕匡也就不可能以慶親王聞名於世。然而,奇蹟還是發生了。

  按照清代的規定,除了「世襲罔替」即俗稱的「鐵帽子」之外,所有爵位均需逐代遞減。清代的宗室爵位共分12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是高級爵位,隨後是4類「公爵」: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入八分」就是八種標誌,分別是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再往後就是四類「將軍」: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分別相當於一品至四品的武官級別,每類「將軍」中又分三等,俸祿不同。

  具體到慶親王家,永璘死後,兒子綿愍襲位,爵位降為慶郡王。綿愍死後無子,由儀親王之孫奕彩過繼,爵位降為「貝勒」。因奕彩居然在居喪期間納妾,犯了嚴重的生活作風問題,被革除爵位退回本支。老慶親王永璘的其他兒孫們,隨即為了爭奪這個貝勒爵位,展開了殘酷鬥爭,惹惱了道光皇帝,乾脆將爵位降了六級,越過貝勒、貝子及四類「公爵」,飛流直下三千尺,直接降為鎮國將軍,還是最低的三等,勉強維持永璘的祭祀而已。這種政治待遇上的高台跳水,往往能在瞬間摧毀一個簪纓世家,根本不需要等候「富不過三代」的時限。「三等鎮國將軍」的爵位,輪到了永嶙的第五子綿悌。弔詭的是,老慶王家的爵位,似乎被詛咒了一般,誰承襲誰就斷子孫,綿悌死後又斷香火。這回,才算輪到了永嶙第六子綿性家,綿性的兒子奕匡過繼襲爵,爵位則按規定遞減為「輔國將軍」,這是第十等爵位。

  奕匡承襲了輔國將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恭親王奕騰房。慶王府,一直佔着後海的一片大宅子。當年是權相和珅的豪宅。在爵位遞減後,慶王后裔未按規定繳還這座王府規制的豪宅。「逾制」的後果就是「傷福」,慶王家果然風波不斷,爵位頻降,子息不旺。待到奕匡襲爵,剛要搬進府邸,道光皇帝下旨,將這座府邸另行賞給了剛冊封的皇六子、恭親王奕,和珅府、慶王府就又成了恭王府。道光另外給奕匡賞賜了宅邸,就是大學士琦善被查抄罰沒的、位於定阜大街的府邸。

  說來也怪,自從搬了房子後,老慶王家的熊市行情,便到頭了,開始春暖花開。1年後,奕匡升到了貝子,連跳6級;10年後升到了貝勒,20年後成為御前大臣賞加郡王銜,到1884年恭親王下台時,任總理衙門大臣,正式晉封慶郡王。從此,他的權力橫跨外交、內務、財政和軍隊,遠超曾經主持朝政的「議政王大臣」恭親王奕訢、光緒皇帝的本生父醇親王奕譞,成為權臣。

  1850年襲爵時的奕匡,和堂兄恭親王的地位至少差了10級。到了甲午年,奕匡獲封慶親王,1908年更是獲得了世襲罔替(即「鐵帽子王」),徹底追平了恭親王。妻妾被封為「福晉」者有6位,超出了清制規定的親王只能封5位福晉的限額。以一個旁支宗親,成長為清代第十二位,也是最後一位「鐵帽子王」,奕匡爆出了大清政界最大的冷門。

  如此火箭式上升,與奕匡的才幹與個性有關。慶親王有着恭親王那樣的辦事能力,有着醇親王那樣的隱忍和低調,他的權力伸展和佈局,都是「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對上級從來都是逆來順受,唯唯諾諾之後再想法「遇見紅燈繞着走」。慶親王奕匡依靠後天的努力,多籠絡那些能辦事,尤其能辦大事的人,以便形成合力。野史傳言,光緒駕崩時,有人甚至想擁戴慶親王之子載振,這雖是野叟村言,卻也代表部分官心民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724/58901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