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許晴被批公主病 專家:拒絕成長害了她

導語:最近對許晴在新一季《花兒與少年》中的表現,網友普遍不予認可。如果說第一季還有些人覺得她的小脾氣是真性情,以此為她辯護的話,那麼在這一季,卻傳來了更多質疑聲。她與他人的配合度不夠,顯得無法融入集體,在真心話環節又直言相比第二季自己更喜歡第一季,「因為第一季的人都正常」,讓全體組員都陷入尷尬。

很多網友覺得許晴太公主病、太矯情。這一面已經在第一季的時候表現過了,沒想到第二季又繼續變本加厲。但事實恰恰相反,第一季的許晴才更接近於真實,「我喜歡第一季的小夥伴,窮游但是有很多交流,我那時會很調皮,幹嘛要那麼認真,但通過第二季的反思,我會修正,我覺得有規定的東西,我一定認真完成,我想看到另一個的我。」這樣的一修正,努力想做一個不似真我的人,想要讓自己更遵守規則,反而變得忸怩和做作,「對我是個很難的事情,我會有種種的不適。」

許晴是那種習慣了做小孩的成年人。她答應來到《花兒與少年》節目組,就是因為他們拿出了哄孩子一般的耐性和真誠,「懂我,然後讓我有了安全感,讓我有個撒嬌的土壤。」而令節目組難忘的是,許晴在同意時說,「你們一定要疼我,你們疼我我就會去。」特別像一個小女孩。

一貫被保護得很好的許晴,沒有過這樣的生活,「幾個人擠在一個通鋪上,一個人的臉快貼着許晴的肩膀了」。更大的障礙是,在一起做節目的這幾個人,無法真實交流,「上帝一般的鏡頭殘忍地捕捉了另一些人們都不想看到也不想被看到的東西。」人與人之間在生活中偶爾的不友善,帶有諷刺意味的驚鴻一瞥,本來都應該暗地裏生暗地裏滅,卻都被攝像機錄到了,觀眾看在眼中,像上帝一樣,超越了凡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層次。

許晴並沒有人們看到的那樣矯情,也不是傳說中精明市儈的女人,她只是被寵愛太多。十多年前,我和一個異性朋友聊天,說起自己最喜歡哪位明星,他說你猜我喜歡誰,我說你喜歡許晴,他好奇,「你怎麼知道?」這很好猜,因為他們那個年齡的男人都喜歡許晴。至於原因,我另外一個朋友說得更直白,「許晴有情婦相。」這並非侮辱,更不是暗示許晴有什麼不堪的經歷,而是許晴身上有最招男人喜歡的那種,既有清純,又有肉慾的特質,你很難想像她下廚做飯的樣子,卻很容易在她笑起來的梨渦中看到一種強大的不染人間煙火的勾魂魅力。在中國女人中,循規蹈矩,像老婆的太多,像情婦的太少,因為放不開,不夠恣意,不敢釋放自己的女性特質。所以中國男人覺得如果一個老婆看起來像情婦,那就最完美了。

許晴說自己離開一個男人的理由很簡單:當對方不再有人格魅力的時候。這個「人格魅力」的評判標準也完全是私人的,掌握在她自己手裏。比如她曾經和季羨林的一位博士生有過非常親密的感情關係,她很愛他,即使他自理能力很差,也成了許晴更愛他的理由,「你都會覺得特別拙,但是你就會很疼愛他。」同樣是這位男人,後來沒有做學者而去經商,有一次,她聽到了他與另外一個生意夥伴的電話,對方問他認不認識周潤發夫婦,博士估計是為了贏得對方的信任,承認自己認識。許晴知道他根本不認識,這就成了這個男人是「小男人」的鐵證,她看到了這一面,無論如何都不會產生愛了。

如果她和某位男人相愛,她要求每一天都像第一天戀愛,「就是電話的聲音你都不能是疲憊的。」許晴的朋友程希說,「這些男人都是踮着腳尖在跟她生活,有一天他們累了,放下來的時候,也就沒了。」沒了就沒了,她並不挽留。這與許晴在真人騷中的表現一脈相承,她習慣了像孩子一樣,要一些純粹的東西。不純粹了就不要,任性吧,但勝在天資好,長得美,就是有人成全。

因為被愛得太多,太純粹,難免生出嬌嗔之心。在人群中自己必須做核心,一顰一笑都需要有人關注,七情六慾掛在臉上,這樣的性格在真人騷的舞台上簡直是自尋死路。是的,一切都被誇大了,節目組就是在刻意放大許晴的這個性格特點,以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引發勁爆話題。而許晴始終一貫的少女心,又極大地做了配合。

從這個角度來說,許晴被罵也不冤。成年人就應該有成年人的樣子,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寵你。但生活中,又有多少女人羨慕許晴能活得這麼恣意呢?誰敢說自己心裏就沒有一個少女夢?

女人喜歡做少女,是因為這個世界呈現給小女孩和成年女性的面貌是不一樣的。對孩子會有更多體諒,對成人會有更多要求。而做了少女,就意味着能有捷徑可走。

好多年前我身邊一個比我只小几個月的女孩,堅持叫我「姐姐」。我說其實咱們同齡人犯不着論這個,她不同意,嗲嗲地說:「不嘛,你就是比人家大嘛,人家就是要叫姐姐。」叫吧叫吧,我是無所謂,但身為女孩,最能明白另外一個女孩最隱秘的小心思。小,對女人來說意味着很大的優勢,意味着有資格獲得更多關照,也意味着,我,比她老。微妙的勝利也是勝利,必須要奪一奪。

詩人、書商沈浩波與年輕作者呂露是朋友。第二次見面,他帶她去參加飯局,呂露覺得無聊,直接將沈浩波從飯桌上帶走。這是特別冒失的行動,尤其是一個年輕女孩對一個業內大佬,而沈浩波為何照單全收,欣然跟隨,固然是被呂露身上「膽兒大、自來熟、真誠、直接」的性格所打動,還有另外的原因。他自己說得很坦白:「如果換了一個不那麼年輕、不那麼漂亮的姑娘拉我走,我應該不會走。」他認為每個人做事情都得有資本,而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可以打動他的呂露,就具備了這種資本,「她確實具備一個年輕女孩的足夠資本,她可以把我拉走。」

「她不能老說自己是小孩」,這也是沈浩波除了賞識之後給呂露的忠告。因為,「別人把你當做小朋友和你交往的時候,他無法把他從黑暗中走來的那些經驗真的告訴你,他們只是對你寵溺有加,你能從這些人身上得到的實際上非常少。」

做小朋友能夠看到世界的某些真相,同時也會失去看到更多真相的機會。尤其是那些來自於黑暗之中,讓人更經得起世事考驗的真相。在恰當的年齡擁有少女之心,是福利,超過一定的年齡,就是尷尬。

我們不能總當自己是個小孩。被寵溺的背後是停止生長,被動的等待別人的給予。人都是要長大的,赤子之心是用真誠熱烈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用孩子的心態企圖從世界獲得更多便利。誰都不可能永遠站在世界的中心,命運能給予,也能奪走,我們必須習慣人生的時時洗牌,接受自己對他人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實。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鳳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617/572058.html